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红云 《科学决策》2008,(12):89-89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教与学关系,欲从组织互动性课堂教学、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从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魏星  魏晓霞 《发展》2008,(2):114-115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职业教育长期、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民主平等的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李萍 《魅力中国》2011,(8):146-14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建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长足进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正确认识和实际行动.而其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如果积极主动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就易形成。本文切实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出发,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与自身体会和思考,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宏昇 《魅力中国》2009,(20):232-23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娅 《魅力中国》2013,(10):114-114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初中物理知识难度逐渐加大,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必然要求。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遵循尊重、民主、发展的原则。尊重是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尊重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6.
李继辉 《理论观察》2012,(1):128-129
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关爱、民主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和谐师生关系.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就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琴 《魅力中国》2011,(15):210-210
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那怎样才能构建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本文正是从“师爱”这一角度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杜月兰 《发展》2010,(3):145-145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方面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地传授知识,转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平等民主地参与教学,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姚华 《新西部(上)》2007,(7X):105-105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作用;调查情况显示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的要求阐释其必然性;教师角色多元化,突出主导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主体性,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建构职业教育新课程标准,以适应未来教育现代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英 《魅力中国》2009,(5):20-21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李军 《西部大开发》2011,(6):105-105
高中地理教学是较难的学科之一,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开展情感教育,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李琨 《魅力中国》2010,(31):334-334
和谐原理是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一条普遍规律。国家需要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教育旨在教书育人,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参与,即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教与学过程的和谐与师生关系的和谐。只有教师与学生同心共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才能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要自觉运用和谐原理进行数学教学,为培养“四有”人才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三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四是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已逐步由传统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教育的价值目标由“学而优则利”转向“学以致用”,教育的评价手段也由“应试”转向“素质”,因此对师生关系进行定位时,首先应确定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创新地构建“双核”的新型大学师生关系模式,即平等、民主、合作、和谐原则。  相似文献   

15.
周用协 《魅力中国》2014,(12):117-117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创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数学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功利化的倾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主要是: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相长;研究教学对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热爱学生,变功利性为合作型;勇于反思,积极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作用;调查情况显示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的要求阐释其必然性;教师角色多元化,突出主导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主体性,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建构职业教育新课程标准,以适应未来教育现代化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水英 《黑河学刊》2011,(9):151-15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教师的德才学识,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观察了解、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宽容理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新的观点和理念也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接受,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使我们陈旧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让我们认识到过去在“教与学。师与生”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学习、发展与提高,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建立良好的体育课课堂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是体育教学中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但是,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着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作为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对学生言传身教,积极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