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忠实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有三个看待忠实现象的角度值得关注:一是在什么面前忠实,二是忠实本身,三是就什么而忠实。这三个视角合为一体,构成翻译忠实这一现象的统一结构。根据翻译忠实与是之理解的亲缘共在关系以及是之理解为翻译行为奠基的渊源性,我们可以把忠实结构的存在论分析视为对翻译可能性最基本条件的敞明。  相似文献   

2.
从价值关系说的角度探讨翻译策略的价值和价值冲突,翻译策略的价值就是翻译策略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等主体需求的意义,翻译策略的价值冲突指的是不同价值主体或同一价值主体在价值观念、价值认识和价值选择等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自然界和生活领域存在各种颜色,无色不成界。人类语言里有许多表颜色的词语,但由于英汉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即存在着在语言习惯,历史背景和传统风俗方面的差异,人们对于同一颜色的感知和赋予的意义也就各不相同。如若没有弄清楚这些差异,很容易导致人们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这样就会阻碍民族间的交流。本文以"红色"为例,意在探析"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实践意义,并提出翻译的两种方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民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陆九渊的“六经注我”存在着广泛的误读,学者们通常把“六经注我”作为一种创造性注释方法来看待和使用。然而当我们深入陆九渊哲学思想本质的时候,就会领悟到“六经注我”不是一种注释方法,而是一种本体论解释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技术现象学是伊德技术哲学理论的基础,是他后期技术哲学研究的理论前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主要研究了人与技术的基本关系,即包括具身关系、解释学关系、背景关系和它异关系。通过对这四种关系的阐释,伊德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技术具有意向性并可以揭示未知事物和改变现象出现的方式。本文就从人与技术的四种关系出发,解读伊德技术哲学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中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巨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语言的不同特征。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我们在进行翻译时需要不断的从一种思维转换到另一种思维。在思维的转换过程中,与源语言相比,译语言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转变,而影响最大的就是其词语的顺序以及句子的结构。本文试图阐明英汉思维存在哪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翻译时对词语顺序以及句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就忠实的概念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把握“忠实”的原则,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阿尔比以“意义是忠实的归宿”为出发点提出了意义忠实的三大参照要素:原作者的“欲言”,目的语以及译文的读者,以及衡量“忠实”时不可不考虏到的三大方面:译者的主体性,历史性及译文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和翻译的解释学原理为理论基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介入,即:一、译者对原文理解的再创性与理解的历史性;二、译者的文化认同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三、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者对译文读者的关照。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能积极、妥当地做到译文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变,充分且灵活地再现原作的意义、风格或神韵。  相似文献   

9.
翻译长句必须首先弄清楚全句语法结构及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再根据汉语表达习惯,正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翻译时既要从英汉差异出发"处理好长句翻译在结构形式上的差异",又要做到不忽视原文文体的整体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翻译腔"一直是翻译界备受争议的话题。在翻译作品中,翻译腔现象的存在是否合理且可接受,对此,学者们各抒已见褒贬不一。因而,文章试图从语言学与文化差异的角度着手来探讨翻译腔的释义与成因,进而通过例证对比的手法论证翻译腔在文体文风、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中的合理性,以加深读者对"翻译腔"合理性的理解。毋庸置疑,论证翻译腔的合理性对于衡量翻译作品质量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它的艺术美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畴。翻译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在翻译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红楼梦》中,同一个成语反复出现,但由于汉语言的丰富性.在具体的语境中他们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如果译词千篇一律,译文就显得词语贫乏、枯燥无味。杨宪益和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就充分地显示了翻译中的多样性。其中对“鸦雀无声”一词的多样性翻译,尤其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发展极为迅速、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把“效率”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都是不过分的。其实,“效率”是一个早已被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业用滥了的词。早在十几年前,就有过“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提法,但十几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无法就“效率”这个课题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要说与美国、日本等整体社会生产效率极高的发达国家相比,即使是与同在亚洲、与我  相似文献   

13.
《登高》表现的两类意象是由诗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即表现生存状态中的生命感受。这种结构关系正是由诗人的情感结构决定的。诗人“登高”时感受到的,就是他一生坎坷、风烛残年生存状态中的一种飘零感、孤独感、凄凉感、无所归依感,甚至是绝望感。而把这两种感受转化成诗的意象表现出来,就自然成了两种意象,而两种意象之间自然也就构成了一种因果性的内在结构关系。从生存状态和生命感受的因果关系中解释《登高》的意象意义,既可以在整体结构中解释每一联诗句的意义,又可以在结构关系中解释每一个意象的意义。这种结构、关系、整体的解释就超越了那种一句一句累加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是精神分析学的哲学基础,解释学对精神分析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从荣格的思想中可以看到解释学对分析心理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的价值的重视、文本的解读、理解和解释的方法,从荣格的核心概念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中也可也看到解释学的方法痕迹。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解释学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乔氏关于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理论,是考察不同语言为什么能够互相翻译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乔氏转换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转换为切入点,分析说明转换生成语法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生成语法坚持语言共性论,为翻译理论来源之一,其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为翻译过程中语码转换时消除歧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南机器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想在这个方面介绍一下。简要地说就是我们实现了三个大的转变:一个就是我们公司经营战略上的转变。第二是我们公司产品市场的转变,第三是我们公司能力的转变。这三个转变促进了我们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引领了军工企业思想的解放,对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出》是剧作大师曹禺的经典之作,近日由王岩松导演创作的新版话剧《日出》用自己独特的视野,重新诠释了曹禺笔下这个满怀对现实同情感的著作,既还原了原剧的背景环境,又实现了对经典剧目结构方式的新突破,使之具有了新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释道安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学者和翻译家,他在佛经翻译上的“五失本”说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先驱性和开创性的意义。“五失本”说虽是近乎朴实的翻译研究经验总结,但从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当时佛经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弃质尚文,增删太多。将着眼点放在道安的后三个“失本”上,具体来谈谈失的是什么“本”,为何会有此三“失本”,并谈谈自己对宗教文本翻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翻译"化境"论具有言语表述之朦胧美、丰富的意蕴美及"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实践之美。在"化境"翻译思想实践中,钱钟书力图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逍遥而游于诸多矛盾如"言"、"意"、"讹"、"化"中,妥善协调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译作达到"化境"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杨艾祥 《进展》2004,(9):51-53
“我当上总裁后最急的就是挑人才,如何去培养好这些人才。”2004年7月的一天.孙晋邦总裁的韩语.虽然让本刊记者略感生疏,但是一面墙的中文书籍却让人有莫名的亲近感。我们的对话通过翻译就这样开始了。闲暇时喜欢读书,收集古玩和鉴赏国画的孙晋邦现在是LG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全面负责LG电子在华业务。在华10年.孙晋邦成为所有在华韩籍企业家中第一个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在华永久居留权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