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面设计视觉表现汲取象外之象理念等文化滋养,提升精神内涵审美品位,在完成传达信息的同时,通过视觉表现言语的情感、联想与互动,赋予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在人们充满幻想的意境中,完成象外之象理念的文化意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浓缩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企业招聘成功率低,员工就业难以及频繁跳槽的现状,将中国研发成功的人才测评技术——脑象图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为了体现该技术在企业招聘中的优越性,首先对脑象图人才测评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介绍,进而说明该技术与企业人才招聘的相关性,以及分析其在企业人才招聘中应用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取得飞速进展。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强调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即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非任意性、理据性,大致体现在语音、词形、句法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作为其重要理论的象似性理论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接受。国内外对于句法象似性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较成熟的阶段,同时,在词汇层面上也呈现着较高的象似性。本文将从词汇的音义、形义和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象似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士性《广志绎》一书中对明代我国科技事象进行了详尽的考究。从科技史发展的角度出发,王士性对这些事象所做的考究绝大多数是有价值的,形成的独到见解有不少甚至是科学的超前的,为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所形成的隐喻性语言,往往会影响人类的认知结构,行为方式,这就是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言的,是一种象似现象。该文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隐喻象似性的认知功能及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作用,认为隐喻象似性是语篇连贯的隐性衔接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九狮拜象"是产生于上犹县营前地区独有的大型民间灯舞,其历史久远,影响深刻。"九狮拜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粤东兴宁一带的狮舞,其演变过程经历了两三百年。在此期间,"九狮拜象"在整体艺术造型和文化寓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来自客家民间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一度濒临消亡,直到当地政府认识到其价值,才得以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9.
田蓉 《魅力中国》2009,(19):140-140
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中的象似性理论,通过具体定义和相关示例来谈谈将象似性理论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林玲 《改革与战略》2002,(11):61-64
在中国文化中,受原始思维的深层制约,任何时空都被视作生命的时空、思想的时空和观念的时空,也就是说,时空被高度地主观化、生命化了.因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作为时空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意境,也是一种具有主观性和生命性的时空构成,它和生命联系在一起,和人的思想、观念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关于审美对象的基本范畴之一,具有美之本体的意义.意境以象为基础,却又超越了象,是包括象以及象周围的虚空的一个领域.因而,同象比较它具有更大的虚幻性、主体性、精神性和无限性.作为美学范畴,意境源于佛学,出现于中唐,盛行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后期,是中唐以后审美和文艺创作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境往往作境界、意境等概念的省称,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论著中使用最多.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被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是脑科学的百年。脑像图测评技术深刻、全面、多元、直接地了解人类的潜能,对职业生涯规划、人才选拔、人员招聘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对脑象图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分析,预测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红壤岗地。1500亩贫瘠的山地上零散地分布着几十株“小老头”似的马尾松,连着近千亩光秃秃的红石山坡,更给人以无比荒凉、贫瘠之感。如今,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弋阳牧场。当我们置身于600多亩一人多高象草的“绿林”中时,当我们来到座座兔笼、禽舍、猪圈、鱼塘时,当我们参观每小时500公斤加工能力的饲料加工厂时,当我们在整洁的接待室品尝着该场自产的花生、柑桔时,很难把这个拥有  相似文献   

13.
昌应战 《魅力中国》2011,(4):250-250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入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4.
毛鸿达 《西部大开发》2010,(2):134-134,109
作为美学范畴的“阴柔”与“阳刚”,对立而又相辅相生。“阴柔”给人纤秀之感,阳刚给人大气之感。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艺术风格都在这两者“之间”进行着美学层面上的博弈。艺术风格作为民族思维意识主流的体现,随现代性情境而转换,就目前而言,中国的艺术风格更需要大气、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5.
孙琳 《魅力中国》2012,(32):7-8
高山流水觅知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通过探析“音”与“乐”、“音”与“象”等几对范畴的内涵与关联,结合音乐形象的探讨对音乐鉴赏与接受中存在的“误读”、“误听”现象加以揭示,以归“音”其本质,从而使音乐鉴赏最终达到“知音”的境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丰厚的文化蕴涵,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体现,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要求做到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人性化设计”;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绿色设计”;以“整体之美”为理念的“和谐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朱英 《魅力中国》2010,(7X):35-35
伴随着各种现代化传媒手段的出现,广告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休闲等领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一种说服性沟通的工具,一种以人们的注意和信任为预期回报的投资,广告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的过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向导与指南。好的广告能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方便,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虚假和欺骗性的广告。本文侧重从Peirce的符号学中符号的象似性特征出发,分析一些广告如何对事实进行歪曲。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的生存样式,语言是思维的界限,那么,中国古代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语言的这种特色造就了中国哲学的哪些特征?中国古代言与意之间的关系,二者的矛盾是如何得到解答的?这种解答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从中国语言的象形文字入手,中国哲学具有了形象与身体思维、重情与理、重视体悟的特点,中国的语言所形成的中国哲学的特点正好从象的方面解决了西方分析哲学中所面临的言与意的难题,从而使得中国的古典哲学具有了浓厚的美学色彩,为二者的相通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薛媛 《魅力中国》2013,(5):55-5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特点是重内美。郭熙和苏轼是对意境论做出很多的贡献。郭熙提出境界这一审美范畴,境界即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常听到人们说“画魂”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的一幅作品中的“意境”。中国绘画美学中,意境的根源是在于画家自己的思想与他所看到的要表达的景象进行结合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江春水,连云贵湘粤;半挂云帆,达港澳东盟。广西南宁五象新区地处邕江之南,位于中国—东盟海陆通道和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大通道的中枢、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战略新支点的广西首府,是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提出"举全区(市)之力""重点向南,再造一个新南宁"的重大战略发展区,总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五象新区是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近五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等国内外重大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