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进行扩展,研究了在不同一体化措施下,区际差距和区域差距变化的规律。一个集团的区域差距不仅与其区内一体化程度相关,而且与其他集团的区内一体化程度相关。区际一体化程度与区域差距的关系,既能表现为一直扩大关系,也能表现为倒"U"型关系,关键取决于每个集团区内一体化程度和区际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相似文献   

3.
资本区际流动的根本动因是逐利和避险,廉价的原材料和生产要素、新的技术以及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都可以成为资本区际流动的动因,而且资本区际流动还可以降低风险,使资本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的资源配置接近帕累托最优的状态。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模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分析了资本区际流动效应,研究表明在一个国家内的资本区际流动会给流出和流入地区带来净利益,且要比同样规模的资本跨国流动给该国(无论该国是投资的东道国还是母国)增加的净收益多。  相似文献   

4.
从多要素流动角度出发,在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探讨经济地理产业空间演化中的多重均衡机理,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产业空间结构的稳态并非必然都表现为棒棒均衡的结果,贸易自由度的变化可以引起任何形式的产业空间结构稳态;企业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程度的增加,工业品支出份额的增加,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导致对称结构的稳定性减弱,也会最终导致市场拥挤效应的消失。如果企业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不管是什么样的贸易自由度,市场拥挤效应都将不复存在,形成现代工业部门集聚的"黑洞"状态;突破点始终小于持续点,当贸易自由度介于二者之间时,除了两种中心—外围结构,任意非对称结构也可能是稳定的。在贸易自由度取某一值条件下,既定的均衡是稳定的,从而推动产业空间演化的根本力量在于物质基础,而不是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帆 《现代商业》2013,(17):138-138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本文对区域经济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从两个区域模型到多个区域模型的转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区际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并对中国现阶段区际劳动力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哈维的空间区域经济理论基于空间视角和地理学理论,研究在区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权力政治逻辑以及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永久破坏性,区域经济体是这种不平衡地理环境下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国家制度安排,文化价值的统一等方面有助于区域的稳定。哈维的理论对皖江城市带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优化投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交通和通讯建设,缩短时空差距;加强文化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一致性;做好国家顶层规划,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有资本积累的D-S模型,证明了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技术落后国均可以通过资本积累渠道实现技术赶超。通过FC模型论证了初始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开展区域一体化会通过资本集聚效应拉大区内各国技术差距。对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的实证分析,在剔除东西德合并、欧元诞生初期对外围国家的资产价格虚估作用和美国次贷危机因素后证实了这一假说。我国应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吸引区域内资本向国内的相对流入,推动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分析区际知识溢出不对称对产业区位及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机制。不同区域知识资本存量、吸收能力不同,使区际知识溢出呈现不对称特征,直接影响区域新资本创造成本,引致长期经济增长率出现差异。区域本身知识积累存在溢出效应,而且可以获取区外的知识溢出。空间因素在知识创造与知识溢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溢出效应的强度随距离衰减,对于毗邻区域,越是邻近知识创造中心的区域,获得的知识溢出效应就越强,但同时还受到自身吸收能力的制约。对于知识资本禀赋不具优势的区域来说,增强自身对区际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充分开展与创新中心的合作,将会提高经济增长率,进入循环累积的正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政府之间以税收优惠为手段竞相吸引资本的行为客观上导致税源流失的同时使资源配置失衡,新经济地理学与税收竞争理论的结合为缓解税收竞争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本研究以省级政府为研究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针对集聚经济对税收竞争的缓解作用是否适用于中国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资本流动形成的集聚经济能够有效协调区域之间的不对称税收竞争.上述研究为"十三五"规划关于发展中心城市的政策从税收竞争的角度提供理论回应和经验证据,肯定了发展中心城市吸引要素集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学理论经过了文化转向和制度转向后,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了新经济地理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演化经济地理学开始出现。新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为人们理解空间经济景观的形成、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两种理论的区域政策含义既有相互交叉的内容,更是各有特点,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学并未圆满解决经济区域形成的理论机理问题。作为经济区域形成的关键步骤,经济功能区的形成机理分析对经济区域的形成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从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到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几乎所有学者将研究前提锁定为均质空间。这一假定使经济活动的聚集地点呈现随机性和巨大的偶然性。在多产业情况下,可以形成产业间相对分散、产业内高度集中、产业间空间距离与它们的联系紧密度有关的经济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角度,从企业网络在区域中的空间结构分析入手,对基于跨国公司作用下的企业网络空间结构的二种模型:企业网络的内生空间集聚模型和企业网络的外部规模经济空间分布模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每一类型可分布在同一区域内或不同区域中;并均在企业生产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及存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投入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城市经济增长,以及当经济差距缩小时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变化特征。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区际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效应;苏南、苏中、苏北研发投入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高于总体平均水平。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间研发投入合理流动、统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区域智力资本测评及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资本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资源.为了对区域智力资本实施持续有效的测评和管理,本文融合了区域智力资本导航器模型和城市智力资本管理流程模型,并结合在区域财富创造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微观簇群发展模式,提出了区域智力资本测评及管理模型,为智力资本测评和管理提供了一个集成和综合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智力资本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资源。为了对区域智力资本实施持续有效的测评和管理,本文融合了区域智力资本导航器模型和城市智力资本管理流程模型,并结合在区域财富创造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微观簇群发展模式,提出了区域智力资本测评及管理模型,为智力资本测评和管理提供了一个集成和综合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李亚东 《商业科技》2014,(18):133-133
我们知道,县域经济地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币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和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空间上的依赖性,运用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能够局部的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本文就采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这一新的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对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出了中国的大部分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王欣亮  汪晓燕  刘飞 《财贸研究》2021,32(6):98-110
在对税收竞争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2010-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进行SYS-GMM估计,结果表明:税收竞争与区域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形关系,分区域却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区位特征,表明西部地区具有更大的减税降费空间;适度税收竞争通过创新要素流动提高区域创新绩效,但创新资本与人才流动的中介机制发挥存在地区依赖性——东部创新人才流动作用更强,中西部创新资本流动效果更明显.从空间效应看,创新资本与人才在不同区域的空间效应基本一致,总体上创新资本流动的空间外部性尚未显现,但创新人才流动则能抑制税收竞争的空间负外部性,通过"邻近互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传耿  朱舜 《财贸研究》2003,14(5):34-38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不是单指某一种区域类型 ,依据研究的需要 ,既可以是行政区域 ,也可以是经济区域 ,还可以是自然区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包括区际经济学和区内经济学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 ) ,这种区分有利于区域经济学体系的尽快形成 ;把区域经济学视为应用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学的社会实践功能 ;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空间上的不平衡性、时间上的阶段性与动力机制上的人地互动性等规律 ;新区域经济学是由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直接推动产生的 ,是传统区域经济学的创新结果 ,它侧重研究新区位因素、全球区位论、新地域运动规律、新空间集聚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区域内分工、区际市场分割对商品流通影响的模型框架,考察了区域内部分工、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以及国际市场分工对商品流通区际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区域内部分工、区际市场分割还是国际分工,这些因素存在的区域差异都将引起商品流通区际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