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政策来看,主要采用的是总量控制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忽略了金融结构的差异性因素。本文主要从金融差异为基点,来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对造成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政策来看,主要采用的是总量控制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忽略了金融结构的差异性因素。本文主要从金融差异为基点,来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对造成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利率、信贷、汇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的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物价影响的方向和幅度均存... 相似文献
5.
张细松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5):3-8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从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中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省份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对于资本投入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对于资本积累充足的东部地区,要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在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出通过完善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发挥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作用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作为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三大基础工具入手,分析其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并以信贷为依托,阐述了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