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招标》2012,(34):64
数控机床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热门商品。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了30多年的跌宕起伏,中国机床制造业在成长中走向成熟,关键在于这个"走"字。如何走好,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认为重点在于把握"五个转型",这是中国机床制造业发展路上的当务之急。一是由"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甚至是"中国智造"的概念和事实不断见诸各媒体报  相似文献   

2.
《中国招标》2012,(46):49
随着我国机床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机床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也为我国加速实现依靠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但是,机床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体现,随着机床产业对产品生产精密度及效率要求的提升,我国机床行业当前急需通过对数量庞大的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相契合。数控机床改造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我国机床行业经济增长迅速,生产机床的数控化率有所提升。但是我国有各类普通机床400多万台,其中有1/4的机床已超过30年役龄,这些机床已无改造价值,需淘汰更新,剩余约七成的机床可进行数控化改造。  相似文献   

3.
战功 《魅力中国》2010,(35):396-396
数控机床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对数控机床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内、国际数控机床的发展的状况及趋势,成为我们研究数控机床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政 《魅力中国》2011,(10):388-388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过去的数控机床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向多元转换的一个过程,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是整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体现。数控机床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未来数控机床将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5,(4):51-51
随着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倍具吸引力的国际机床大市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较高技术含量的国际加工组装基地出现在中国内地,不少跨国公司还把研发中心移到我国,出现了世界制造中心向我国逐渐转移的态势。全面开放的良好环境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中国制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数控机床产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保证国防和尖端工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正是由于数控机床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档数控技术和产品的出口贸易,仍然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6.
机械电子工业产生的标志是数控机床的出现。日本于1954年开始研制数控机床,1968年第一个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开始使用。此后,数控机床便得到迅速的发展。到1975年,日本机械工业中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已达11,000台以上。1976年日本的数控机床已占全部机床的22.4%。1978年数控机床年产值1,076亿日元,占机床总产值3,656亿日元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国务院1992年55号文确定的振兴基础机械的产品范围为“九五”期间机床工具行业产品发展的重点。其中根据“机械工业振兴纲要”发展重点中所确定的要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在“九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品是: 金切机床: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为汽车工业服务的各类高效、精密、专用加工机床。 ①数控机床重点发展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锻压  相似文献   

8.
姬殿 《中国经贸》2009,(13):59-59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曾在众多场合提到,中国高性能数控机床对国外依存度过大.特别是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如滚珠丝杠、伺服电机、数控刀架等依赖进口,一直未能有大的突破,这种现状亟待改变。因此.扶持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产业是当务之急。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上,记者采访几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国家近期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机床令业内人士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9.
张欣 《中国经贸》2011,(13):78-79
当前,我国机床行业已经向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方向迈进。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开始进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国防军工建设领域。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张欣 《中国经贸》2011,(7):78-79
当前,我国机床行业已经向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方向迈进。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开始进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国防军工建设领域。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装备的核心关键部件。特别是对于国防工业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是决定机床装备的性能、功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关键因素,而国外对我国至今仍封锁限制,成为制约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2,(46):59
我国国产数控机床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已在世界机床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由于各类产品齐全,技术性能稳定,各项先进技术已延伸到了工业制造的各个领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数控机床产品已延伸到成套、复合领域:中捷机床厂按7个月交货期为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项目交出4条以数控镗铣床为主体的生产线,是体现我国机床工业提供成套设备能力的杰出代表。数控车床是数控机床中占比重较大者之一,我国已有50家以上的生产企业,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济南第一机床厂、宝鸡机床厂、云机等等企业都已实现批量生产,品种齐全、质量稳定可靠,有的已跨过月产百台的门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9,(2):216-219
一、国家战略技术必须立足自主创新 制造业是我国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数控机床。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国防工业急需的五轴联动等高性能数控系统采取技术封锁、出口控制和价格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因此,数控系统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控机床的日益及应用和它所显示出来的巨大效益,尤其在故障诊断、状态监测等方面涉及数字测试技术与手段,因而给维修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数控机床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受力、热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机床零部件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从而影响到机床的几何精度。经过仔细分析定位精度检验对数控机床十分重要。此外,直接影响数控机床随动精度的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约有使用刀具的数控机床3万台,其中进口机床为1.22万台,价值为114亿元;国产机床为1.78万台,约值36亿元。 按国家“九五”数控机床产业化发展的初步设想,2000年数控机床年产量为2万台,年产值80亿元,数控机床拥有量为10万台。 据此可以推得,2000年时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一、国家战略技术必须立足自主创新 制造业是我国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数控机床.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国防工业急需的五轴联动等高性能数控系统采取技术封锁,出口控制和价格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因此,数控系统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  相似文献   

17.
孙木荆 《中国招标》2004,(1M):75-77
互补性为我国城市间经济发展和机床制造业的发展、寻求商机创造了无限空间,也为企业施展才干创造了一个舞台。只要我们正视这种互补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助、竞争发展,定会促进全国的经济发展,“振兴机床制造业”一定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8.
管径纬  张志龙 《魅力中国》2014,(11):106-106
伴随着数控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数控机床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制造业,文章简要分析了数控机床高速化、高效化、高精度化、多轴化、复合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一系列应具备的技术特征,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趋势、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招标》2012,(46):58-59
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012年行业调研中,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船舶、能源等12家重点领域用户那里,有关部门了解了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近几年安装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应用情况、重点用户对国产数控机床的使用评价、对国产机床及制造商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用户对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目前国产机床在用户领域的应用情况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国产数控机床在重点用户领域应用的总量还不算多。在某些加工工序不算复杂的企业,如某些军工企业,国产机床占较大比例,能达到总设备的60%左右,但都以中低档数控机床单机应用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招标》2012,(4):43-44
机床行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工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其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工业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跻身"机床大国"行列中国的机床行业,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提高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