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林  李丽 《北方经贸》2014,(12):274-275
本文从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为例,针对用地复杂、污染隐患、建设困难等现状问题,深入社区群众中,了解社区经济与参与状况。在此为了更好的开发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为当地社区居民在经济上受益和对湿地生态影响最小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海林  李丽 《北方经贸》2015,(1):166+168
笔者从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为例,针对用地复杂、污染隐患、建设困难等现状问题,深入社区群众中,了解社区经济与参与状况。为了更好地开发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为当地社区居民在经济上受益和对湿地生态影响最小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本文在社区参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选取东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结合社区现状,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社区参与的实现途径、实践困境与必要性,研究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及外来投资商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构建股份制联合决策经营的社区参与模式,强调以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社区的利益,对我国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珍宝岛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采用SWOT分析法对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发现公园已初具规模,但交通不太方便,旅游业人员数量不足成为发展阻碍。面对森林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契机,在其他旅游景点的竞争和资源遭到破坏的威胁下,提出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原则,并对景点与游览项目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5.
肖月展 《商》2014,(49):4-4
本文根据对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游客满意度及大众对湿地的了解现状进行调研,发现野鸭湖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票价设置不合理、部分服务设施缺失、宣传手段单一、水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针对此,结合园区整体自然环境状况本文提出了提出了北京市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管理系统优化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旅游渐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文章以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为例.从自然资源、湿地水文、湿地动植物等方面介绍了湿地及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典型性,探讨了生态旅游开发总体评价.提出湿地生态旅游应遵循生态安全原则、保护性开发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阐述了湿地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是依托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走向大自然的愿望。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良好,又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省,具有开发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但是,黑龙江省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金国 《商业研究》2006,(3):171-173
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愉悦或物质需要而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具体表现为旅游项目、旅游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等。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现已列为国家级度假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如何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市场份额,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在地质公园研究方面的成果,指出了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在旅游开发和保护上出现的问题;同时借鉴其他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湄江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玮 《商业研究》2011,(1):212-216
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开发现状及缺陷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角度出发,提出以点带面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点-面开发模式进行探讨,以及延伸其具体的开发战略与开发措施,以促使设计出的开发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和生态旅游开发政策;同时,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促进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系统间的和谐共生,进而促进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志 《商场现代化》2006,(30):203-205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方式的必然选择,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有着显著的现实经济价值和长远的生态效益。本文以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在总结生态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开发项目提出了一些设想,以期为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及同类型旅游地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SWOT法分析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设计了6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3类产品。根据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整合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旅游资源,形成以湿地文化、历史文化、生态产业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态旅游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欣欣向荣的背后,生态旅游在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方面尤为突出。如:生态旅游发展还不完善,生态保护意识落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粗放和盲目,生态旅游急功近利,景区内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缺乏统筹规划。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文章就此以桂林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商》2014,(49):233-233
文章首先在研究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公路生态旅游的含义,结合北京市门头沟区109国道旅游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阐述公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最后,提出对门头沟区109国道公路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鲁燕 《商场现代化》2012,(14):64-66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对古生物类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提出了新挑战。在迎接新的挑战方面,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做出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突破了化石地传统的静态博物馆展示模式,从地质资源特色、园区整体旅游环境、旅游者的互动体验、旅游形象定位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开发和提升,大大提高了该地的旅游品质,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因此,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有益实践为其他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旅游强调草原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是草原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模式之一,也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生态旅游方式。本文以正蓝旗为例,从资源入手,分析正蓝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生态保护提出正蓝旗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也为其他地区发展草原生态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已经在国内持续讨论了多年。草原生态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结合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本文从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出发,通过优劣势对比说明了科尔沁草原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分析了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以及草原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而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原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一致的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以旅游者、旅游地和谐相处,保护区域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为目的,使旅游者获得文化体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对于旅游地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做了总结。最后以玉林都峤山为案例,对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旅游发展方向之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合理开发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考虑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开发条件与发展潜力、协调度开发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新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旅游价值评价子系统、生态环境评价子系统、开发潜力评价子系统、开发协调度子系统4个方面的内容。张家界作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文章以张家界市12个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为例,基于专家调查的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主观经验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因子权重,对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俭 《中国市场》2008,(35):6-7
在中国现有的国家地质公园中,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尚属凤毛麟角。本文分析了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的特点,对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国际旅游和学术交流,推动最佳宜居城市建设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