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以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房价基本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房价水平,这三个层次房价城市的平均房价与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引起各层次房价城市的商品住宅均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成本和货币市场流动性,它们对第一层次房价城市的弹性影响强度明显大于第二、三层次房价城市。资金市场预期对第一层次房价城市和第二层次房价城市中的杭州、厦门、宁波和广州的房价上涨产生了抑制效应,而对第二层次房价城市中的南京、福州、天津、大连和海口以及整个第三层次房价城市的房价上涨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一 《中国西部》2011,(7):86-89
调控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常态。被视作楼市调控“杀手锏”和“加强版”的房产税试点及“新国八条”春节前密集出台,作为“新国八条”的落地,各地已经或正在酝酿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楼市调控的决心和力度,从中可见。按照“新国八条”的规定,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从1月28日至2月28日,已陆续有北京、上海、成都、青岛、济南、福州、厦门、温州、南昌、西安等近30个城市出台地方限购令。  相似文献   

3.
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房价问题逐渐引起政府和社会民众的注意,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分析的影响已趋于成熟,本文致力于从房地产定价模型方面分析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房价.选取济南、沈阳、厦门、南昌、哈尔滨、西安这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二三线城市,分析其2005-2012年中商品房的价格变化趋势.本论文的重点也是创新点在于详细分析中国面临的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对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进行长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它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提升,并对宁德、南平、三明、莆田、漳州、龙岩等次中心城市的发展起拉动和推动作用。福建“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态势、基本格局,进一步强调了三大城市的功能,提出以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的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  相似文献   

5.
金价跌破1300美元关口,股指在2000点徘徊多年。可见没有不会下跌的商品,关键是难以判断下跌时机。温州楼市背离全国楼市下跌,表明房价向实体经济回归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今年3月份,温州房价运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涨势如潮的情况下,温州却成为70个大中城市中唯一出现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温州楼市的另类表现,反映出温州房价与实体经济长期过度背离后的自发性回归,或将成为全国楼市转向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6.
海西经济区中心港口综合竞争力排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海西经济区的厦门港、福州港和泉州港三大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差异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PAM)标杆分析法,将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准则指标,在每一个准则指标下又细化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选择了区位条件、港口吞吐量、港口总资产等23项三级指标(即竞争标杆)构建了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三大港口的自然条件、港口基础设施、港口发展潜力与港口客户满意度差距分析,科学评价了三大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水平。最终通过PAM模型运算得出海西经济区三大港口综合竞争力排序: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规划和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为了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与规划,以福建省9地市为实证对象,构建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熵权-TOPSIS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对相对接近度进行测算,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确定福建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方案。结果表明:福州相对接近度最高,对全省各城市均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适合作为福建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厦门、泉州对闽西南地区有一定辐射作用,可以构建以福州为中心、厦门和泉州为副中心的 “一主两副”福建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选址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房价也水涨船高。房价的居高不下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时时刻刻牵动着人们敏感神经。国内最近报道的多个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致使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中国的房产市场会像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一样——泡沫破裂。本文将从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中国房价持续走高原因、中国政府控制房价的政策、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等方面对中国房价进行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经济环境与调控政策等共同冲击对区域房价的影响,强调重大事件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变动的内在关系;试图从同期相关视角出发,构建区域房价的共同因子模型,并利用2002第一季度至2012第四季度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房价受经济环境与调控政策两个因子影响;(2)相对于其它经济事件,次贷危机对我国各地区房价的影响最大,相对于其它时期的房价调控政策,2003年-2008年的调控政策更为有效;(3)各地区对共同冲击的反映是异质的。从而,政府在制订房价调控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反应,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协调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考察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制度性因素。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城镇住房价格持续上涨,本文发现较高的房价水平与较大规模的土地财政相联系,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本文将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纳入一个经济系统,采用1999—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分税制背景下土地财政的形成机制以及土地财政对房价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分税制改革引致的扩大化的财政分权度是导致房价持续过快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制度性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土地财政是联系分税制改革和高房价的中间变量,在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房价的多种因素后,估计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提高房价调控政策的精准性、构建跨区域房价协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69个大中城市50个月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实证考察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房价联动呈现显著的网络结构形态,且通达性好、稳定性高。②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中心度较高,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房价“引领”作用。③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等9个城市属于净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引导”角色;长沙等17个城市属于经纪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桥梁”角色;北海等25个城市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内、外部双向“引导”角色;九江等18个城市属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扮演“跟随”角色。此外,板块的“俱乐部效应”、“梯度效应”显著。④QAP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对城市间房价联动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中国城市房价协同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央政府今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将楼价持续飙升的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推上了风口浪尖,并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从全国市场看,房价上涨仍呈蔓延趋势。据今年4月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房价和租金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房价涨幅9.8%,其中商品住宅售价涨10.5%.房屋和赁价格上涨1.9%.  相似文献   

13.
热钱流入对我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影响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和预期,国外热钱大规模流入。而与此同时,我国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国内有关热钱与房产价格关系的研究也日趋热化。就热钱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热钱涌入对一线城市房价指数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对二线城市房价指数的影响。在对结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境外热钱对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投机的几条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证明了在一个包含房价的两市场动态化系统中存在焦点均衡的稳态,房价对市场均衡利率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房价对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边际影响的对比。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发现,随着房价的高涨(萧条),房地产市场将起到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放大器(衰减器)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力衰减器(放大器)的作用。经验研究显示,中国房价的外生冲击在改变货币需求稳定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长期中房价对市场利率具有显著的反向因果影响,表明中国房价的高涨成为创造市场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真实经济冲击与货币扰动都有可能形成房价波动的来源.本文立足于货币因素与资产价格关系的理论,选取我国2001年至2012年的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动态分析房价波动与货币冲击、真实经济冲击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与货币冲击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因素对房价波动的贡献率接近50%,远远超过了真实经济因素,货币的快速增长是过去10年我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因此,房地产调控的核心在于理顺货币发行机制,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以此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王莉莉 《魅力中国》2010,(35):107-107
近年来,各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呈持续高速上涨态势,房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政府实行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下,全国房价依然快速上涨。针对目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情况,本文着重分析了房价上涨如何影响着居民的生活,阐述了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提出了抑制房价上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超  李超  唐鑫 《南方经济》2015,33(12):90-103
基于高校扩招背景下人口迁移的新视角对房价上涨的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命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上涨的最主要推动力来源于迁移人口的新增住房需求,而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在所有迁移人口当中,高校毕业大学生成为了其中购买能力较高、人口最多、自由迁移能力和动力最强的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从高校毕业后却集中向一些大中城市迁移,对当地房价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受购买力等因素限制,大学生人口迁移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毕业后第3年的影响最大,之后第4、第5年影响有所缩小。文章也证实了反映居民收入的工资收入、反映货币因素的信贷量、反映人口增长的人口密度、反映投资性需求的上一期房价等变量对城市房价上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一些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媒体上不断爆出这经济圈那经济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其共性即以省会城市或其它大城市为中心,将周围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划入经济圈内,加以扶持,规划发展,这本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房价的上升,进而对城市人口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试图从房价与城市人口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入手,通过对北京、深圳、成都房价和人口数据进行计量检验,以期对房价上涨与人口增长的内在推动规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对三城市时间序列数据进行Granger检验,结果显示各城市房价和人口增长存在互动关系,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这对预测短期变动趋势和制定相关的人口和房地产政策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