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利用我国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供应商和客户的角度出发考察超额商誉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超额商誉会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中介机制检验发现超额商誉会使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会计稳健性下降,导致供应商和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意愿降低.拓展性分析还发现当企业处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市场化水平比较低的地区时,超额商誉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供应商和客户会将超额商誉视为企业高风险的信号,拓展了超额商誉负面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监管部门和企业制定相关决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2007年-2010年发生并购事件并产生商誉的A殿上市公司并购后的市场反应.实证结果发现,并购协同效应是超额收益的来源,“核心商誉”要素创造了超额收益;并购中的超额支付不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即“非核心商誉”要素与超额收益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赵惠玲 《魅力中国》2009,(21):32-33
长期以来各国对商誉会计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特别是"商誉"与"外购商誉"存在着混淆的表述,使人们对商誉本质的认识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产生误解,以及出现在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上存在误区。笔者从超额盈利能力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商誉的真正本质,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竞争力企业间的并购和组织重组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对商誉价值有相对完整的评估方法。因此,对商誉价值的评估成为企业合并时会计处理的重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目前,关于评价商誉价值方法的研究很多,但在所有的评估方法中,收益法更贴近于商誉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这一本质属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大家更倾向于用收益法作为商誉价值的评估方法。本论文通过对商誉价值评估收益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商誉评估值。本论文以区间数的商誉价值评估收益法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目前的背景和区间数以及收益法的相关理论,其次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区间数的商誉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并对该模型各部分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最后分析此方法的问题和优势所在,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有关商誉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对商誉进行会计处理的现状,提出了有关建议。要进一步规范商誉减值的会计核算;自有或自创商誉在一定条件下应纳入企业财务账目核算;对于企业商誉应予以充分披露;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高商誉核算质量:商誉的后续计量采取以摊销为主、结合减值测试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并购已成为创业板市场维持高成长性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创业板合并商誉其具有的自身特殊性,并对其披露的合并商誉按行业进行了数据整理,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中形成的合并商誉主要集中具有技术性较强、无形资产较多、发展前景较好的轻资公司。同时,选取2009~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超额盈利能力,发现其并购形成的合并商誉与公司绩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股权集中度均衡的公司,合并商誉的超额盈利能力越高,拓展了关于会计准则执行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评述了商誉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揭示了商誉的外购误区,明确了商誉的自创本质,并将自创商誉划分为"外围商誉"和"核心商誉",进而指出会计计量的重心应当指向"核心商誉"。在新超额收益论下,文章提出转化"外围商誉",评估"核心商誉"的计量模式,并对"核心商誉"提出"先定性,后定量"的评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商誉的性质、构成要素和分类,探讨了商业信誉的确定、核算及披露问题.指出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确定为自创商业信誉和外购商业信誉.当前,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对商业信誉进行探究,我国也应该迎合国际的要求,制定出与国际相适应的商誉会计规范,从而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并购行为已经成为企业资本集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随着企业并购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有关的并购会计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商誉问题.商誉有正商誉和负商誉之分,人们对正商誉的讨论和理解较为深刻,而对负商誉则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对负商誉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进行探讨,并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常规负商誉会计处理的方法,对一种较优化的符合实际的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任婷 《天津经济》2024,(1):76-7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跨国投资活动的频繁发生,权益法作为一种核算方法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权益法下,当投资出现亏损时,投资者如何确认和处理这些亏损,特别是超过其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超额亏损的特点,研究了权益法下的超额亏损确认过程,提出了针对超额亏损的弥补策略,以期为企业投资提供实操参考。  相似文献   

11.
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经济资源,对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商誉具有依附性、整体性等特性,导致其价值确切计量的难度较大,对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一、商誉本质的理解关于商誉性质问题,会计理论界的分歧较大。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称作商誉的"三元理论":(一)对企业好感的价值;(二)超额收益价值;(三)总计价账户论。笔者认为,企业整体资产包  相似文献   

13.
关于商誉性质问题.会计理论界的分歧较大。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称作商誉的“三元理论”:(一)对企业好感的价值;(二)超额收益价值;(三)总计价账户论。笔者认为.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一部分.不能独立脱离企业有形资产而单独存在。  相似文献   

14.
郑茗予 《中国经贸》2014,(4):181-18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商誉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实际收入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有很重要的影响,企业商誉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关注,要求确认和计量企业商誉的日益增长。但在世界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不合理的,通过研究商誉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助于企业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资源,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市场。通过分析商誉会计研究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商誉会计存在问题,如负商誉处理规定不符合我国当前负商誉经济实质、外部监管不充分,提出商誉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如详细披露商誉信息、商誉的确认基础与计量的完善、负商誉处理问题的完善、加强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5.
丁岗 《科技和产业》2012,12(1):93-96
商标和商誉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一直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这种混淆不仅掩盖了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源头,而且导致市场认知的企业价值与会计记录时常发生扭曲。这种状况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后,商誉已经从无形资产中脱离出来,在资产负债表中已经确定了独立的经济地位而得到改善。但是相对于有形资产评估而言,人们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尚有待深入,评估方法还有待完善。本文通过对商标、商誉两种企业重要无形资源基本内涵的剖析,明确了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两者在特征上具有的相似性,存在现象与本质、内涵与延伸等联系。同时,这两者在最初定义的本质内涵、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价值凸现、法律保护及赔偿办法等四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浅析了商誉的研究理论主要包括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文章之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大幅减值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在现行条件下,如何从上市公司,监管部门,社会组织三方面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兴起,并购交易成为企业扩张资本的主要途径,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成为不可避免的焦点话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当如何规范商誉会计,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性以及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文章以商誉为视角,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实施现状,从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披露四个角度探讨商誉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成为近几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并购中产生的商誉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企业的性质不同,商誉在这些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有差异的。文章首先阐述了商誉的相关理论,然后以商誉定义与分类为起点重点探讨属于外购商誉部分的确认、计量问题,最后通过旋极信息收购西安西谷案例论证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规范外购商誉会计处理的问题,制定相关会计准则对于完善整个商誉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卫 《开放导报》2006,(6):104-107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核算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行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在适用范围、减值测试时间、减值迹象、减值转回、商誉减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新准则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的会计人员和投资者了解和掌握准则的新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运用,以提高投资决策能力,谋求企业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0.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资源构成、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商誉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越来越为企业内外部关系人所瞩目.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摊销以及负商誉等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