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勇 《金卡工程》2009,13(5):77-77
网上评出了2005、2006和2007年的十大"冤案",在这三十件"冤案"中,有近百分之八十是由于侦查人员在侦查阶段刑讯逼供造成的。那么,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何在?能否有效预防刑讯逼供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克亮 《金卡工程》2010,14(9):53-54
随着赵作海案的出现,刑讯逼供案例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刑讯逼供是指司法人员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被讯问人的精神或肉体以获取口供的一种恶劣的审讯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非法获取口供的手段。然而,这种古老野蛮的审讯方式依然存在,并成为我国司法体制的一颗顽固毒瘤。本文试图对刑讯逼供的存在根源及其危害性进行分析,以期提出一套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慕星科 《金卡工程》2010,14(3):139-139
至今,刑讯逼供在刑事侦查实践中依然严重存在,并导致了许多恶劣后果。本文将多方探求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以希能够对侦查工作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陈晶晶 《金卡工程》2010,14(1):24-25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通过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所获得的口供是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但是对于排除此类非法口供的举证责任应当如何来分配,立法没有作出规定,理论界也存有争议,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各种观点并对之进行评析,提出控辩双方应合理分担排除非法口供之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5.
文竹 《金卡工程》2008,12(12):18-19
刑讯逼供在中国古代存续了几千年之久,曾经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种制度,而且经过朝代更迭,不断完善详细,成为古代司法审判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产生与延续都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的,一直到今天,虽然法律上早就废除了刑讯制度,但是刑讯现象仍然存在,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陈朝玉 《金卡工程》2010,14(9):17-18
河南赵振海事件又重新把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提到了讨论前沿。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人权入宪以来,关于保障犯罪嫌疑人之人权的呼声日益高涨。虽然如此,当前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受保障情况仍不容乐观:刑讯逼供案件时有出现、超期羁押现象屡禁不止、律师仍无法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充分的法律帮助等问题依然是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障碍。本文就对犯罪嫌疑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从理论及司法实践做理性思考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顾名思义,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采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手段而实施的与其职务密切相关的犯罪。根据所侵犯的客体不同,职务犯罪可分为三大类:一贪利型,如贪污贿赂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二是渎职型,如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罪等;三是侵权型,如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等。不论哪种类型的职务犯罪,其共同的本质特征是犯罪行为的渎职性。  相似文献   

8.
何瑞 《金卡工程》2010,14(10):167-168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闻媒体曝光了几起影响较大的冤错案件。本文仅从最近发生的赵作海案出发,对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刑讯逼供、律师"会见难"等现象做学理上的反思,提出了改变目前的"侦羁合一"制度,正确、理性地对待民意,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道德教育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朱晋峰 《金卡工程》2010,14(10):61-62
李庄案件和龚刚模案件审理顺序问题在理论界呈现轩然大波,大多数学者都赞同应当在龚刚模案件审理之后对李庄案件进行审理,以确定李庄是否是在明知龚刚模没有被刑讯逼供之情形下,故意实施伪造证据等行为。但从《刑法》第306条之构成要件来看,无论是主观、客观还是客体都并不要求李庄案件在龚刚模案件审理之后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杰 《金卡工程》2008,12(11):54-54
侦查讯问程序,是刑事诉讼侦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追求程序的公正,必须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予以尊重和保护.但是,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国家追究犯罪的权力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之间的冲突,在权力与权利的不平衡状态下,刑讯逼供、冤家错案、侵犯人权等现象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笔者通过宪法与行政法领域的平衡原则(比例原则),探讨一下平衡原则在侦查讯问程序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平衡原则来完善侦查讯问程序,从而实现侦查讯问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震惊全国的冤假错案,多与刑讯逼供和相关的非法取证有关,通过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以解决已经达成共识。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非法证据排除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但由于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的缺失,不能达到排除非法证据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知音》杂志在2000年第3期刊发了吉林省四平市检察院的个别检察人员,假冒买货人与个体户订货,条件是让个体户必须仿制名牌产品,制造假货。提货时再着装并亮出证件,然后予以逮捕,该个体户的“罪名”是“制假贩假”。接下来让其家人用钱赎人,以此来搞“创收”。听罢,令人骇然,这种利用卑劣的“钓鱼”方法,采用诱骗的方式去“打假”,此招可谓“高”矣!当然,事件一经披露,就遭到社会各界的一致遣责,这里还有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一系列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在加紧民主和法制建设 ,正在大步走向公开和透明 :人代会开会和法院审案允许旁听 ;除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者外 ,政法部门向社会展示办案过程和案件详情 ,并允许新闻报道 ;最为敏感的政法干警刑讯逼供、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冤假错案也公开曝光 ,连审判“四人帮”和陈希同也在电视上播放。这是我们国家有自信心和走向成熟的表现。可是本应充当先锋的舆论却反而慢了半拍。在宣传报道上 ,往往含糊闪烁 ,以致让读者莫名其妙 ,并深感遗憾。一、人人都挨了板子 ,一个也不觉得疼。常见报道办一件事要盖几百个公章 ,或某处乱收费…  相似文献   

14.
以557份律师调查问卷为样本,本文展示了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在律师视角下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刑讯逼供等方法"的界定较模糊,无论是暴力殴打型的肉刑,还是"冻、饿、晒、烤等"疲劳审讯"长时间保持某姿势等变相折磨"等变相刑讯,抑或"心理强制、引诱、欺骗"等方法获取的口供,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空间都不大。"重复自白"的证据排除并无法律规范,实践中虽已有案例支持排除,但是,可能性也很小。从程序层面讲,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表现出"辩护方申请难"控诉方证明易"裁判者裁量权大"等特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与落实,不仅需要《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对该规则本身进行合理化,也需要宏观上对"控、辩、审"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谈到农村金融,我们有三句话要说。第一句话:金融无城乡。财政是公共经济的心脏,财政资金是公共经济的血液;金融是民间经济的心脏,金融资金是民间经济的血液,这是规律,也是常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作为民间经济之一的农村  相似文献   

16.
税费改革     
《中国工会财会》2004,(8):43-43
简单地说,欠别人的就形成了债务。它可以是钱财,也可以是物品,有时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时候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债务是需要偿还的。对政府而言,其债务是政府欠的钱。导致政府产生的债务的原因可能是弥补财政赤字,也可能是进行经济建设。政府债务包括中央债务(一般称为国债)和地方债务,这些债可能是借老百姓的,也可能是借银行的,还有可能是借国外的;它有时候是显性的如国家发行的国债,有时候是隐生的,如粮食企业的亏损挂账。债务  相似文献   

17.
沉下去     
沉下去,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是一种尝试,是一种努力,也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万物向上生长,是自然界千百万年一脉相承的规律。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为了抢上一缕阳光,纷纷鼓足了劲向上生长,这是生存使然,也是竞争必然。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18.
阿里巴巴IPO五大看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峥 《国际融资》2014,(11):35-37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毛泽东豪迈地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弹指间80年过去了,如今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就了世界最大的IPO。阿里巴巴可以豪迈地说:阿里巴巴是宣言书,阿里巴巴是宣传队,阿里巴巴是播种机,阿里巴巴是聚宝盆,阿里巴巴是混血儿。这是阿里巴巴的五大看点,看清个中奥妙,有志创业的热血青年也可以成就"阿里巴巴梦"  相似文献   

19.
一是外贸出口增长前景不明。我国今年的出口增长到目前都是负增长,还都是两位数的负增长,从出口增长到进口增长都是负的,所以说我国外贸前景不明。二是消费持续增长后劲不足。主要是就业率下降,失业率提高。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下一步要促进经济回升带来就业同步增加,从而使居民收入增加。三是民间资本投资体制不活。目前的投资主要是政府财政资金推动的投资,投资持续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对科学发展砚的精辟阐述。建设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基层行(二级分行)的经营发展,更是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统筹指导。“理念经营,以人为本”是建设银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基层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