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房地产经济已经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房地产经济过热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房价的飞快上涨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为了抑制房价不合理的上涨现象,政府逐渐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的政策来调控房价,在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所收紧,融资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信托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开始受到房地产企业的青睐。文章将对我国的信托融资模式进行简要叙述并且围绕着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信托融资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房地产信托融资模式的见解,希望给我国从事房地产企业信托融资的读者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购房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我国房地产市场活动快速发展。但是在看到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我国房价上涨幅度太大,部分城市已经超出人们的正常购买需求,因此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分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出发,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其主要现状表现在:房价上涨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住房需求问题没有解决、土地和信贷政策没有发挥理想的效果。最后提出加强地产市场调控管理的措施,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力度、根据自身的情况完善住房需求管理、进一步发挥土地和信贷政策制度的作用,提高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安 《中国经贸》2012,(12):166-16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地产市场也越来越快的走入了大众的生活,房价的快速上涨,让人们谈房色变,购房是年轻人的梦想,也是中年人的沉重负担。房价的虚高,使得社会矛盾也越加尖锐,尤其是刚需购房者,可能要二三十年的积蓄才能负担一套房。这在增加人们生活压力的同时,也剥脱了他们生活的幸福感,因此,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势在必行。本文将从调控政策的意义与种类方面来分析该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以及购房者的影响以期对我国房地产合理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进程也不断加快,人们经济条件也越来越优越,造成了住宅消费占到了居民生活消费中很大的比例。在我国房价一直上涨,即使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房价调控政策,但是效果却仍不理想。虽然房地产的建设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高的房价已经完全超过了人们的经济承受范围,让他们只能望而却步,因此,房地产泡沫已经愈加显现出来了。现在本文从多反面来简述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经济安全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调控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房地产经济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经济安全与政府调控监管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政府多方面全方位调控方式、垂直监管机制、社会团体协助监管的调控监管模式,以确保房地产经济安全。研究成果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安全及政府调控监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的历史路径,概述了土地出让金管理的相关政策,以天津市为例,深入分析房地产调控和土地出让收支的关系。最后,结合国内外土地出让金管理的经验做法,提出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安 《中国经贸》2012,(10):145-14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地产市场也越来越走入了大众的生活,房价的快速上涨,让人们谈房色变,购房时年青一代的梦想,但也是中年一代的沉重负担。房价的虚高,使得社会矛盾也越加尖锐,尤其是刚需购房者.基本上是全家人负担一套房,有的家庭还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共同负担。这在增加人们生活压力的同时,也剥脱了他们生活的幸福感,因此,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势在必行。本文将从调控政策的意义与种类方面来分析该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以及购房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但政策调控也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结合国家出台的金融财政政策、土地供应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等,分析了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的影响,建议地方政府在贯彻中央政策时,完备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吸引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使房地产企业在调控过程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是我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05年至今,全国的房地产价格大起大落,深圳市变化尤其剧烈。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政策调控房价。文章在对深圳市房地产市场长期跟踪监测中,用数据解读2010年上半年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政策的引导性,本文研究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发现土地政策和信贷政策对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影响较大。因而,在宏观调控政策下,企业应倾向投资政策调控影响小的商业房地产市场和逐步进行受政策鼓励的保障房投资。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热点问题,楼市调控政策的频频变更出台,更是引起了业界、社会以及相关部门的关注。住房问题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给日本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与日本的情况惊人相似。本文通过对上世纪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探讨,分析我国国内房地产所处现状,借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经验教训,可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影响今年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近两年来,国家把房地产市场调控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控制房地产行业过热,2004年中央实施了以“管严土地,看紧信贷”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将土地和资金纳入宏观调控范围。各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对房地产的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发展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其价格走向对人们住房购买力和日常幸福指数产生深刻贡献度。为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央行运用利率、M2等手段来有效调控市场房价。因此,研究货币政策对房价贡献度,对今后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参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及经济的健康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市场调控攻坚战已显示出阶段性成果,但又出现了许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以资金链断裂为标志的经营性风险,其隐藏着巨大的市场隐患和深刻的社会矛盾,我们不能不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入,房地产市场调控攻坚战显示出阶段性成果,具体表现为房价有所回落、市场投机得到了有效控制、土地市场日趋理性,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以资金链断裂为标志的经营性风险。这些风险是调控背景下的必然性结果,它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隐患和深刻的社会矛盾,我们不能不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热,居高不下的房价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本文在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着眼于银行信贷政策这一独特视角,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银行信贷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师丹 《中国经贸》2012,(8):20-21
当前的环境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并且国家一再出台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房地产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在改革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健康平稳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影响房地产行业平稳有效发展的因素,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1998年房地产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房地产价格不合理持续上涨、房地产投机性需求日益增加、市场运作不规范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此国家也曾出台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立足于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土地、金融、税收、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控思路与方法,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兼具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年以来,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这些调控措施由于在我省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众多的压力。了解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地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尽量保障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增长。本文主要是对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确保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助于经济抵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且可以作为预防通胀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复苏这段时期内,国家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结构优化,以达到房地产市场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本文分析了近期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结合相关部门的研究,对经济复苏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