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俄罗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复杂多方博弈的背景下,俄罗斯能源经济及能源转型受到多重影响。制裁导致俄罗斯能源出口和收益受挤压,尤其能源投资和技术引进受限,抑制了能源转型进程。尽管能源转型面临挑战,但俄罗斯是否继续推进该过程值得探讨。能源转型有助于经济多元化、降低碳排放和增强能源安全。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比例,俄罗斯可以提高能源系统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在困境中,俄罗斯有多样化的出路。一方面,寻求新的能源市场,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能源合作,减轻制裁对能源出口的冲击。另一方面,加强国内能源技术创新和投资,提升能源效率,应对转型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洪涛  石程广 《市场周刊》2020,(17):0187-0187
综合能源系统能够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并且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统能源单极利用形式相比,综合能源系统能够综合电力、冷、热、天然气等多种形式能源,开展多级利用过程。利用多能互补方式可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但是综合能源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应用系统间耦合比较紧密,流动变化情况相对复杂的问题。如果没有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有优化,可能会导致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存在较大问题。因此,要加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研究工作,利用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为大型建筑综合能源系统调控以及运行优化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3.
周大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能源专家之一,周大地长期从事能源经济、能源政策和能源系统分析研究,在中国能源进口政策、能源价格改革、能源结构优质化、能源效率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对可持续能源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能源研究界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4.
电价上涨作为当前德国能源转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德国政府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的直接后果。不断上涨的电价,给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带来巨大的挑战,促使德国政府对2010年以来的能源转型政策进行全面修正,也引发德国整个社会对能源转型“公平问题”、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之间的矛盾与平衡等问题的新一轮思考。作为世界能源低碳转型的先锋,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教训对世界能源革命和我国能源转型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近日指出,为保证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改委正在拟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配额管理体系。比如说,我国的大型电力企业都有可能要承担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力配额指标。此外,大型石油企业也有可能要承担可再生能源液体燃料的配额。除了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配额管理体系外,国家发改委还在组织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枯竭的能源现状,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探索新的能源资源,以生物能源作为新能源代替矿物能源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运用,本文结合我国的地理环境因素加以分析,明确了甘蔗将作为我国未来生物能源的重要可利用生物资源,并对甘蔗的生物能源潜力进行简单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平衡能源需求增加与能源低碳转型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绿色能源效率,并使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我国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能源效率总体呈促进作用,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等能源依赖地区的能源效率有提升作用,对高能源依赖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可能为负;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低于门槛值时,数字经济阻碍了能源效率的发展,跨越门槛后,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我国能源效率。数字经济对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呈现正“U”型的非线性特征,跨越环境规制的门槛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东、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我国能源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将逐年加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达25—33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两倍,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能源供需矛盾也将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9.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世界,能源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俄罗斯有着天然的能源优势,是能源供应大国,而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因此,中俄两国开展能源合作拥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在分析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及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两国进行能源合作的可行性,并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障碍,从而对如何进一步加深中俄能源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钦 《北方经贸》2009,(8):20-23
中亚地区对中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但能源进口并非新疆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全部。站在能源垂直一体化合作角度,分别从能源储备、勘探、开发、运输、销售以及深加工等涉及整个能源产业链方面,对新疆与中亚进行能源垂直一体化合作的动因、潜力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应着力加强能源进口和运输,构建“中国能源安全的陆路进口通道”:内引外联,加强新疆与中亚能源垂直一体化合作。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应是中国能源深加工基地和面向中亚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1.
马能 《商》2013,(20):293-293
随着发展中大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能源效率日趋迫切。对能源效率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指导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十个发展中大国1992—2009年的能源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粗放的增长模式,能源领城技术落后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不足使得我国能源效率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化工科技市场》2008,31(11):28-28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也逐年增加,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递增,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面对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提上我国各大能源企业的日程。  相似文献   

13.
《财经界(学术)》2006,(9):32-32
我认为,能源方面有几个缺乏和不足:1.对能源结构、能源战略、能源政策缺乏统筹规划;2.能源方面欠缺一些法律法规;3.投入不足。比如说勘探,国有石油公司上市之后,考虑到利益问题,分红成本问题,勘探投入不足。4.关于民营经济投资石油行业问题。我觉得能源方面的问题,是民营力量调动不足,勘探投入不足,规划缺乏,体制缺乏等等。  相似文献   

14.
能源替代性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驰  胡应得 《商业研究》2004,(22):42-44
我国目前能源形势严峻,面临着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可再生能源必然替代常规能源的原因及影响替代进程的因素,认为我国未来能源战略势必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此,提出加快能源替代步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悦 《商》2014,(45):226-226
能源开发利用对她区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运用VECM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995—2012年经济增长与能源生产、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能源生产及能源消费均是促进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因素。(2)就二者的影响程度来看,能源消费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能源生产。鉴于此,本文认为在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应当优化能源发展战略,加快自身工业化发展进程,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沼气在农村地区使用广泛。发展农村沼气事业,也成了我国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十二五”能源发展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指导思想,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8.
孙哲 《商》2014,(3):166-167
能源资本出资具有产权出资和期权出资的双重属性。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我国而言,鼓励能源资本出资是吸引社会资本投放能源产业、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对于接受出资的公司而言,能源资本则是具有较强盈利性的优质资产。但能源资本出资在我国却面临着诸多障碍,表现为评估作价困难、债权担保力度不足、能源产权流转受限。因此,应当通过法律破除出资障碍,为能源资本出资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张向荣 《现代商业》2014,(26):46-47
中国和印度同属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能源消费大国,随着近年来两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双方在能源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但是,两国面临着相似的发展问题和能源困境,面对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中印两个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合作不可或缺。中印之间既存在竞争的一面,但也有合作的空间,两国的能源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国的战略互信,扩大两国的经贸合作,加强两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世界能源市场正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指出,世界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这些新兴经济体将推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超过三分之一。此外,传统能源的主导作用将逐步弱化,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