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错综复杂,从一般意义上看,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这是失业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特殊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体制改革、产业结构问题、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我国失业人口膨胀,失业问题严重。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必须从多角度着眼,从扩大就业需求、健全劳动力市场、疏通就业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健全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元化转移几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2.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与减少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偏高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这种不合理性导致就业结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第一、二、三产业 ,而第三产业正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 ,故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失业的主要原因。解决失业、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进一步推动企业资产重组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把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所有制结构、工业改革和改组、科技进步等都纳入市场经济新视野 ,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 ,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另外 ,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 ,并辅之以适当的优惠政策 ,以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 ,同时借鉴国外企业在妥善处理、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方面的成功举措。  相似文献   

3.
我国失业的特殊原因及增加就业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也是困扰经济改革的一个难题。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如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失业特殊原因进行分析,并立足实现提出了改革就业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素质、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劳动力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主要类型 1、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主要类型。它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引起的失业:此时,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有效社会岗位总体结构与社会现存的有效就业和求业人口的专业结构发生错位,同时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与劳动者现实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也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和结构性失业等。解决失业问题既要增加劳动力需求,又要调节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质量,控制和减少当期劳动力供给,同时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未来几年,国有企业中释放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农业部门1.3亿-1.5亿的过剩劳动力与新增劳动力,将构成我国巨大的劳动力供给资源;而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的需求不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与供给都存在矛盾。因此,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就业战略已是当务之急。可以通过发展比较优势产业,适当的城市化战略及就业替代战略,解决我国未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短缺经济时期的失业属于资源约束型失业,政府反失业政策和工业化路径选择的失当,强化了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失业的难度,导致中国的失业具有典型的累积性和历史递延性特征。治理失业、突破就业的资源约束,一是提高经济增长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创造就业的物质技术条件;二是选择能够充分利用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和就业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西方失业理论及其就业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流派在研究失业原因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有所侧重的失业理论与就业政策,如古典学派的充分就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与需求管理政策,新古典学派的结构性失业理论与人力政策,货币学派的自然失业率理论与劳动力供给管理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性理论,借鉴这些理论与对策建议无颖对解决我国面临的失业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乡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其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内需不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此,欲解决我国失业问题,采取单一对策是很难奏效的,应综合运用以下对策:加快经济增长,积极扩大内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教育与培训力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大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的理论机理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存在多种相关性,且是间接联动。通过1978~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两者之间长期负相关,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充分就业有一定拉动作用,但拉动程度不大,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增强拉动程度。促进失业劳动力再就业降低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带来的负效应,这一点极为重要,避免重现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结构调整下的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局面。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良好的制度供给,有助于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就业有其自有的特征。本文从经济转型的基本理论入手,推导出了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特征,即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并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对广东省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作了实证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广东省在经济转型中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形成更多对高端人力资源的需求。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等于失业的尴尬局面,其原因在于高校输出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不符。文章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发展趋势,剖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由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的一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城乡隐性失业的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因此,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整体失业率,其关键是弄清楚在转型期中历年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考察隐性失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流动劳动力)与中国整体失业率,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1978-2007年的中国整体失业率进行估计.估算结果表明:中国30年来的整体失业率为6%~10%,且失业与增长的关系与Okun定律相吻合.其中,第一条包络线是剩余劳动力的最大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高峰值包络在内;第二条包络线是城镇常住劳动力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的低谷值包络在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正处在快速的转型时期,无论是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结构还是劳动力结构,都在不断调整和整合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诱发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 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同量产出所吸纳的资本份额呈上升趋势,而所吸纳的劳动份额呈下降趋势,同量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市场变化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又反过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联立方程,运用2001~2011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结果发现:资本、劳动和市场因素将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因素、宏观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起到决定作用,劳动力与资本供给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此外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可以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与分散效应,实现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失业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存在统计口径不符合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不一致,失业分析缺乏劳动力需求研究,入世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首先,应统一统计口径,成立失业预警系统;其次,重视县城失业问题;其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其四,加大对失业、就业质的分析;其五,积极应对入世后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失业预警线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失业做为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日益成为一个受各方面广泛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在现阶段,造成中国劳动力失业的最主要的冲击来自于体制转型因素,此外,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本身也可能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技术进步等对目前中国劳动力就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与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使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全面分析了近年我国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结构特征,并据此提出完善城镇就业及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城市中的失业现象日趋严重,地方政府出于优先安置本地失业劳动力的考虑,纷纷推出了种种反失业政策.本文试图指出这些反失业政策强化了劳动力市场间的屏障;阻碍了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使社会垂直分层结构的流动机制停滞。这些政策产生了与政府的良好愿望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并出现了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劳动力过剩和短缺并存、知识型失业等特征。在对我国就业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