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利用多期DID模型,从企业避税视角考察高铁开通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企业的避税行为显著减少;高铁开通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那些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内部治理环境较差、所在地区税收征管强度较小的企业;高铁开通背景下的企业避税行为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本文为高铁开通影响微观企业的行为提供了补充证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3~2015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连续时间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安慰剂检验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看,高铁开通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区域看,高铁开通对于东部地区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房价无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房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城市规模看,高铁开通对大城市房价无显著影响,对中、小城市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铁开通对房价平均净影响在3.4%~10.8%之间。房价波动影响房地产和信贷市场的稳定,政府有必要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且考虑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到高铁开通影响程度不同,政府应当"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使房价稳定在合理的区间,防范金融风险从房地产市场溢出。  相似文献   

3.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金融研究》2019,468(6):132-149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活动以及区域创新差距的内在机制,进而以是否开通高铁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年-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其机制主要在于高铁开通后所引发的创新要素流动效应;高铁开通能够对区域创新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即相对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来说,开通高铁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持续提升,这能够进一步拉大区域之间的创新差距;且高铁开通在促进区域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显著的时间动态效应。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够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也拉大了其内在的创新差距;而由于高铁开通所引发的人才流失,高铁开通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活动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文章研究结论可能为优化中国区域创新格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取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以金融集聚为视角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较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区域创新水平更高,且该结果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金融集聚是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高铁开通引致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最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域差异、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等问题,加强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高铁建设网络,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稳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取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以金融集聚为视角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较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区域创新水平更高,且该结果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金融集聚是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高铁开通引致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最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域差异、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等问题,加强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高铁建设网络,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稳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彭水军  舒中桥 《金融研究》2021,497(11):22-40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微观企业生产理论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考虑国内产品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贸易开放如何影响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以及国内市场化程度对贸易开放政策效果的调节效应。其次,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强度较大的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对出口强度较小的企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抑制了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国内市场化水平提高能够增强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非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冲击。此外,我们还发现:(1)市场化主要通过商业存在(FDI)渠道调节服务贸易政策效果;(2)服务贸易开放对国企以及非东部地区中的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对非国企以及东部地区的非出口企业的不利冲击更大。在考虑内生性以及使用替换变量等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因此,当前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政策需要同时兼顾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并协调国内市场化改革,稳中有序开放。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4-2021年全国337个城市的样本数据,以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场景,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了高铁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高铁促进了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存在异质性。从城市层级看,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促进作用,且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要大于外围城市;从区域视角看,高铁对东部地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高铁不仅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动态效应与时滞效应,而且对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城市同样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者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的研究都证实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取了京津冀地区1979-2008年的进出口数据和地区生产总值,对该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得出基本结论如下:长期来看,京津冀地区的进出口共同促进了经济增长;短期来看,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明显强于抑制作用;就他们之间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言,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以及出口与进口之间存在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魏浩  巫俊 《金融研究》2018,459(9):91-106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贸易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随后,利用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贸易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2)从影响机制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以及出口企业的进口规模,进而促进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和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的进口产品种类,进而促进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出口企业的进口产品质量,进而促进创新。中国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应重视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与进口贸易对我国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拜婷 《时代金融》2016,(5):43-44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融资难成为了制约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以郑州市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郑州市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创新政策进行解读,抽样调查郑州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并利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14,(12)
正从风险特征来看,商业银行最先出现风险的几个领域主要是商品融资、个人经营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2014年以来,在总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出现了蔓延和扩散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风险从个人经营贷款和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扩散,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蔓延,由单一客户风险向集群性、上下游企业蔓延传导。东部以出口依赖性较强的  相似文献   

12.
潘爽  叶德珠 《财政研究》2021,(3):115-128,封3
市场分割不利于企业跨区域资源整合.本文研究高铁开通对企业异地并购活动的影响,求证交通基础设施缓解市场分割的作用.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分别提高企业17.02%的跨市并购和12.31%的跨省并购的发生概率,以及28%的异地并购成功概率,显著降低了市场分割对资源流动的阻碍作用,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在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更加显著;"润滑剂机制"是高铁开通促进异地并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铁开通一方面会增加异地并购收购方的企业价值,但另一方面也会加剧收购方的过度投资.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高铁经济学、市场分割和异地并购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政府干预及企业异地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杰  郑姣姣 《金融研究》2023,(10):66-84
基于地域异质性的新视角,本文检验了中国城市层面公路密集度对微观企业创新投入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我们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公路基础设施对微观企业创新投入存在显著抑制效应。从区域异质性角度来看,公路基础设施对人均实际GDP大于均值的城市的企业创新产生显著抑制效应,但并未对人均实际GDP小于均值的城市的企业创新产生显著影响;在省份地区内,对省会城市的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显著抑制效应,但并未对非省会城市企业创新投入造成显著影响。从内在机制来看,一方面,公路基础设施通过企业创新信息交流成本降低效应和企业创新人力资本逆向流动效应,抑制了企业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公路基础设施通过企业新产品出口规模经济效应,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用。中国公路基础设施对创新影响效应的地区异质性特征,可由多重机制影响效应对比关系的地域差异性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在跨地区、跨年份的高铁建设为契机,通过运用2000年至2013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高铁开通的时滞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内生性问题。本文发现,高铁建设不仅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相邻城市的经济增长。平均而言,高铁开通城市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未开通城市2.7个百分点;高铁开通城市的相邻城市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其它未开通城市2个百分点。本文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高铁建设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并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间品出口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平均工资的增长,但企业中间品出口带来的企业工资增长效应是非对称的。总体来看,企业中间品出口对于具有较高和较低工资水平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但对于中等工资水平企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在产业层面,实证研究证明中间品出口对企业平均工资的非对称增长效应存在,且这种非对称增长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产业内的工资差距。当前,我国应进一步促进中间品部门的转型升级,建立统一完善的中间品大市场,推动中间品生产部门劳动力工资进一步提升。此外,还应加速培育创新科技型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力向高端制造行业流动,以开放促改革,统筹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效率,有助于银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本文使用DEA-BCC模型测算了32家上市商业银行2017—2021年的小微企业信贷效率,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在大型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对外竞争度和提升银行业务管理水平的路径实现。此外,银行的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正向调节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效率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为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信贷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持,对于银行如何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效率以进一步缓解融资约束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金融研究》2019,473(11):153-169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杨青  吉赟  王亚男 《金融研究》2019,465(3):168-188
本文搜集了2006-2016年中国201个地级市高铁开通的情况,并匹配了A股1,24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铁通车之后,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精准度显著提升,分歧度和乐观度显著下降。进一步考察高铁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增加了对沿线公司进行实地调研的分析师数量及人均调研次数。高铁开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成本较低的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好的企业以及分析师面临买方压力较小的企业中。动态地来看,高铁开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车两年以后。此外,在利用工具变量法、控制飞机出行以减少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仍稳健。这说明高铁的开通改善了资本市场的信息环境,使得分析师能够更好地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文章较早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揭示了高铁在金融市场的信息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实证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创业,且该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乡村地区更明显。从人力资本异质性来看,对于全国样本和中西部样本,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高学历农民创业,而对低学历农民创业无显著影响,但在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低学历与高学历农民创业均有促进作用。农民的金融市场参与度和使用互联网学习的频率在数字金融促进农民创业路径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应积极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农民运用互联网学习相关知识,鼓励农民主动参与金融市场,激发其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抵押物对小微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抵押物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抵押物对信贷约束的差异化作用。同时考虑多重样本选择偏误和抵押物内生性问题的三阶段估计结果表明,提供抵押物将显著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在作用机制方面,抵押物的风险约束效应占据主导,风险越高的企业提供抵押物的概率越高,且中西部地区的抵押物风险约束效应显著强于东部地区。虽然提供抵押物能有效缓解小微企业信贷约束,但银行对抵押物的种类要求仍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