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君  熊涛 《财会通讯》2006,(11):57-57
一、或有事项确认的条件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现时状况,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按其预计给企业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可分为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  相似文献   

2.
王晓军 《财会月刊》2010,(11):72-72
一、预计负债确认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3.
一、预计负债确认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对这三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或有事项的内容不够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CAS13)提到或有资产、或有负债、预计负债,但未对或有事项进行明确的分类,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将或有事项理解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从而忽略掉预计负债,引起认识上的错误。2.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不够完善。CAS 13指出,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相似文献   

6.
或有事项有两种:或有资产(权利)和或有负债(义务)。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符合上述确认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会计准则中预计负债的性质《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或有负  相似文献   

8.
一、预计负债的确认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时间或金额不确定的现时义务。预计负债的确认应满足下列三个条件:(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而不是潜在义务。所谓现时义务是指因过去事项而产生的现时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企业除了履行该义务而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准则)涉及了一些重要概念,有些概念是会计准则首次定义;有些是进行了更为合理、更为准确的定义。尤其是对或有负债的定义,将传统意义上的“或有负债”划分为两种,一是可确认的负债,二是不予确认的“或有负债”,这一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对或有负债的规定是一致的。但从实践来看,准则仍有些许不足之处,本文拟就这些不足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与或有事项相关的负债的确认准则第4条为与或有事项相关的负债的确认设置了3条标准,即(1)该义务是…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已于去年七月一日正式在企业中实施。《准则》将“或有负债”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其具有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否会形成企业真正的负债以致于造成损失,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么是所有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都需要对外披露吗?1.如果一项或有事项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应将该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或有事项准则的有关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的不足 在或有事项准则里,首次定义了或有事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等,而对资产、负债等已定义的概念则作了修正.准则将符合以下条件的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即: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12.
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是何时发布的,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   答:《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下称或有事项准则 )于 2000年 4月 27日由财政部发布,其实施范围是我国境内所有企业。   问:或有事项准则主要规范哪些内容 ?   答:或有事项准则主要规范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具体规定了何时应将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所确认的负债的金额应如何确定;或有负债应如何披露;或有资产应如何披露,等等。   问:何谓或有事项 ?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   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定义,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的,应通过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进行折现后确定最佳估计数;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在债务重组日,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果涉及或有应付金额的,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债务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上述或有应付金额在随后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第三条职工薪酬、建造合同、所得税、企业合并、租赁、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等形成的或有事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第二章确认和计量第四条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一)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  相似文献   

16.
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且在确认负债的同时,确认为当期损失:(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一、因计提预计负债而确认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简称"债务重组准则")确认了四种债务重组方式,其中对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规定为:若不附或有条件,债务人应将重组的账面余额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若附或有条件,且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一或有事项》已于200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准则规范了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或有事项的结果要依赖于未来发生事项的这种不确定性特征,直接影响到了或有事项的确认和处理,使或有事项较其他会计事项的处理更为复杂,同时使处理的主观色彩也更加强烈。同一或有事项,是否确认为负债,是否该披露,确认和披露的方式、金额,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来处理会有不同的结果。不仅如此,或有事项的这种特征还加大了审计的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遭受诉讼的可能性。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以《企业…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准则》)以列举方式说明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范畴,其中,调整事项有四项:(1)已证实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减值,或为该项资产已确认的减值损失需要调整;(2)表明应将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某项现时义务予以确认,或已对某项义务确认的负债需要调整;(3)表明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重大会计差错;  相似文献   

20.
或有负债,是相对于直接负债而言的一种债务,表现为由于某些因素触发而形成的支付要求,它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根据《企业会计制度2001》第140条的规定:“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直接的、非公开形式的隐性债务,虽然不是明确的法律意义上的债务,但在一定条件下,隐性债务会显性化,成为必然的、直接的债务。对于企业隐性的或有负债,关系到审计的风险防范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