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特别是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那么,国内同样存在着资本市场,为何大批企业纷纷远赴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筹资呢?  相似文献   

2.
胡志斌  何铭宇 《新财富》2004,(11):13-13
中国企业在选择海外上市地时,美国和香港总是首选,新加坡、加拿大等也是广受关注的目标,但许多企业惟独忽视了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东京。“申奥”、“申博”成功的中国目前已成为日本投资者瞩目的目标,东京证券交易所专门修改了上市审查基准,降低入市门槛,吸引中国企业。更低廉的上市成本、更短的上市审查时间,令日本证券市场将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海外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3.
叶湘榕 《商业研究》2004,(13):69-71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的海外上市路并不平坦,中国企业屡受挫折而又屡次掀起海外上市的高潮。从市场表现、融资效果、融资区域分布、上市企业结构特点、上市方式等方面分析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融资理念存在误区、企业素质未明显提高、上市企业整体业绩不佳,不被国外投资普遍认同、融资能力不强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著名创业投资机构清科集团发布的《2006年中国企业上市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总数达86家,融资额达到440亿美元,其中将近90%是民营企业。这充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但海外上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市动因、上市模式、上市地点等方面都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研究,才能保证上市成功并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军 《现代商业》2012,(12):65-6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纷纷登陆境外证券市场。但海外上市都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很多风险,如何汲取教训,规避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情况,接着对海外上市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我国企业海外上市提出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筹措运营资金的同时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渐成许多公司的共识。然而由于国内外资本市场在财务、会计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及海外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企业股价被低估的风险,从而使企业的上市计划无法达成初始的融资目的。提出中国企业需要在上市前做好深入研究,尽量选择监管制度健全、市场机制较成熟的海外市场,减少非自身因素导致的风险。同时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财务业绩有正确的了解,从而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对于机构的恶意做空,也要内外兼修来应对。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登陆海外股市。不可否认,不少中国公司都通过海外上市受益匪浅,但也不乏值得吸取教训的个案。鉴于跨国公司主动申请退市的案例越来越多,业内人士提醒说,中国企业谋求海外上市千万不可盲目,到海外交易所上市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固然诱人,但更需综合考虑上市当地的潜在投资群体以及监管环境等因素,免得走弯路。  相似文献   

8.
海外上市之德国证券市场股票上市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力军 《财贸研究》2006,(6):125-129
中国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的上市不仅能够拓宽融资渠道,而且促进了这些企业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进行经营,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但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点,涉及上市地法律环境、上市公司自身资质等多种因素。因此,中国企业对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上市的成功基础、上市成本以及维持挂牌的后期资金和技术成本等,尽量降低发行风险和成本,以期最大可能地取得海外融资成功。  相似文献   

9.
大摩之剑     
薛长青 《新财富》2006,(10):12-12
对赌协议并不新鲜,在投行人士看来,它只是技术性工具之一。但对中国急于海外上市的企业来说,多是第一回遭逢。本期我们研究的大摩和永乐的对赌案例,它呈现出的结果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郭晓玲 《现代商业》2012,(3):136-137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内地民营企业选择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以满足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民营企业应努力防范海外上市的风险,真正实现海外上市战略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服务。文章从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现状出发,分析了其海外上市的各种风险来源,并给出民营企业防范海外上市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曾经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但是随着一些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丑闻的暴露,境外证券市场似乎用一种更审慎的目光看待内地企业。不过,由于近期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几只中国网络股的优异表现以及OFII制度推行带来的想象空间又使得赴海外上市成为热点。在这种背景下,英国首相布莱尔七月底的来华访问将许多中国企业的目光牵引到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  相似文献   

12.
沈祎 《国际市场》2006,(9):26-28
2005年,至少有87家中国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在境外五大股票市场挂牌上市,融资总额超过240亿美元。这样的规模,在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历史上是少见的。有专家评论说,2005年和2006年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井喷”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48家企业实现海外上市,共募集资金43.5亿美元。我省企业海外融资呈以下特点:一是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南地区共有42家企业在海外上市,占全省海外上市企业的87.5%,其中,南京市12家,苏州市8家,无锡市16家,常州市4家,镇江市2家;苏中、苏北地区分别有3家。  相似文献   

14.
刘猛 《新财富》2005,(4):94-95
2004年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叉一个高峰年,境外上市筹资额约为国内的2.6倍。据统计,2004年有8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香港、新加坡等证券市场上市,总筹资金额高达111.5亿美元,而中国内地证券市场2004年首发筹资额仅为44.71亿美元,创下自1997年以来酋发融资额的最低点。大量优秀企业海外上市,使得国内证券市场边缘化和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将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企业海外上市的冲动。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专家学者大部分基于上市条件、融资、结果确定性等角度分析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但鲜有学者从无形资产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无形资产在互联网企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对无形资产估值差异和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海外上市潮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潮回流。  相似文献   

16.
企业海内外上市环境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张明倩 《商业研究》2006,(14):135-138
近年来,在金融国际化、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疲弱不振的背景下,大量企业海外上市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热潮。企业为何不惜高额成本海外上市?必须就此问题对企业海内外上市环境做深入的比较分析,才能发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专家学者大部分基于上市条件、融资、结果确定性等角度分析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但鲜有学者从无形资产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无形资产在互联网企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对无形资产估值差异和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海外上市潮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潮回流。  相似文献   

18.
徐刚 《新财富》2004,(10):42-44
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将迫使本土市场放弃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这不仅导致海外市场低估中国企业的真实价值,还将迫使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被动地与海外中国股票接轨,引发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为做大作强本土市场,建议停止海外发行股票、搁置QDⅡ、壮大国内机构投资者、实施批股式发行做市商制度、推行全流通。  相似文献   

19.
唐铁星 《商》2014,(16):135-136
IPO暂停一年终于2013年底开闸,国内企业为满足资本需求,海外上市形成一种融资热潮。由于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同,法律监管体系存在差异,海外融资也是有利有弊。本文重点分析海外上市不同模式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以期是中国企业能够理性制定融资战略,安排上市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海外上市将逐步成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重要途经。本文对企业如何选择好上市时机、上市方式、上市地点以及中介机构作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