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自4月份深圳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以来,公安部交管局多次召开全国视频会及现场推进会,部署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加大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保护行人通行权利。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法上升3.9倍,因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造成的交通  相似文献   

2.
正人行横道线俗称"斑马线",也被称作"生命线"。在斑马线上行"礼让"之礼,不仅是为了尊重生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存在的问题(一)机动车驾驶人认识有误区。一是灯绿不让。目前绝大多数驾驶人都知道机动车需要礼让斑马线,但有极少数驾驶人认为,只要行车绿灯亮了,即使斑马线上仍有行人,他们也可以加速通过。二是人少不让。  相似文献   

3.
正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共建共享文明畅顺环境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确保群众出行平安、顺畅。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地方,机动车行经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屡屡发生。行人对此反映强烈,纷纷表示不满。据报道,2011年年底,在福建福州街头曾有一名芬兰籍外教在斑马线上打太极拳,以此表达他对车行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交通陋习的不解和  相似文献   

5.
<正>在浙江杭州,"斑马线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在主城区还是在景区,当行人或自行车走在斑马线上时,行驶中的机动车均会习惯性地在斑马线外停下来,等待对方通过。曾有外地到杭州的游客在网帖中如此描述自己对杭州"礼让斑马线"的感觉——杭州的"车让人"让自己"不习惯",而等到回家后自己还是"很不习惯"。让我们先把镜头拉回2016年9月——杭州成功举办了G20国际峰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人车冲突中,由于机动车速度高、质量大,行人容易受到伤害。为了保护行人出行安全,持续推进交通安全文明建设,2017年4月,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开展了不礼让斑马线行为的整治行动,2018年,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据统计,2019年,我国发生了24万起交通事故,其中,  相似文献   

7.
<正>继续深化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整治,一抓到底管出规矩。7月13日,公安部交管局在山东济南召开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现场推进会,观摩济南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交流各地经验做法,部署深入推进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和事故预防工作。会议指出,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以来,各地以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城  相似文献   

8.
<正>斑马线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破坏了正常的通行规则,降低了整个道路的运行效率,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多措并举,下大力气,严管严治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礼让斑马线,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不仅反映了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意识,也是一个城市文明交通的重要标志。机动车、行人通行斑马线应按照什么样的通行权呢?《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一、法律相关规定(一)机动车通行权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的"礼让斑马线·为你点赞"直播中,一幅画面温暖了整个椰城。斑马线上,一位老大爷腿脚不便,走得很缓慢,看到其他行人都走过去了,老大爷的脚步迟疑起来。这时,驾驶人刘先生将手伸出车窗,微笑示意老大爷先通行。"这是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榜样""期待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的常态……"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近15万名网友观看留言。破解"车不让人"难题"斑马线没有监控也没有灯控,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始终把严查酒驾醉驾行为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将岛城主干道、餐饮聚集地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作为重点查处范围,织严织密管控网络,预防和减少涉酒交通事故的发生。自"醉驾入刑"以来,青岛交警共查处酒后驾驶12.79万起,醉酒驾驶2.03万起,有252人因饮酒或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被终生禁驾,极大震慑了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近半年来,"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这条文明交通标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文明与畅通时时相伴,礼让和平安息息相关。礼让不仅是一种法律约束,更是一种价值导向。在福建莆田,步履蹒跚的老人向停车礼让的驾驶人脱帽致敬;在云南普洱,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向停车礼让的驾驶人鞠躬致谢……"礼让斑马线"渐成一种常态,不仅体现在个人内在素质的升华,让  相似文献   

13.
<正>斑马线是生命线,是受法律保护的、保障行人通行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车、路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冲突点不断,斑马线本该拥有的安全空间受到了严峻挑战。斑马线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扰乱了正常的通行秩序,刮蹭、冲撞行人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行人的通行权益,威胁着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  相似文献   

14.
斑马线、停车线、双黄线、导流线、交警指挥岗台各种元素一应俱全,"机动车"、"非机动车"按道行驶,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看了这样的画面,您是不是感觉没什么特别之处,不就是平时在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情景?其实,这确实不是城市街道路面,而是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课专用的微缩实景十字路口教学场地。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两天,听朋友讲述了这样一次经历:"上周去深圳出差,横过马路时见汽车来了赶紧收住脚步,没想到车也停了下来,走还是不走,正犹豫之时,司机摆摆手示意让我先过……"言谈之中能感受到他的"受宠若惊",也觉察到了隐隐失落,"刚回到咱这还真不适应,汽车抢行,我都不敢过马路了"。一直以来,斑马线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交通陋习饱受诟病,人车冲突不断,事故多发。特别是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前,总有一些机动车驾驶人"有失风度",觉得"你人撞不过我这钢铁之躯",遇行人过马路寸步不让,更有甚者加速抢行呼啸而  相似文献   

16.
正斑马线前,一辆辆机动车齐刷刷地停了下来等行人通过;十字路口,一辆辆非机动车在停止线内依次停下等待绿灯亮起……这是笔者在江苏省扬州市城区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文明交通即景。"文明交通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更是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最重要、最直观的体现。我们通过大讨论、大宣传、大整治三部曲,持续开展‘礼让斑马线、遵守停止线’文明交通活动,让‘两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道路越修越好,然而交通事故却时有发生,存在着诸多人、车、路发展不协调的因素。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秩序是很直观的窗口。行人遇红灯时,能否主动等候、不抢行;汽车通过斑马线时,驾驶人是踩一脚刹车给行人一个善意礼让的手势,还是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都体现着汽车社会的文明程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可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每一位驾驶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同时也是驾驶人的自我修养,更是城市文明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管理》2020,(4):52-53
试行"无违优驾",对轻微违法行为开展柔性执法;创新"一车三首创"等便民服务,网上办事率超70%;城市道路平均守法率超90%;斑马线礼让率超96%;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同类城市排名全国前十……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群众民生问题和交通管理难题为导向,走出一条人性化服务管理提升城市交通文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今年11月1日,浙江省温州市出现了一种城市文明新景象:全城开展"推广斑马线礼让手势"活动,万名市直机关、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驾驶人共  相似文献   

20.
正"醉驾入刑"实施五年来,中国酒后驾驶问题发生巨变。近日,公安部公布"醉驾入刑"五年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查处情况,我国严查酒驾醉驾违法犯罪取得五个明显变化。一是酒驾醉驾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效果尤为明显。五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247.4万件。在严格执法和持续宣传的共同作用下,北京、河北、浙江,杭州、宁波、南京、福州、深圳等省市,酒驾醉驾查处数量已经出现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