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区建设》2013,(9):64-64
断了念想妻子问丈夫:"有个以前追求过我的男生来咱这儿出差,想找我吃饭,你介意不?"丈夫想了想问:"他什么时候追过你?"妻子说:"大二。"丈夫又问:"那会儿你体重  相似文献   

2.
陈雪频 《沪港经济》2012,(11):12-12
具有创造性价值观的人,金钱并不是第一位的。创业初始,最难的就是招人。我面试过一些名校的毕业生,每次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想要找一份怎样的工作?"回答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大家都想找一份好工作,但对什么是好工作的理解各有不同。我发现,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比较迷茫,第一是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对于所谓好工作的标准也并不明了。先说一下主流的"好工作"的定义。一般人都  相似文献   

3.
漏斗和玉米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我:"我为什么要不开心  相似文献   

4.
“您在国外有没有艳遇?”既然是隐私,这个问题就问得有点玩笑性质,但是徐瑞荣却很严肃地做了回答:“那时候哪里想这么多,一种无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都在敦促你,要学有所成,好带点  相似文献   

5.
大人也叛逆 最近接连有家长在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总是这么爱发脾气?不好打交道.问这个问题的,有四五岁孩子的家长,有六七岁孩子的家长,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天啊,这叛逆期到底是几岁啊? 我只问了他们一句:"家长都比较急躁,爱吼人吧?""是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我从不失手,这个我很确信. 我想起了作家王朔在《致女儿》里说自己跟妈妈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哪怕到了自己四五十岁了,都对妈妈的话极为反感.有一次清明,他跟妈妈约好了要去八宝山公墓给爸爸上坟,刚要出门,妈妈打电话来询问他是否已经出门,他心里立刻就不耐烦了,放下电话,把穿戴好的衣服鞋子都脱了,在家里磨叽了一个小时,才重新穿戴好出门.你说他怎么这么逆反他妈妈,四十多了,还在逆反期啊?去看看他的书,看看他描述的他的童年生活,你就能理解他为何是这样有偏激言行的作家了,在他作品里为何有那样一些很虐的情节了. 我还认识位家长,三十多岁的男人,十几岁就离家独居,为了离开具有武则天气质的妈妈.现在,对于妈妈的话,他的自我评价是"对人不对事",不管话好不好,在不在理,要是从妈妈嘴巴里说出来,一概反着干.所以,他现在过生日,他妈妈想他回去吃顿饭,都不敢亲自给他电话,而是让保姆给他打电话,这个逆反还真是够逆反的吧!  相似文献   

6.
<正>金秋,微冷,车子驶出成都,上高速,逆岷江上行,直奔马尔康而去。马尔康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路过好几次,但每次都没有时间多作停留,只是路过而已。这一次我们是专为马尔康而来,为马尔康的脱贫攻坚而来。出发之前,有朋友问我:"马尔康是阿坝州的州府,那可是阿坝州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啊,也贫困?"我回答不了朋友的问题,只跟他说了一句:"等我回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7.
栾小惠 《走向世界》2009,(13):75-75
谁也说不清,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山寨"已经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流行词. 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人:"您知道山寨吗?"他可能不知道怎么给你解释,但会憨笑地拿出一部嗓门超大、但做工不算精致的手机给你晃一晃:"我这就是山寨机!"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过好几次我和"国宾"都是 "擦肩而过"。记得几年前我从香港到北 京开会,会议期间有一位台湾商人在知 道我是上海人以后,便问我是否知道"上 海国宾"?我原先还以为"国宾"是一家 星级宾馆(后来才知道是一家医疗中 心),差点闹出了笑话。"要体检,找国 宾',这句广告语在上海已经几乎家喻户 晓。你不知道?难道你没有去体检过?" 台商一边对"国宾"大加赞赏,一边用迷 惑的眼光看着我(他可能怀疑我不是上 海人)。还有一次是在香港,一位做服装 生意的杨女士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尽 管这回我没有出洋相,但对"国宾"仍说  相似文献   

9.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有什么共同点你可能会脱口而出:他们是同龄人,他们都创建了庞大的IT帝国。你瞧,还有一个对两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共同点给忽略了,那就是——他们都找了一个好老婆。2011年盖茨来中国访问时,杨澜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一  相似文献   

10.
另一种算法     
他托我找一位司机。他早已有驾照而且技术娴熟,现在却还要配司机。我对他的作法不理解。我说:“你上班开车也不过20分钟的路程,何必还要找一位司机代劳?”他说:“开车的瘾我已经过足了。”我笑道:“那你至少也能节省一些费用呀。你们这些做老板的,整天不都是算计着成本什么的吗  相似文献   

11.
特别关心外人对自己形象的看法大概是中国人处世哲学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吧。我到济南近两年时间了,现在仍然还有不少中国朋友不厌其烦地问我这样一些问题:"你对中国的印象怎么样?你喜欢济南吗?在中国生活习惯吗?……",开始时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也感到很不理解,人们为什么不问我熟悉的英国的问题却问一些对我来说陌生的中国问题?久而久之我悟出了一些道理:一方面,中国人谦虚好学,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近年的开放已使中国人有足够的机会和条件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接触的人大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猎取一些世界知识对他们而言随时随地都易于翻掌。所以,他们想从我这个"老  相似文献   

12.
<正>见素第一次听哥哥这样痛心疾首地剖析自己。他激动地打断哥哥的话:"别说了,别这样说了!你是个好人,比我好多少倍。你往狠里骂自己,我真害怕……哥哥,你是老大,老隋家的苦你受得最多,多不容易。我明白你,我比什么时候都明白你……"抱朴的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他发冷似地磕着牙,说:"你不明白我。谁也不明白我。这也怨我自己,想的太多,告诉别人的太少。我跟桂桂夫妻几年,也没说完心底的东西。不是怕什么,是想得太多太多了,说  相似文献   

13.
饮食情话     
情话要说得好,那是相当地难。比如阿Q直眉瞪眼地说"吴妈,我想跟你困觉",结果招来了一顿大嘴巴。如果他深情地背诵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吴妈可能听不懂,嘟囔一句:"侬有啥事体?"但绝不至于用大嘴巴抽他。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次,阿凡提从集镇上买了一罐油回来。他把油罐顶在头上,一路走一路想心事,不小心踢到一颗石子,打了个趔趄,头上的罐子落地摔碎了,刚打的油撒落一地。阿凡提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径直朝前走去。路人看了很是不解,问阿凡提:"你的油罐摔了你不知道吗?"阿凡提说:"知道呀。"路人更觉奇怪,说:"知道为什么头也不回,就像摔的不是你的东西似的?"阿凡提说:"罐  相似文献   

15.
王洪奎 《东北之窗》2011,(Z2):100-101
焦研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东北窗户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地,还有那漂漂亮亮的大标题……"迟尚斌:"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还想去看球,请你告诉我!"张洪:"常常地想,现在的我,就在你面前露出笑脸,可是可是我却搞不清,我在屏幕里是近还是远……"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中年男人仔细地擦着手中的单反相机,"今天公司找我谈,要我升职,可是我没答应。还是辞了,我想当个自由摄影师,多接点活,可是我也有点担心,可能收入不多。"妻子说,"我养你。"  相似文献   

17.
悠幽斋     
关掉当西瑞尔到他最不喜欢的侄子家做客时,他不得不听他侄子演奏钢琴。一曲终了,他侄子问:您觉得怎么样?西瑞尔答道:你应该上电视。他侄子高兴地说:您认为我弹得很好吗?不,西瑞尔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它关掉了。  相似文献   

18.
采访盛军博士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的思维有点怪,当人都不看好国企的时候,他却觉得国企正是发挥个人才能的最好天地.当记者与他探讨他从事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时,他却大谈"生物中药".当记者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时,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领路人,他却出语不凡:"我的理想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真正搞出点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在一次中央媒体组织的关于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座谈中,他又出语惊人:"冥冥之中,我就觉得东北肯定要有所作为.二十年前看南方,二十年后看东北……"  相似文献   

19.
<正>为何"害羞"我在一所高中兼职教学时遇到过两件事。一件是一位班主任教师(在这里我就暂且叫他H老师吧)大发感慨:"现在买车真的有点不好办啊!其实五六万、七八万的车完全可以把我安全快捷地从A送到B了。可是拿不出手啊,买十万以下的车太没面子,好羞人哦!"我对他说:"从今天开始,你不要再对你班的学生谈理性消费、人文消费、不可攀比的问题了。"他问:"为什么?什么意思?明天我就要搞一个有关中学生消费的主题班会呢。"  相似文献   

20.
种植欲望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岁男,成功地把企业越办越红火. 有一天,他家的园艺师对他说:"社长先生,您的事业越做越大,而我却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坐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您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 井植点点头说:"行!我觉得你还是比较适合园艺工作.这样吧,我的工厂旁边有7万平方米空地,我们合作来种树苗吧!多少钱能买到1棵树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