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极其重要的形式,是电视记者展示能力的体现。优秀电视新闻记者希望每一次的现场报道都是完美的、精彩的,这也对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极强的新闻现场报道能力。  相似文献   

2.
慕怡  周娜 《魅力中国》2013,(32):319-319
“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凤凰卫视的这一口号几乎成为90年代以来所有电视人的新闻理念。于是,现场报道承载起了电视新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如今在我国电视界,已有越来越多的记者、主持人和播音员面对镜头、手握话筒,直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向观众播报新闻。主持人进行现场采访报道是广大观众乐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也是符合电视规律和特性的。  相似文献   

3.
张莹 《魅力中国》2014,(22):290-290
如今,电视新闻报道中主要是关于现场的新闻报道,由于现场新闻报道有时效性强、现场感强、信息量大、参与感强以及可靠性强的特点,因此已经被大多数社会大众所接受。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给予大众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因而成就了其真实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会为现场新闻报道添加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和效果。现场报道也更加频繁的出现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天在央视或者是在各省台甚至是市县台播出的由记者出镜所作的各类现场报道也是层出不穷。不难看出,现场报道目前已经引领了电视新闻报道行业,也是一种传播新闻的最佳形式。毫无疑问,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源泉在于新闻的真实性,本文就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堃 《理论观察》2011,(5):174-175
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基本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现场采访报道凸显了电视直观形象和实时传播的优势,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满足了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在现场采访报道中,除了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同期声之外,还加入了体态语言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等信息,因此,观众可以从采访过程的整体来把握、感受、接收来自荧屏的各种信息。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秀坤 《理论观察》2009,(6):161-162
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与观众,手持话筒对新闻当事人、有关人士进行采访,就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报道,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在现场报道中,记者进入画面以目击者身份采访并口述报道,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观众,展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貌,报道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同步的,因而使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  相似文献   

6.
现场报道又称口头报道,是记者在新闻现场边看,边说,边录音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特点是记者不是带着事先写好的稿子到现场去念成是去背,而是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口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现场报道的任务就是把正在发生或在进行的新闻事件,及时真切地告诉听众,使听众身临其境。它具有很强的传真性和听觉形象性,是一种极富有生命力的新闻报道形式。然而,当前在部分广播新闻工作者中却存在这样一种观.入,认为只要是记者到现场去说,再采访几个人就是现场报道。因此,有的报道是记者在现场充当了广播播音员的角色,缺少记者在现场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7.
电视现场报道是记者走进新闻事件现场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报道的一种方式,充分展现了电视新闻的优势,但工作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做好电视现场报道,应注意把握好:巧妙运用长镜头、选择好角度、运用好典型的现场音响、选择合适的报道题材、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时刻不离开现场等手段与环节。  相似文献   

8.
于平 《理论观察》2009,(3):179-180
说起真正让世人充分领略到现场报道的魅力,还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著名记者爱德华·默罗手持话筒在德军轰炸目标之一的英国广播公司的楼顶上,迎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报道战况,他做的一系列以“这里是伦敦”为题目的现场报道,不但使爱德华·默罗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9.
袁珂 《魅力中国》2010,(34):105-107
电视记者出镜一般出现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以其显著的电视特色和现场魅力,使报道内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然而任何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主观活动,总是具有主观性和倾向性的,必要的主观性的渗入往往能够使新闻报道超越表面上的客观,从而使新闻报道更接近事实的本来面貌。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的表现形式谈起,论述了记者出镜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10.
李赤 《黑河学刊》2012,(2):46-46
在各类报道中,记者都要做新闻的报道者,而不是新闻的制造者。要以旁观者、记录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记者的这种自我定位,在现场报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齐晋文 《魅力中国》2014,(3):338-338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其显著的电视特色和现场魅力,使报道内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目前,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的各档新闻节目中,现场报道非常普遍。这种报道形式,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纪录片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于现场报道这种形式,过去只把它运用于电视新闻中,但较大规模地运用于电视专题、综艺节目中还是近几年的事。完全采用现场同期声的口头报道,有的则是多种形式的综合使用。它们各有所长,各具特点,当然,质量也有高低之分。由于它采访形式、拍摄方法的不同,如何更好的运用现场报道这种形式,可以说是一个正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结合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一、注意处理好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在现场报道中,记者(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一般都要出现在屏幕上,他们都是新闻的报道者。我们可把现场报道大致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事件为主;一种以采…  相似文献   

13.
陈丽萍 《发展》2011,(8):137-137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也迫使新闻节目主持人频频出镜采访,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电视新闻成功与否,与新闻节目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报道的表达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场新闻之“现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艳 《新西部(上)》2009,(8):158-158,143
现场新闻最大可能地展示新闻现场,强化了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但是,现场新闻的采访、报道一定要多些人文关怀,多些判断质疑,多些社会责任感.以更好地发挥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彰显现场报道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曲冰 《黑河学刊》2003,(4):74-74
在现场采访中平等的看待每一个被采访者、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以及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于提升报道主题,完善报道形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搞活流通与重视商人刘向东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山东省某山区今年山楂大面积丰收但又大量积压(1993年每斤价1元,1994年每斤五、六分钱都卖不出去)作了现场报道。报道说,近几年政府号召山区发挥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山楂生产,目的是使山民靠山吃山...  相似文献   

17.
电视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于拟采访新闻发生的现场中,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一般随事态的发展进程观察、叙述、提问交替进行。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应该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跌宕起伏。记者的言谈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呢?我认为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对新闻事件心中有数,采访中要全身心投入,要在新闻现场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要善于挖掘内涵,要表达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8.
监督性新闻的性质决定了现场采访是监督性新闻的灵魂,现场采访的质量决定着监督性新闻的效果。记者在做监督性新闻现场采访时要注意: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真诚对待每一位被采访对象;控制好现场局面,争取每一位被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抓住事件要害,挖掘事实真相;牢记使命,克服阻力,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使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  相似文献   

19.
李云娣 《理论观察》2009,(1):165-166
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直接引用该报道中新闻人物或事件中主要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引语既是一种新闻写作的技巧,也是现场采访的再现,易抓住受众。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在新闻中正确运用引语有这样几点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萍 《发展》2011,(9):147-147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也迫使新闻节目主持人频频出镜采访,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电视新闻成功与否,与新闻节目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报道的表达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