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类要取得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依附一定的土地和空间。在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条件进一步成熟,空间因其具备物权法上之"物"的特点,产生了一种新型权利——空间权。目前学界研究一般集中在空间地上权,对于空间役权则研究甚少。空间役权是指以他人或他人土地上的一定空间供自己或自己土地便宜之用的权利,具有立体性、相对永恒性、基础性与事先适用性。为空间权理论体系之自洽及解决诸多复杂空间利用关系的现实需要,空间役权有作为一项独立权利设立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清代地方吏役工食银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初雇役制逐步取代徭役征发,伴随着额设工食银实施与取缔的反复,地方各级衙门吏役工食银数额亦基本趋同,均以年六两为基本尺度,至多在特殊情况下或高或低小有浮动。清代地方吏役工食银虽然长时期按照一定标准发放,但其象征意义越来越取代了实际价值,成为不健全的地方财政制度的牺牲品,反过来进一步促成了清代地方财政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3.
开元、天宝时期役法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输庸代役广泛实行;色役折纳资课盛行;雇役普遍实行;府兵制解体,征兵制改为募兵制。盛唐役法变化使劳动者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繁荣,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又推动了徭役折纳及政府和雇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一、土地产权政策(一)土地产权与土地产权政策土地产权是存在于土地之上的排他性的各项权利,从权利束概念的角度看,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赠与权、地役权等一系列权利。土地的所有权是对土地完全支配的权力,其他的权利都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  相似文献   

5.
两宋期间,乡役制度在"稽古行道"的外在口号下"随时立法"①,以致前后不但有役名上的反复和叠压,也有差役、募役和名募实差等差派方式的变化.究其原因是朝廷不重视制度的彻底改革,更是与两宋州县财政运转状况以及乡间富民形势户应对帝国法制以维护私家利益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土地产权政策 (一)土地产权与土地产权政策 土地产权是存在于土地之上的排他性的各项权利,从权利束概念的角度看,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赠与权、地役权等一系列权利。土地的所有权是对土地完全支配的权力,其他的权利都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在中国购买房产普通住宅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商业用地年限为50年。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本质是社会资本方获得相关特许权利用国家公园的资源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通过特许权合同授权个人、公司或其他实体为访客提供的“必需且适宜的”商业性服务便属于此类。“Concession”的原意是特许权,也指授权这种行为。特许经营是特许制度的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特许权合同、授权、许可证、租约、地役权契约等授权形式构成美国国家公园的资源利用制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自然保护地特许权包括许可证、租约、地役权、执照等形式。中国国家公园保护第一、公益至上,应建立科学的资源利用特许制度为资源保护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签订特许权合同、发放许可证(这2种形式在必要时附以租赁合同)、签订地役权合同为主要授权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特许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地役权特点及其与相邻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役权作为调整权利人之间因利用各自不动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是我国物权法确立的一种新型用益物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极强的适应性。地役权主要通过合同取得,并且只有经过登记才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地役权与相邻关系在规范目的、调整内容等方面有着类同之处,但两者的差别亦很明显,它们以各自不同的作用与功能形成了合理的分工。  相似文献   

9.
搞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而积极开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各地的实践,分析、总结了我国城乡时空上土地资源循环利用的节地技术,主要包括桥下车位开发、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地下空间利用、城乡住宅用地的循环利用、城乡用地指标循环利用、稻田养鱼、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周转指标"制度、农地整理与农地征用过程中的土壤活土层资源循环利用、农用地的合理轮作与休耕等。  相似文献   

10.
户等制和乡役制,均是宋王朝用以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措施。对于何等民户承担何种乡役,国家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但是,由于乡役制前后变动不一,户等制本身紊乱不断,据此差派的乡役也受到影响,趋于混乱。宋代这两项乡村管理制度的互动、运作过程及其实态,反映出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衔接性社会阶层,由北宋到南宋,乡族势力在乡间的影响不断增强。由于这一社会阶层的上通下和,以及宋王朝行政能力和治理成本等局限,传统帝制政权对于乡村社会的渗透是有限的。王朝控制乡村的制度在实际运作与国家治理理念之间,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