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47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而写成的一部论战性著作。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分析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过程中,解读出了马克思主要针对蒲鲁东颠倒地理解经济范畴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形而上学地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唯心主义地理解社会发展动力三个方面的批判。从马克思对蒲鲁东这三个方面的批判过程中,进而可以看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与政治经济理论分界点。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断,从而揭示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萌发、萌芽和初步形成过程,说明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国家思想来源于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的国家思想呈现新旧观点冲突的情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借助于历史学的大量材料,全面清算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思想,从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奠基于"社会现实生活",成熟的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4.
吴芳  关涛 《价值工程》2013,(14):305-307
对于事实与价值的问题,不管是在自然科学哲学还是在社会科学哲学之中,都是一个常常会引发争论的重要论题。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力图在社会科学研究之中,创出一条不同于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的传统研究进路,在其社会科学哲学的代表著作《自然主义之如何可能》里,他首先对四种传统的事实与价值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此后又从批判实在论的视角,构建了理论、事实与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试图打破以往社会科学研究之中那种传统的事实\价值二分观。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写下的手稿,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马克思在世时手稿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将其中的部分译文发表。该《手稿》自问世80多年来,其学术价值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其中的异化理论就异化的本质、异化的表现、异化的扬弃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献,虽然只寥寥千言,却洞见透彻,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作了经典概括。马克思在这篇著作中确立的实践观点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荒谬性,也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创立。  相似文献   

7.
张彦 《秘书工作》2023,(9):73-75
<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在法国巴黎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青年马克思首次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尝试解决“历史之谜”的著作。自1932年发表以来,《手稿》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继《神圣家族》之后的第二部著作。该书从1845年春开始酝酿,到1847年春全部完成,前后花了约两年时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论著,马克思在该书中首次详细全面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它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正式形成,标志着马克思彻底清算了过去的哲学信仰、与旧哲学实行了彻底的决裂,也预示着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在理论层面完成论证。本文拟对该著作共产主义论证部分进行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只是一个提纲而没有展开具体论述,但因其中包含着新世界观的萌芽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一条作为总论,提纲挈领,对于理解全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纲》第一条着重从批判旧唯物主义、辩证批判唯心主义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三方面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0.
要正确解读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必须研究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和马克思恩格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关于蒲鲁东的一系列论述.马克思运用唯物史现这一崭新的理论武器对蒲鲁东所谓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进行了彻底批判.经济学和哲学要实现内在的结合,《哲学的贫困》给我们的启示是:“结合”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结合”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要以实践为基础,从中不断吸取养料,保持理论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创立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经历了从抽象表述到科学制定再到系统完善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劳动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科学地制定和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观;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了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柴秋星 《活力》2010,(20):95-95
科西克在《具体的辩证法》中指出,总体的观点要求从具体事物的内部规律把握实在。并从表面的偶然现象底下发现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总体性范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思想运动原则.它内涵的是具体总体的实在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对现社会的批判与他将现代社会历史看成是一个不断总体化的过程相关,而且正是马克思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总体性概念同现实历史的辩证过程联系起来,从而使总体性的哲学方法与现代性的存在论批判有了本质的接触。使得马克思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中自觉地贯彻了一种哲学的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方法论意义上来说.后现代就是一种对现代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方法和态度.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以及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无疑是对其"现代"的理解和反思.通过劳动畀化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对其所处的时代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这种反思和批判的视角也深入到了法律领域,进而指出正义法律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里的沦落,体现了马克思法律思想的后现代性,同时提供了一种反思、批判现实存在的方法,并暗示了法律应该具有的特征和正义品格.  相似文献   

14.
1845年,马克思写了两部论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著成,标志着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而其中,马克思集中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由于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最突出的反映在他的唯心主义宗教观中,所以,马克思从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开始。  相似文献   

15.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由的思想。自由在康德哲学中有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种含义。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开自由之谜的钥匙——劳动,把自由建立在客观实践的基础上,为人类正确理解自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人类拥有了获得自由的理论指导工具,从而使自由具有了现实性,开辟了人类通往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于1857年8月,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所撰写的一篇导言。在《导言》中,马克思科学地论证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构成社会再生产的统一体,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正确处理好这四要素的关系,对于我国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理论精华之一,它是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基础上逐步产生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历史哲学必须要回到历史哲学的开山祖师维柯那里,维柯的历史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基督教的阴霾,开创了历史哲学的新局面。马克思肯定了维柯关于历史观的合理观点,对于他的史学思想持批判继承的态度,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能够传承与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依附于人类发展进程中不断否定,不断超越的本性,深刻理解,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传承与发展批判精神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当代价值这三个方面来简析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批判分析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并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主体本质。同时,他的提出的许多观点较为理想化,明显带有过渡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