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治理有效。一方面,通过开启"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乡村基层党组织以在地化为基础,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法律服务",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另外,通过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着眼新的历史方位,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解决乡村问题时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到位、乡村文化教育问题突出等,势必会对乡村治理造成滞后性影响,成为乡村治理进程中的绊脚石。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乡村治理格局,应通过建构乡村社会治理多重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等有效措施,以此为基础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社会变迁,乡村人才外流,基层党组织弱化,治理能力弱化,村集体经济落后越来越明显,亟须解决这些问题。X村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治理模式、深挖村集体经济、加强党组织和职业农民培训等,推动了乡村的有效治理,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乡村治理主体是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和成效。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日渐多元的治理主体涌现出角色定位模糊、人口流失严重、核心力量薄弱等问题。应准确定位治理主体角色,加强党组织宗旨教育,培育村民主体意识,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省坚持把乡村治理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近年来,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从解决农村"散"的问题入手,统筹"四个着力",大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增强政治引领能力。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的重要指示精神,河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建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以实施"领头羊"工程为载体,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从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关键环节入手,研究推出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立足人力、经济、文化3大要素,分析欠发达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在"共建共治"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探究欠发达地区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共建共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创新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地区和谐永续发展,建设乡村文化是必然要求。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有助于培育共同体意识,对乡村基层治理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有效的基层治理也为乡村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二者相辅相成。文章梳理了基层治理视阈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认为文化建设中环境支持不足,农村居民缺乏文化自信。可通过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重塑农村居民价值观念,同时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文化建设保驾护航,营造繁荣的乡村文化氛围、有效的乡村基层治理模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村民小组作为农村自治管理的最基本单元,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也是农村各项工作中的基层支撑力量,在乡村治理乃至整个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在推进村民小组规范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文章结合湛江市的实践,针对新形势新问题,提出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重点从织密组织体系、强化法治建设、培养治理能力、健全选举制度、联动监督管理、发展集体经济六个方面探索规范村民小组运作,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治理,可从农村民间传统文化基因入手,探寻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和内涵价值,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契合。云浮乡贤理事会诞生于有着宗族制度、乡规民约、礼法兼治等文化基因的转型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和广泛的社会根源,其对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创新乡村治理制度、加强乡村管理等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应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的作用,以村民的积极认同作为乡村治理的价值基础,礼法并用,从而推进乡村社会稳定、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在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强化党的领导、依法治理、改革创新、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乡村治理总体思路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构建农村政策扶持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营管理》2023,(2):22-23
如东县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全领域、各环节融合,通过组织融汇、队伍融合、服务融入、民心融通,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凝聚基层党员群众,汇聚治理资源,推动构建党建引领、条块结合、上下协同、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在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强化党的领导、依法治理、改革创新、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乡村治理总体思路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构建农村政策扶持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立足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大、村庄迁建社区化实际,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深入开展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与探索,取到了良好效果。一、基层党建引领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新高度东平县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治理体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以调动党员干部力量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南陵县澄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引导群众参与村集体管理、监督、发展、建设等全过程,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形成了生动活泼的乡村治理新局面。澄桥村的治理经验就是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导、以村民自治为主力、以移风易俗为主线,构建党群携手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在共同的利益基础、责任担当和价值遵循的基础上,为全面治理乡村公共事务而形成的有机联合体。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体现了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内在要求,与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内在耦合性,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基层配套制度设计有所欠缺、基层政府治理手段刚性化、村干部动员能力不足、村民主体性缺失和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迟滞等现实困境,为了充分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和潜能,需要构建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强化情感认同、树立村干部权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以及发展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等实践路径,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办法,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法治保障,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美丽。一是发挥法治前置预警作用。茅山镇实施乡村振兴方案之前,将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甚至矛盾纠纷先考虑到,再制定好针对性措施。二是打造乡村治理"三治"格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着力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全覆盖。形成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村委会落实执行、村务监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治理积分制是近些年来在乡村治理中积极运用的一种治理方式。也就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最早运用于乡村治理是作为一种扶贫举措提出来的,2020年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运用。积分制作为一种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十分切合农村实际,且简单易行,将村民心中所感、眼中所见转化为具体分值,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模糊感觉变为精确赋分,让大家的共识显性化,通过“小积分”解决了“大问题”。积分制在各地不断应用,对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产生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为解决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村干部缺少治理工作抓手的问题,上海市也开展了乡村治理积分制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强调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