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江西的发展已陷入停滞状态,从2009年12月起,江西一些地方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本文介绍了江西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江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西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已陷入停滞状态。从2009年12月起,江西一些地方开始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本文介绍了江西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江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拓宽江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参保、有效发挥商业保险在新农保制度实施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的国家,老有所齐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旱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已经在农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其在构筑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减轻人口老龄化高峰带来的养老压力显得尤为紧迫。2009年9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目前,实现新旧制度转换,减少转换成本成为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的基础上,本着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逐渐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宝鸡试点”到在全省推开,我省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去年宝鸡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市之后,今年5月,全国政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研组来陕调研时认为,宝鸡的做法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逐步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代表了中国8亿农民养老保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早,发展缓慢,而农村地区对社会养老保险又有较强的需求。国家发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为黑龙江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重要契机。黑龙江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做好战略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落实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腊梅  刘艳 《乡镇经济》2009,25(12):60-63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老龄化问题较突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概括介绍了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重点对近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要恒 《改革与战略》2012,28(3):179-18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开始在各地迅速展开。在实践中,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如缺少法律保护、农保资金筹集难等等。文章以体制为切入点,探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如何进行创造性改革,提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新政策下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原民政部颁布《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农村开始实施。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出现了"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表述。近几年,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完善情况入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将实施背景下完善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养老功能和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只有不断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对于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立足湖北省,探讨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提高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注重新农保与其它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等方面提出了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淑彬 《乡镇经济》2008,24(4):90-93
近年来,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出现了发展进程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思想领域方面的问题,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多视角去认知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才有可能得到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人口大概有九亿,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今天,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养老问题也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农村养老比城镇居民养老面临的问题更严峻。虽然我国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制度,但只是杯水车薪。鉴于我国农村的养老现状,还需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尤为关注。哈尔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但哈尔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存在法规不完备、基金管理不规范、接纳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分析新型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哈尔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首先解读了家庭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然后结合农村养老保障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两部分,其中社会救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提供资金支持,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提供适应不同需要的养老服务。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朝 《特区经济》2011,(3):169-17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全国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政策平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不断扩大试点但尚未在全国实现全覆盖,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民生、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意义重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全面推开,但在新农保试点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近年来,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愈发成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广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远远落后于城镇.为此,文章根据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分配失衡的现状,探寻了城乡二元体制与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之间发展失衡的关系,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对于保障城乡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近期,国家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出2009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力争达到10%的目标。该文从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9月青岛市城阳区着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低保障、全覆盖、可持续、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汤秀丽 《魅力中国》2009,(36):160-161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整个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状况,通过比较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优越性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