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贵霞 《发展》2008,(12):142-142
随着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一轮思想品德教科书的使用,中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新教材中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然而,在如何运用新教材上,政治教师面临着新的课题。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志强 《魅力中国》2010,(19):206-206
现阶段中专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良现象,迫切需要在课堂上展开有效交往,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和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作久 《发展》2012,(8):126-126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讲思想品德课时,过分注重课本要求的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探究、自由发展。几乎所有学生感觉思想品德难学;所有教师感觉思想品德难教;所有师生感觉思想品德课堂沉闷乏味。因此,变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我担任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十多年,我觉得亲和、鲜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吴锡昌 《魅力中国》2009,(16):123-123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是思想品德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要课题。根据近年来我的教学实践,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创建班级隐性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同伴交往、班级的气氛、学校的风气等隐性课程对学生认识、判断和评价是非、善恶、荣辱,对他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以及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遥遥 《魅力中国》2014,(8):201-201
课堂交往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师生交往公平是对传统师生交往异化状态的否定。师生交往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进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和谐、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当前的课堂交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化和心理健康。造成这一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因此通过对成因的剖析,继而提出促进课堂交往公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薛宝智 《魅力中国》2014,(6):172-172
在初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思想品德,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要大力加强"五堂课"建设:一是树立革命人生观教育;二是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三是鼓励在顽强拼搏中实现人生;四是引导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 ;五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同伴交往、班级的气氛、学校的风气等隐性课程对学生认识、判断和评价是非、善恶、荣辱,对他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以及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塑造人的课程,也是一门教学生活化的课程.本文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逻辑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翟润清 《魅力中国》2014,(5):121-121,110
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课程倡导新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一名课改中的思想品德教师如何面对新的挑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梁显平 《魅力中国》2009,(14):119-119
新修订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强调要大力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基本上集中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上,.初中各年级思想品德课中添加了许多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几乎做到每课一活动。这里的活动课有别于传统的课外活动。传统的课外活动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作为一种新课型,  相似文献   

13.
路文杰 《魅力中国》2014,(5):232-233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相关的历史素材,既可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又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促进学生优良人格与思想品德的形成。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杜军平 《中国西部》2014,(37):74-75
<正>近几年,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和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也随之进入了学校的课堂。那么该如何开展小学国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问题值得深思。国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国学课堂教学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班队会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指向、重点目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  相似文献   

15.
吕霞 《魅力中国》2014,(20):156-156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并不容乐观。为了让家长和学生彻底走出“思想品德课枯燥、单调、说教”的认识误区.改进和完善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优化“教”“学”关系、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资源和优化自我教育四个方面着手。论述了笔者关于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拙见。  相似文献   

16.
李慧婷 《魅力中国》2009,(9):133-133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社会人为目的。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对象,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我通过两年来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为,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重要性,有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英语教师应把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和新时代道德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把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传递给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当然,职业中学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作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刘广军 《魅力中国》2014,(8):190-190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内容包括了德育的各个主要方面,直接为德育目标服务。它对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改进,以提高德育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