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的纯粹理性在理论上的解决必须回到实践中,这就是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根本任务之一。纯粹实践理性本身的实现才是纯粹理性在实践上的完成。康德对纯粹实践理性的实现指出具体的道路或步骤,即实践理性的对象以及其对象得以实现的保证。这在康德哲学中分别是至善问题和三大悬设(公设)的问题。比较了康德与亚里士多德至善概念的主要异同,最后给出解决康德伦理学的解释学路线,即康德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在《心体与性体》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由“践仁知天”对应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易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认为,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即“践仁知天”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但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筑术(architectonic)的问题在康德整个思想体系一直都是重要的。康德所理解的建筑术是一种理性的先天架构。从康德全部思想体系中的先天思想如何层层演绎和推理角度,可以探究其思想建筑术的线索;从康德德性论道德形而上学基本概念和论证出发,可以考察其建筑术之运思。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德性论中也存在建筑术,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与康德建筑术,可以深化对两种德性论建筑术及其道德意识结构的理解。康德的德性论建筑术是一种道德性的建筑术,德性论中道德意识结构,即德行(Tugend)的存有论是行动出于德性(Sittlichkeit);而亚氏的则属于目的性的建筑术,德性论中的道德意识结构则是灵魂合于逻各斯的中道选择。  相似文献   

4.
幸福水平越来越受重视的环境下,传统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组织应该从幸福的视角思考管理的终极之善以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幸福的内涵和综述及从根本上思考管理理论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终极之善的幸福管理理念,并指出了幸福管理理论提出的必要性.根据组织目标、结构以及人员的框架来构建幸福管理的内容,并采用人本经济学和机制设计理论的观点,分析达到企业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幸福最大化的终极之善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近代哲学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论的争论陷入了困境,休谟的怀疑论向形而上学提出了挑战。康德在哥白尼革命的启发下颠倒了知识与对象的关系,以先验论的方式来解决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并由此来解决形而上学问题。本文首先考察康德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面临的历史问题,然后分析"哥白尼式革命"产生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产生的新问题。最后,再讨论它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给后来哲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关键性概念,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但这一问题在康德的整个先验哲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康德哲学中有关自由的论述的考察,认为自由概念贯穿于康德先验哲学之中,为他最终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论“治道”与中国管理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牟宗三先生所提出的“政道”与“治道”说,考察了中国传统思想史中“治道”概念的内涵,认为所谓“治道”,其广义的指涉范围包括了中国古代学者们针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学说、思想等构成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知识体系。从管理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治道思想,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境界--真善美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境界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求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求真的目的又是为了给人类带来幸福从而实现善,达到真和善的统一就是美。企业家在带领企业创造物质财富即求真的过程中。也创造了精神财富,推动了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实现着自己的善。并在真善的统一中塑造了美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
民生意指人民群众的生存、生计与生活。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成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中国梦成为马克思主义民生幸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民生幸福则表达着中国梦"至善"的追求境界,成为中国梦的旨归,中国梦与民生幸福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追求民生幸福、实现中国梦的科学路径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朱林 《企业家天地》2013,(10):161-163
本文从幸福哲学、幸福心理学和幸福社会学三个方面对“幸福”作了新的界定,并同时认为,一个在理论上经得起反复逻辑推敲的“幸福”的定义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的,相反,如果人们能从上述三个方向去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找出更多的通往幸福的路径,应更为一种明智之举.因此,本文首次从幸福哲学、幸福心理学和幸福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幸福的构成要素和提升人们把握、感受幸福能力的若干原则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应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即:从宪政高度确立幸福价值取向,以此调整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的价值取向;从收入分配机制整合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提高社会整体幸福水平;从政府再调节收入分配制度能力建设上重塑人们获取幸福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康德调和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美学,融入个人的看法,建立纯粹的美感判断理论,主张美学的先天原则与普遍性。康德的美学可作为美育的哲学思考基础,并提供对美育的涵义。本文从对康德美学著作中重要概念的解读入手,尝试探究康德式的美育目的与康德美学思想下美育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以确立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为目标,通过使洛克、卢梭和康德所代表的传统社会契约理论上升到一种更高的抽象水平的方式,对功利主义的目的论及个人原则扩大的论证方式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其独有的两个正义原则。但罗尔斯的正当理论对"基本善"的依赖以及在两个正义原则下对最少受惠者的关注,也在无形中对功利进行了考量,由此而徘徊于功利与反功利之间。  相似文献   

14.
威廉姆斯是英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他对康德义务论提出了激烈的批判,批评了康德义务论的不偏不倚性、普遍性以及对道德冲突的忽视,指出这种道德哲学在道德概念体系和日常道德两方面都是行不通的,并认为道德运气是道德活动的重要根据,使道德哲学的关注中心从康德式的“我的责任是什么”转到苏格拉底式的“我应该如何生活”这一思考上来.  相似文献   

15.
对康德著作的广大汉语读者来说,如何深入理解和准确评价康德的知识观,这恐怕还是一个问题。从以往的情况看,由于学界对康德所用“aufheben”一词存在着普遍性的误读,从而引发了一种偏见:认为康德消极地主张以“贬低知识”来“为信仰保留地盘”。实际上,这种见解并未抓住康德既肯定(科学)知识有重大作用、又承认信仰也必不可少观点的要义,从而当然也就难以看到康德哲学对启迪人们深化现代认识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汽车在转直角弯时前后轮的运动轨迹分析 大家知道,当汽车前后轮运动方向一致时,汽车作直线运动;当汽车前后轮运动方向不一致时,会产生一个向心力,迫使汽车作曲线运动;当汽车前后轮运动方向不一致且方向偏差保持不变,产生向心力将保持不变,这时汽车会作圆周运动。这时圆的半径是多少呢?前后轮转的是同一个圆吗?  相似文献   

17.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以一定的审美意识为指导,以审美对象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上的陶冶和教化,以培养和造就具有追求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代新人。历史上美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已被认识,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高尔基更加明确地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马克思也说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美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值得进一步探讨。一、美育的目标与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相一致美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完善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智能结构和伦理品质同步和谐地发…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康德,人们便对他哲学中晦涩的语言印象深刻。但仔细读康德的哲学,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抽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就从三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阐述了什么是道德的最高原则。要实现真正的道德需要哪些因素。康德用严谨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道德标准体系。以此来启发人们通过道德自律,来拥有自由意志,为自己立法。  相似文献   

19.
康德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三大批判为框架的先验哲学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的解放,康德价值哲学中对人的本质体认和关注越来越成为主流.本文从康德价值哲学的源泉和本质两个方面来探讨康德价值哲学对人的体认,从他的哲学先验形式下挖掘出"人是人"的价值哲学本质,通过规划价值,规范价值,提出终极价值,最终把价值落实到人自身.  相似文献   

20.
休谟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彻底经验论的解释,暴露了经验论的局限性,同时也解构了科学知识大厦的基础——因果关系.这一问题直接引起了康德的哲学思考.康德把休谟问题改造成了"普遍必然的知识何以可能"的康德问题,借用人类理性及先验范畴保证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从而突破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