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90—2007年环渤海区域五省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指标,基于PanelData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总体来说环渤海区域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环渤海区域五省市的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效应在区域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金融市场发展走的并不是一条“市场主导”的道路,而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滞后性演变道路。  相似文献   

2.
宁夏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源于土地及资金,人力资本的动力相对不足。人力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明显。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山区人力资本供给明显滞后于川区地区,成为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新常态下,土地、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度下降,改善人力资本是促进宁夏经济协调发展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祝志勇  刘昊 《改革》2020,(4):86-99
市场分割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未将经济增长质量纳入研究范围。通过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以及就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商品市场的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利影响程度较大,资本市场的分割是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则受到多类型市场分割的共同影响。为此,我国应当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把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效能,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各地区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在聚集过程中走向新的平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念 《特区经济》2005,(7):81-83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的过程。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受区域内外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表现为一系列经济指标值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就业水平、人口规模等的量的增加,而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总供给、总支出、政府调控政策等。就总供给而言,因为供给方面的因素变动必然引发区域经济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1-6
文章以1985—2008年度上海市人均GDP为经济增长指标,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了上海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认为:上海经济增长依赖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并导致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增加,同时,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良性互动。此外,上海的环境污染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万勇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36-40
区域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对这一问题内在机理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做得尚不够。文章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提出区域技术创新在微观层面通过成本效应、品质效应创造经济增长,在宏观层面通过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机制、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机制来推动经济增长,并合理解释了微观层面上的成本效应、品质效应与宏观层面上的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机制的逻辑关系,由此构建了解释区域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内在机理的从微观到宏观的理论整体。  相似文献   

7.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曹昆 《特区经济》2012,(8):162-164
本文采用1997~2009年我国27个省、自治区的分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对各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到结论认为:①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农民收入相对较高。长期来看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提高1%,农户人均收入增加6.79%;②各省经济增长对区域农民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前者对后者的滞后影响效应至少可以持续5年。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绿色索洛模型”,研究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区域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Han-Philips GMM模型,研究二者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的增加促进了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②对中国整体,工业用地面积增加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会抑制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物流和仓储用地的提高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拉动邻近地区经济增长。③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变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对工业用地的区位选择,新增工业用地可适当向东北各省适当倾斜,以更好地发挥东北工业基地对自身和周边地区的传帮带作用。②对物流仓储用地的区位选择,政策应当更加支持新增物流仓储用地向中部各省和东北各省倾斜,以发挥其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0.
FDI对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很早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主要依据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方面进行:一是基于古典增长提出的“两缺口”模型研究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二是在内生及新制度增长理论框架内基于FDI“综合要素”的作用,研究FDI外溢效果所形成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国内学者研究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在沿着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从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是什么样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到底如何、决定FDI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对比FDI与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有什么不同之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与其它国家相比有什么差异、FDI对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如何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研究,给出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土地经济学解释.理论模型表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产生的推动力、土地经济供给增加产生的推动力及传统的“增长阻力”这三种力量之综合.在非均衡增长中,这三种力量均存在.但在稳态均衡增长中,只有“增长阻力”存在.经验估算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源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推动力,它是土地经济供给动力的80多倍,大规模的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支持了中国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动力的存在,完整地诠释了“尾效或阻力”理论与中国现实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伟伟 《特区经济》2012,(4):278-280
创意经济本质上是内生经济增长。近些年来,中国创意经济呈持续增长趋势,对经济增长作用日益明显。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创意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以是否受外部因素影响为前提,通过对2000~2009年的专利、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进行定量分析,指出中国创意经济虽发展迅猛但相对落后,且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应继续加大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投入力度,重点提高研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就需要从就业中获取报酬。全球化经济发展迅速,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齐头并进。然而,经济市场发展所存在的风险是不可预测的。如今经济有市场自行把控,市场经济的混动,将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居民收入占有一定的关系。故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一个重要原则要求。但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柬压力的显著加大、新增长点引致的外延扩张空间缩小、金融风险因增长减速和开放扩大而增加、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强、中国经济“超大规模”引起的内部和外部不适应等方面,使现有增长模式面临转型压力,同时也具备了有利条件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2010—2021年30个省份构建国内和国际循环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国内和国际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国内循环、国际循环、双循环以及双循环的平方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和稳健性检验。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且发展水平较好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国内循环和双循环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双循环的平方项呈现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加强国内外循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多样化进出口;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重点发展欠发达地区;提升南北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减少贸易壁垒,增加市场开放度;提升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环境支出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会通过健康途径影响经济增长。本文构建了一个两时期世代交替模型,考虑了健康因素,分析了稳态均衡时政府环境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政府环境支出的增加会显著地推动经济增长,即环境支出在提供环境公共服务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张目  戴亮  王资燕 《特区经济》2008,(4):206-207
运用V A 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贵州省资本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化率的提高加速了资本形成,改善了资源配置,促进了贵州经济增长,反之,则不成立;交易价值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而交易价值与资本化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在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贵州省应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有条件的工商企业尽快上市,以促进贵州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93—2011年间28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市场分割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分割并非一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是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先扬后抑。本文的研究样本大部分在该二次曲线的拐点以左,说明中国大部分省份仍然处在受益于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的阶段,这也说明为什么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能在中国一直存在。此外,本文详细探讨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加入WTO之前,市场分割通过促进固定资本投入和减缓政府消费比重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加入WTO之后,市场分割通过减缓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阻碍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而扩容后新进地区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关乎区域未来进一步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现有文献鲜少关注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的定量增长影响,且对增长效应的驱动原因及其动态变化尚缺系统的解释框架。结合扩散——回流效应,文章认为市场联系与产业分工是区域扩容影响新进地区的增长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渠道。以2008年珠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文章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对新进城市肇庆市与惠州市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扩容对新进城市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惠州市在扩容后短期内出现了负面效应。结合实际数据分析发现,惠州市短期出现负面效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扩容后要素和产品市场面临原位城市较大的回流冲击,且产业转移短期效果不佳引起。但从长期看,新进地区可从市场联系和产业分工两个层面获得扩容的外溢增长效应。为降低短期可能的负面效应,应树立区域经济思维,建立统一组织框架,以原位城市产业转移为主要抓手,协调推进市场共建共享与产业优化布局,实现地区整体共赢发展。文章研究识别了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增长效应的一般规律,为推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特区经济》2006,210(7):45-47
本文通过索洛-米德模型和广东的历年经济统计数据,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仍然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仍然较低,广东要实现经济长期的、高水平的发展,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