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感觉沿海房地产市场的“洗衣粉”快撒完了.当然还需要媒体、政府、开发商在里面搅和一下.才会最终到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在这个时候.最适合回顾过去我与房产的欢乐时光.  相似文献   

2.
池庭艳 《东南置业》2005,(93):16-21
央行《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8月15日发布至今已经2个多月,“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建议,让买楼人叫好,却遭到开发商强烈反弹。8月24日国家建设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国家近期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 然而,精明的开发商一边嘴里骂骂咧咧,脑子里却已在盘算真的“取消期房预售制度”怎么办:近月来.福州房地产广告不断出现“准现房”甚至“现房”销售的爆炸性字眼,云里雾里间,让人匪夷所思——福州一下子怎么多了这么多的“现房”、“准现房”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湖南房地产》2006,(7):85-85
在国家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近两个月之后,旨在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国六条”实施细则终于悄然出台。这一变得宽松的政策使我省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心情轻松了起来.但由于调控权力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上.人们开始盼望地方实施细则尽快出台。7月13日,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即165号文件),首次明确了90平方米和70%两个困扰业界并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概念。所谓90平方米,指的就是建筑面积,所谓70%指的是年度开盘的总量而不是单项。房地产开发商终于等到了”90平方米”的准确定义。  相似文献   

4.
在8月20日举行的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产业)资格互认颁证大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向首批取得资格互认的内地房地产估价师和香港测量师提出三点希望,其中尤其强调估价师应遵守房地产估价的职业道德。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也于近期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检查房地产估价行业和土地估价行业。由此可见,政府主管部门已经高度关注近年来在房地产估价行业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以及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已经开始进行严格的清理整顿,规范房地产估价行业的行为,重塑房地产估价行业的形象,打破“暗箱操作”.实现“阳光操作”。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8月31日被视作是“大限”,但同时也被看作是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公平、有序竞争的开始——至少在对土地的争夺上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商拥有土地的数量以及获取土地的价格.在业界一直被视为绝密.购房者对此更是一头雾水虽然建设部对“地荒论”作出过驳斥,但在不少地区,土地价格、待开发土地面积等信息之不透明、不对称.己成为推动住房价格飒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东南置业》2006,(11):81-93
经过一个月的采访与调查.由东南置业杂志社策划的”2006好房子细节发现之旅”在福州秋季住交会来临之际.展示给消费与开发商。在房地产专家、媒体专业记以及众多消费的共同推荐下,本次“2006好房子细节发现之旅“共选出80个各具独特细节的楼盘.以供购房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概念:以“新政”界定时期的涵义何在 2003年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此文件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对前一年即2002年8月26日建设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2]217号)在宏观货币政策方面的落实。此后,包括两爪“国八条”等,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和土地紧缩政策,实施房地产调控。因此,“121号”文件可以视为房地产“新政”时期开端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双向调控”一词,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4年两会上透露的信号.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房地产双向调控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06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就曾刊发题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的文章。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透露出“双向调控”的楼市政策信号.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仅仅是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还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去年此时,正是所有地产商神经高度紧张之时,国务院“IBA条”和“新八条”相继出台,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开始了铁腕调控……适逢宏观调控一周年,又见房价尖峰时刻:4月28日央行再次加息;然后“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纷纷出台;从6月1日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7月26日,个人转让住房需缴纳个人所得税;8月5日,建设部再次发表声明强调加强国内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热闹非凡。早在2003年,就有专家指出:“要清醒地看到房地产估价的特殊性,它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房地产问题客观、公正.独立地发表专业意见”,并希望房地产估价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房地产市场状况评述,让社会能听到房地产估价师的专业声音。为此,本刊诚邀广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注册房地产执业经纪人结合自己所在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和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积极发表自己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用专业的智慧观察房地产行业问题,以独到的视角洞悉房价问题的背后哲学。[编按]  相似文献   

11.
日前,北京市点名15家开发商囤房惜售.紧接着,上海、杭州等地也纷纷开展了打击违规捂盘的活动.“囤房”一时成为了当前楼市的焦点话题. 而7月中旬,来自福建省建设厅的一个通知让榕城的开发商紧张了。该通知要求,从7月15日至10月30日,建设厅将开展房地产市场检查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为严格贯彻落实《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日常监管,维护房地产估价市场秩序、依法保障房地产估价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2006年8月25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在成都召开了贯彻《房地产估价机构管理办法》座谈会。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侯浙珉、房地产权属与市场处处长杨佳燕,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强,四川省建设厅副厅长何健,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周鸿德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省、自冶区、直辖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地方房地产估价行业组织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4月24日.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闭幕。作为论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房地产业延伸出来的“中国房地产发展前景分会“被安排在23日晚间举行,会议一直持续到当晚接近凌晨时分。其间,所有的议题都是被媒体反复炒过的话题,开发商们得出的结论惊人的一致。就在此次会议上,开发商们否定了过往有关房地产泡沫的所有言论,明确说,“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一向并不否认有泡沫的潘石屹这回也改了口,说目前最主要还是土地,只要扩大土地供给,房地产市场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此前,北京房地产市场一直有开发商持地荒论,他们说,可供开发的土地在政府严格限量后变得稀缺,这直接抬升了房价,造成今日高房价、高热度的被动局面。地荒论成为开发商向政府伸手要地的一次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14.
潇琦 《北京房地产》2006,(10):21-24
7月24日.由建设部牵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这个被业内人称为“对外资进入房地产三种正规模式监管空前加强”的171号文件,似乎没有明显影响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出自如的通道。 9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落实171号文,并给出了更细化和严格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5.
教育房地产在国内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房地产开发商借引进“名校”的教育带动了房产项目升值.也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房产开发之路。开发商看中了我们中国人一向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因此如果能在“高尚住宅”里找到就近的“高尚学校”,对很多购房人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相似文献   

16.
《东南置业》2008,(12):20-20
11月30日,由台湾高雄市建筑开发商同业公会组织的考察团来到厦门进行考察。此次名为“福建、厦门考察五日游”的考察,重点是两岸房地产同行的深度交流.目的通过比较两岸房地产的异同,共同为两岸房地产的健康平稳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张雷 《房地产导刊》2012,(4):122-122
2012年4月20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主办、《房地产导刊》杂志社协办的“2012私募地产基金高峰论坛”将在上海开幕。本次论坛已经邀请了国内外机构投资者、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私募基金等参与高端访谈与对话,深刻探讨未来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和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18.
失速的房贷     
易宪容 《英才》2008,(7):33-33
当前房地产市场争论最多的,是所谓“百日剧变论”。其理由在于,由于今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少开发商将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可能。年初,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就称,如果不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么就会有不少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但实际上,半年过去了,尽管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破产”的预言似乎并未应验。  相似文献   

19.
动态     
《房地产导刊》2005,(17):8-9
2005年房地产营销与广告研讨会召开 2005年8月10日,由《房地产导刊》和新浪网房产频道联合主办的“2005年房地产营销与广告研讨会”在理想国际大厦举行。与会嘉宾就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形势下,开发商如何进行广告投放最为有效以及除了广告投放,是否还有更好的营销手段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京城著名开发商、房地产经纪公司、广告公司的精英们会聚一堂。  相似文献   

20.
《好房辞典》2005年8月12日播出 口播:买房子的时候,我们普通消费面对的是强大开发商.要想把价格砍下来并不容易。今天好房故事的主人公刘小姐.曾经从事过房地产营销工作,熟悉开发商的一些价格体系.所以呢她买房子的时候略施小计.便砍价成功.看看她是怎么砍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