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黄琳 《中国西部》2011,(5):46-47
“绿色经济”指无污染、节能降耗的经济发展方式,本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它最早出现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所著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过去几十年,中国GDP飞速增长,社会经济整体提升,然而社会自然资源和环境也面临了“灾难”,空气质量急剧下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随着国际关系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 ,中印两国的贸易量增长较快。西南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 ,不仅地理位置优越 ,而且与印度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文章着重分析了双方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 ,并对双方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 ,指出应利用其优势加大与印度合作的力度 ,以实现西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特色经济的形成对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突出的作用意义,针对西南地区而言,重视特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升级创新该区域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还能够提高增加经济产值,丰富经济收益方式,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同时,特色经济的发展也是符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这对于因地制宜加快西南地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中间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农业科技进步的载体,适当增加农业中间投入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延长农业产业链,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西南地区农业中间投入与农村GDP的关系,得出西南地区农业中间投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西南地区农业中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农业中间投入数量,优化农业中间投入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质量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品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中国人口普查、夜间灯光和基于卫星反演的大气污染等数据,分析空气污染引致人力资本选择性流动,进而带来的城市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结果发现,空气污染并没有显著影响城市人口规模变化,但是降低了城市经济增速和增长质量。以PM2.5和SO2为代表的空气污染导致城市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显著流出,进而带来城市人均夜间灯光亮度值和GDP增长率的下降。本文进一步基于“两控区”政策,反向论证了环境规制政策能够带来空气质量改善,从而减缓高人力资本的流出,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从经验上分析了环境规制、环境质量、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为中国城市兴衰格局提供了一个基于环境视角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系统耦合模型,本文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要素支撑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特征,并特别关注了我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要素支撑能力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变动特征。研究表明:最优的要素支撑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边界;一个地区要获得持续增长动力,其最佳的途径就是着力于提高适应自身发展基础的支撑要素;只有该地区要素支撑能力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提出了“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但二者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缺陷。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的共建可以使西南地区在“一区一带”战略基础上克服“两张皮”的缺陷,形成“干”字形经济增长通道。共建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为理念,以产业共建创新城市经济发展为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与结构功能完备、多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组团式城市群(带)崛起、城乡一体化共建的网络式城市经济增长通道。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作为三大城市群之一,具有人口规模大、经济增长快、产业规模集中等特点.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人们也对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采用京津冀地区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特征雷达图绘制的方式,抓住污染严重的月份并究其根源,为解决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9-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工具细化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实证分析了市场化进程、各类环境规制工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对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显著为正,但是各类环境规制工具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样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建议根据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制定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差异性环境规制政策,以促进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提出了“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但二者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缺陷。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的共建可以使西南地区在“一区一带”战略基础上克服“两张皮”的缺陷,形成“干”字形经济增长通道。共建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为理念,以产业共建创新城市经济发展为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与结构功能完备、多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组团式城市群(带)崛起、城乡一体化共建的网络式城市经济增长通道。  相似文献   

11.
西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分析——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芳 《特区经济》2010,(6):186-187
本文选取1997~2008年贵州省环境及经济数据,建立了工业废水COD、废气SO2、废固与人均GDP的计量模型,并应用因子分析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将评价结果与人均GDP拟合。研究发现在这十余年贵州省经济增长过程的环境变化不同于"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总体上看,人均GDP的增长,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是2008年后综合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贵州省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施有效的环境政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 data and the air quality data from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w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d whether immigration decision-making is associated with urban air qua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from the Logit model revealed ‘vote by foot’ rule in the immigration decision in China, implying migrants commonly attempt to move to cities with good air quality. We additionally found that among determinants of immigration, air quality was inferior to GDP, industrial structures, wages, and public services. We also observed heterogenous impacts of urban air quality on the individual decision to immigrate by gender, age, education, and migration patterns. Specifically, migrants in female and elderly groups have a stronger desire for good urban air quality, whereas those with high education level have a lower desire for the same. Moreover, urban air pollution de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Rural migrants were less affected by urban air pollution when immigrating to cities. We finally put forward policy implications to balance labour forces mig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王立新  刘松柏 《南方经济》2017,36(10):126-140
文章利用2003~2014年的全国253个地级城市的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实证发现: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客观存在,但不同城市不同污染物到达临界点时间并不一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环境库兹列茨曲线(EKC)为双向的倒U型关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也相互影响,但城镇化只有处于较高水平时,环境污染才会阻碍其发展。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会加剧本地环境污染,周边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会降低本地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环保产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我国经济深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开创了以环保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针对次贷危机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将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jak Smulders 《De Economist》1995,143(2):163-195
Summa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for welfar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growth in a situation in which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initially too low.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incorporated in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in a way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some simple notions from th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Environmental policy affects growth, both in the long run and in the short run, by affec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investment and the savings behavior of consumers. The environment provides necessary inputs to economic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es. Hence improvements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at follow environmental policy may boost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16.
丁海  石大千  张卫东 《南方经济》2020,39(3):86-104
文章基于央地博弈工具构建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博弈走向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中央与地方博弈力量的相对大小对污染治理绩效的影响,以破解"环境治理之谜"。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方法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力量的测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2003-2015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双方博弈力量的相对大小及其对地区实际污染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在环境治理的央地博弈中,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具有更强的博弈力量,可以解释环境治理绩效的69%,而地方政府仅为31%。(2)中央政府在博弈中所获得的剩余使污染水平相比基准水平降低40.3%;而地方政府剩余则使污染水平升高29.5%,央地博弈净效应使得实际污染水平降低10.8%。(3)央地博弈力量的年度分布具有不平衡的特征,在2003年到2011年,地方政府的博弈力量逐渐增强;而从2011年到2015年,地方政府之前不断增长的博弈力量受到遏制。(4)央地博弈力量亦具有城市分布异质性的特征,地方政府的博弈力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当地的财政自主度呈倒U型关系。文章结论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环境治理模式的制度优势以及国家意志在促进地区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毅  张春磊  马颖莉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03-109
在对环境规制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普通面板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限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外商投资质量在环境规制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体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本辖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对邻域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芜湖市1992—2012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统计数据.构建了芜湖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艽湖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芜湖市人均GDP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较高;芜湖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倒N”型、“同步”形态.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因此,为保证艽湖市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增加环保经费的投入,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挖掘长江水资源、旅游资源的潜力,改革产业结构,推动排污权交易市场,加大环境准入制度和产业;住入制度的实施力度,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研究环境违规企业补救行为对加强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印象管理理论将企业环境违规后用来修复组织形象的策略分为"对症下药"(积极进行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和"避重就轻"(实行其他社会责任转移公众注意力)两方面,将"避重就轻"分为外部社会责任与内部社会责任,利用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违规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的后续补救方式,并进一步探究其补救行为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违规行为会降低企业价值,说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已逐渐将企业的环境表现纳入考量;但违规企业没有通过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告知公众有关公司环境表现和行为的改变,而是通过加强其他社会责任以转移公众注意力,且更偏向于加强外部社会责任,内部社会责任反而降低了。进一步研究表明环境违规企业"对症下药"行为在西中东三个地区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避重就轻"行为存在地区异质性,即主要发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文章提供了环境违规企业重获合法性的可能途径,发现面临合法性压力,企业会选择性参与社会责任。这为深化环境管制成效提供了指引,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伪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