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农垦系统启动了“农垦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4年首批56个参加创建活动的农场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验收;2005年又有44个农场通过了基地农场的验收,使全系统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资格的农场达到了100个。目前100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全部示范农产品,都已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之一认证,通过认证的产品数共计269个。种植业产品示范面积达16.85万公顷,畜产品示范规模134万头,禽类583万只,  相似文献   

2.
1、苏州绿色农产品的发展 按照农业部提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要求,苏州绿色农产品示范和推广工作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市无公害生产基地达458个,“三品”种养规模200多万亩,占全市种养面积的50%以上。制订市级以上农业地方标准105项,“三品”生产技术规程1000多项;认定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总数是546个,绿色食品595个,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和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带动,全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到目前为止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产地认定887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00个,生产单位286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1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2912万亩;有机食品企业120家,产品123个。“三品”认证数量总体上位居全国前列。“十五”期间全区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了农业地方标准179项,创建部级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绿色食品示范基地5个,有机食品示范基地1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吉林省集安市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初具规模。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监测面积达到53万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97个。国家标准委、农业部和省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3个。绿色食品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  相似文献   

5.
陆原 《农家之友》2006,(12S):12-12
近年来,广西区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认证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区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92个,面积84.67万公顷,产地面积排全国第10名左右;认证产品216个,年产量341.1万吨;认证绿色食品111个,其中:A级绿色食品107个,AA级绿色食品4个。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实现一村一品所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所在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一村一品村食用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30%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以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部分产品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济南市平阴县抓住国家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良好机遇,以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监测认证和品牌申报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向,培植壮大优势传统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基地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走出了一条以标准化带动市场化、以市场化带动产业化的农业发展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制定19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技术规程和2项企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38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0.8万亩.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村经济》2006,(11):19-19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至2005年底,全市获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505个,其中,种植业产地393个、394万亩;畜禽产地112个。全市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79个、绿色食品115个、有机食品11个。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十分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迅速。2005年我省实现规模推进认定产地面积5300万亩,使全省产地认定面积总计达到75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2.6%。认证产品达到460个。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镇江市因地制宜,立足区位优势,加快有机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近七年来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98个,总面积152万亩,无公害家畜存栏27万头,无公害家禽存栏2444.6万只;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7个,认证绿色食品138个,建设有机农业基地9.5万亩,130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证书,达全省总量的2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1.
日前,长阳“清江早茶”及“火烧坪”球白菜、大白菜、白萝卜等4个特色农产品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同时,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长阳“清江冻银鱼”、“隐龙山矿泉水”、“土家嫂豆瓣酱”、“清江鱼豆豉”“维特魔芋粉”、“清江烤鱼”、“清江香椿”、“马铃薯”8个特色农产品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截至目前,全县获得国家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品牌达到了21个,基地面积35万亩,产量40万吨,创产值3.5亿元。其绿色品牌数量及生产规模位居全省同类县市区之首。近年来,长阳县委、县政…  相似文献   

12.
《上海农村经济》2011,(9):46-46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据农业部统计,今年1—5月,我国“三品一标”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总量稳步扩大,质量稳定可靠,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无公害农产品方面,全国4894家生产单位的9645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产量3381.76万吨。其中,种植业产品数占64.5%,畜牧业产品数占16.8%,渔业产品数占18.6%。  相似文献   

13.
《江苏农村经济》2006,(6):11-11
江西省今年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计划,力争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新水平。首先是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资市场的规范管理和自我约束。其次,加快农业标准应用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争创2个以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县、3个以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和出口农产品基地县,力争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0个以上。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宜丰县是首批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重点绿色水稻基地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十强县和全省唯一进入“全国十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为域内农业支柱产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全县耕地面积35.26万亩,常年水稻总播种面积约为58万亩,粮食总产量25万吨,年稻谷收购量在1.5亿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5.
日前从义乌市农业部门了解到,该市已通过省市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50个,约占种植食用农产品面积的20%;已有11个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相似文献   

16.
绿色资讯     
有“证”农产品逾万家本刊讯 (记者小辰):记者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从 2003年4月第一批全国统一标志的认证开始,到今年6月底,在短短的两年多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目前主推的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包括四类品牌产品,即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也就是常说的“三品一标”产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该市经过总结与探索,为农民增收开出了“四大药方”。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反季节食品、名特优新等销路好的产品,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据统计,全市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2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已建成2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了省级认证,2个农产品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二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壮大地区特色农业。如临江镇刀豆、四甲镇山药和洋扁豆、三厂镇汤家香芋等特色产品,在…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江苏省人民政府以苏政办发[2006]103号文件转发了江苏省农林厅、海洋渔业局《关于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意见总体慨括为“推进三个建设、强化三项检测、加快‘三品’认证、健全检测监管体系”,即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县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动态管理检测、市场准人快速检测和政府例行监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健全农产品质星安全技术队伍、检验检测机构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顾问》2009,(5):14-14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将组织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重点检查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尤其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相关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