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操作困境2003年12月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根据这一表述,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其次是促进经济增长。而稳定币值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保持国内价格稳定,二是保持汇率稳定。这意味着我国具有两个名义锚。在这种双重名义锚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  相似文献   

2.
盛松成 《新金融》1995,(7):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下称《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货币政策的目标?一种观点认为,稳定人民币币值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甚至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保卫人民币”。正确、全面地理解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我们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法》的主要任务之一。我认为,《人民银行法》中的货币政策的目标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究竟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还是“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样本1978—2009年年度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信贷总量还是货币供应量都与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并且都不与物价稳定目标存在协整关系,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最终目标只是经济增长而不包括物价稳定,即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是围绕经济增长来体现的,而币值稳定不能被认为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美国以实际利率代替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货币政策中介,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最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欧央行以欧元区核心货币增长(M3)为货币政策中介,以保持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使得货币政策中介与货币政策目标长期保持高度关联性。我国货币政策中介与目标具有一定关联性,但近年两者关联性逐渐减弱。货币政策研究及实践表明,保持币值稳定应当是今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理想选择,当前货币政策适宜选择微调并尽快向稳健货币政策回归,结构调整新要素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07年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历史回顾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在稳定汇率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后货币政策应以创造稳定的低通胀环境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的目标,但同时也要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07年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历史回顾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在稳定汇率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后货币政策应以创造稳定的低通胀环境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的目标,但同时也要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7.
李福祥 《中国金融》1998,(4):6-7,17
人民币汇率的政策目标与趋势分析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福祥汇率政策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人民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转轨时期,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特征决定了货币政策追求多目标具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中央银行应把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经济结构均衡、国际收支平衡明确纳入最终目标集,并通过确定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设定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集与短期目标集、以目标区间取代目标单值来增强多目标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现行货币政策目标应考虑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觉得我国现在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考虑修改.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探讨如何合理调节货币政策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如何与其他政策措施相配合;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政府腐角色如何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房价波动影响到了这一目标实现,那就应该运用货币政策来展开调控,这是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法律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我国房价波动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我国房价的合理性,由此提出我国货币政策要密切关注房价波动,适时运用合适工具组合调控房价,从而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货币政策理论框架的若干问题厦门大学财金系林宝清货币政策是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中央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稳定是当今奉行市场经济国家所孜孜以求的政策目标,然而,达到这一目标的货币...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借鉴了世界范围货币政策的经验,同时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经验的历史总结.  相似文献   

14.
《金融会计》2014,(11):16-21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的是在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优化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币值稳定等多重目标。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经济的缩影。通过金融本身的变化,能否反映出货币政策实施效应?或者说,货币政策的实施,给商业银行财务收支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以荆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期找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规律,为金融机构如何贯彻落实货币政策、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樊纲 《金融研究》1996,(7):19-20
“九五”期间货币政策需要继续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樊纲第一,在目前的体制条件下,货币政策仍要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以保持整个经济适度而稳定地增长为基本目标,而不仅仅以稳定币值和防止通货膨胀为目标。这首先需要进行判断,就是说,多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其中,财政政策的目标被定位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三个方面:而货币政策目标则是稳定币值、保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稳定”是首要取向。这表明,和过去同时强调“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不同,今后的货币政策目标将更多地强调币值稳定。这是央行根据我  相似文献   

17.
彭兴韵 《银行家》2014,(6):14-15
正就在美联储将逐步退出QE的前景渐渐明朗起来之际,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又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央行是否会在经济不振、资产市场信心低迷之际,采取明确的宽松货币政策?众所周知,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中央银行法的规定。不过,周小川行长多次强调,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不是二元的,增加就业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也在其中,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成了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以CPI来衡量,尽管发达经济体实行了超宽松的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积累,已迫使央行并不能像发达国家货币当局一样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曾强调"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仍要坚持多目标,要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矛盾,一国货币政策很难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因此,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始终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中争议最多的问题.新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在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选择,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新金融》1995,(9):2-4
国务院研究室财金司 (一)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既考虑到近期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又要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九五”期间,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