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控落实将中小企业推到风口浪尖,融资难的问题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
陈涛  樊夕 《特区经济》2008,(12):92-94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从2003年以来持续快速上涨,政府及中央银行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抑制房价,但房地产泡沫并未显著萎缩。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调控工具以及政策时滞的异同,分析了导致中国货币政策低效的主要原因,在汲取日本的教训和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增强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将2011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定为稳健,相比2010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市场流动性明显减少。历史经验表明,每次货币调控,受影响最大的都是民营中、小、微型企业。  相似文献   

4.
戴相龙谈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戴相龙说,今年中央银行将继续执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稳中求进。首先,依据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的调控目标,使狭义货币增长18%左右,广义货币增长控制在24%左右。同时,继续改进金融调控方式,根据物价变动和资金供求状况,灵...  相似文献   

5.
从1月21日结束的央行年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央行货币政策将紧紧围绕抑制流动性这一主题,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并提出了广义货币(M2)增长16%的调控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以及股票市场等的调控效果更好。文章研究结果也表明,"价格之谜"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甚至根本消除。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以及股票市场等的调控效果更好。文章研究结果也表明,"价格之谜"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甚至根本消除。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货币政策逐渐从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都有了改变,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也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指出了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变化。进一步地,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流动性管理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分析了央行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最后本文指出后危机时代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将足相机抉择的,需要在多种因素之间平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货币政策操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也逐步由计划型直接金融调控转向市场型间接金融调控。这一重大转变,为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还要看到,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作为较早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在长期的经济衰退背景下进行了最激进的货币政策尝试,研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对后疫情时期全球的货币政策调整策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SE-IVAR模型对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不同水平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的实证分析表明:(1)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削弱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效果;(2)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处于高区制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核心通胀、消费和长期利率的刺激作用在短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长期内仅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3)日本在2001年后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拉动效果要优于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但非常规货币政策受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常规货币政策;(4)日本常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缓解核心通胀紧缩的效果仅局限于短期,难以在长期内实现核心通胀的温和增长。  相似文献   

12.
陈自清 《北方经济》2006,(11):57-5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又互为条件、相互补充。二者协调运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但在我国,两大政策在协调与配合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要加强两大政策的协调运行,必须强化财政调控的力度.改变货币政策独木撑天的局面;明确财政、货币政策的各自侧重点;把搞好国有企业,重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作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行的基本出发点;做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寻找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国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近两年通货紧缩趋势明显的形势下,货币政策作用效果的显著性下降,至少是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象治理通货膨胀那样明显的效果。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受到怀疑和挑战,甚至有人认为货币政策失效了、失灵了,治理通货紧缩应财政政策为主取而代之。如果认识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是应该重视和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但也绝不能失偏颇,以货币政策为主导调控经济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黄杨 《环球财经》2012,(1):106-107
2012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精神指导下,房地产调控政策难言放松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晔 《特区经济》2012,(7):97-99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特定时期内制定实施合适的货币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对经济总量的调控,更要兼顾经济结构的调控。本文旨在对当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情况进行归纳,以期发现新时期在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的背景下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不足,并提出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郑传玉 《理论观察》2008,(3):140-141
面对货币政策调控和传导中的种种问题,基层央行应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进一步做好货币政策的传导工作,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服务业、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从反经济周期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货币政策将担纲主力宏观调控政策,央行将采取微调办法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保持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