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香港经济正处于艰难的第三次转型阶段。经济上的转型,无异于脱胎换骨,其过程的艰难,香港人近年来可谓感同身受。 历史地看,香港的经济发展已经历了两次影响深远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香港从转口贸易港发展为以轻纺工业为龙头的出口加工业基地;第二次是在70年代  相似文献   

2.
7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是使香港由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基本因素;而香港经济的这次重要转型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今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必将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我们应把握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合作,共同繁荣中  相似文献   

3.
战后以来,香港经济的起飞,是靠工业的发展带动的,工业化过程构成香港经济起飞的过程的本质内容。现在人们看到的香港在亚太地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的若干引人注目的中心地位,如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通讯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都是建立在香港首先作为  相似文献   

4.
粤澳经济合作使澳门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也为工业的升级转型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虽然比不上香港,但澳门对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长期雄居首位。然而8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一直处在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过程中,随着大批工厂的内迁北移及邻近地区竞争力的增强,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香港“工业空心化”,香港工业  相似文献   

6.
《特区经济》1992,(6):24-27
<正> 香港多功能中心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国际化、自由化、多元化是香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目前香港已经形成了以金融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大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成为金融、贸易、运输、旅游、信息等多个国际性、区域性中心。香港城市功能的转变,既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同步,也与经济规模的扩大相一致。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各行业经济规模的扩大、辐射力的增强,先后形成了全球性、区域性的贸易、运输、旅游、信息、金融等多个功能中心。  相似文献   

7.
香港经济问题既是香港这个特定区域的经济问题,又不仅仅是这个特定区域的经济问题,因为它除了反映在香港这个特定区域的具体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济以外,还与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香港经济,既要以研究香港区域经济为重点,又要把香港经济置于中国经济范畴和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8.
港澳文摘     
香港必须留住制造业 由于受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制造业厂商近年颇多远离香港。香港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留住制造业?作为香港最大工业团体负责人,梁钦荣的回答毫不含糊:香港经济需要工业,香港必须留住制造业。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员逾3700家,是香港最大的工业团体。会长梁钦荣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指出,香港经济需要工业,香港的社会稳定也需要工业。他认为今天的香港经济虽然已进入多元化时代,香港制造业也正在呈现萎缩,但是工业仍然是香港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一是香港工业产品进出口  相似文献   

9.
<正> “九五”期间,随着香港回归,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推进。深圳作为内地连接香港的前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在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搞好深港两地主要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衔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加快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对加速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促进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保持香港回归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港工业衔接方面,要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工业和加工工业衔接。 一、深港高新技术产业的衔接 1、深港两地高新技术衔接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自80年代初,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香港工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演进,香港作为世界和亚太地区的重要金融、贸易中心,设有跨国公司总部100多家,具有科技市  相似文献   

10.
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香港已成为国际性的制造业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 香港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香港的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关键在于他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他们把发展教育作为经济起飞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贯穿于现代化进程的始终。教育的发展,不仅保证了香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后来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中外学者一致认为,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香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香港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找到了一些适应社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外国投资大举挺进香港,进入香港的工业制造、商业贸易、金融地产、旅游服务及能源、交通、通讯等行业和领域。这些基本来自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分别以独资经营、合资经营、授权生产和委托加工等不同形式,为香港的经济发展输入巨额资金和先进技术,推动了香港工业的升级换代及多元化发展。如果说是外国投资支撑  相似文献   

12.
发达的工业是现代香港经济成长的基础.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建设,香港已由昔日的转口港发展成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城市.研究香港工业结构特点及其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展望过渡期香港工业的发展趋势,对于深圳经济特区工业的发展、转型,和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香港工业结构的特点从香港工业的各项结构分析来看,具有如下的特点:(1)部门集中,结构单一.香港缺乏第一部类工业.除建材、造船以及少量机械制造外,重工业的作用微不足道,而轻工业却占香港工厂总数和雇员人数的95%以上.轻工业又集中在制衣、纺织、电子、塑胶和玩具、金属装配制品、钟表等六大行业上.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又极为匮乏,从工业生产资料到民用生活资料几乎都需进口解决。香港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这种极端依赖性,使得对外贸易成为带动香港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命脉。 香港对外贸易奇迹般地发展,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其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即得以形成和巩固。现在,香港不仅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由过去单一的转口贸易发展为转口贸易与制造出口贸易并举,并跨入了多元化经济贸易时期,而且对外贸易成绩卓著,已跻进世界贸易10强之列。这一切,自然得益于香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港口条件,但香港当局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亦可以说功不可没。 较之于金融和地产业,香港当局“积极的不干预主  相似文献   

14.
<正>1997年后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及深圳的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未来在深圳实行自由贸易区政策,以适应香港回归后的深港经济关系的变化,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香港一深圳“两制一体”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将对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对深圳的经济发展及强化香港对大陆经济的辐射作用,进而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关系从国际关系转变为一国内区域之间的关系,两地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提高。在现实中,香港和深圳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深圳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香港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深港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香港所得到的最重要的经济利益在于扩大了香港经济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亚洲太平洋地区作为世界三个主要发展的经济区之一,在90年代和下一世纪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地区,在亚太经济合作区的若干次级组合中,号称“中国三角”的大陆华南地区及港台地区持续的高速增长,将使之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中心之  相似文献   

15.
香港培养专门人才的特点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人才的培养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也已充分证明,香港经济的起飞得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在促进香港经济发展中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广汉 《亚太经济》2017,(4):163-172
香港回归后尽管经受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非典事件影响,但是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记录,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特区政府财政能力显著增强,与内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香港经济发展良好证明了香港的经济制度的运行是稳健和健康的;另一方面,香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也得益于中国内地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以及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实施有利于香港经济长期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1842年香港开埠以来,经历了三次经济高速增长期。第一次是19世纪下半叶,香港航运业迅速成长,由一个主要从事手工加工和渔业生产的小型市镇,逐步发展为以转口贸易为经济支柱的商业都市,确立了作为华南地区重要港口城巾的形象;第二次是20世纪中叶,香港制造业突飞猛进。以轻纺制品为龙头的劳动密集工业带动香港经济起飞,进而取代转口贸易,成为香港的经济支柱,并由此步入现代工业城市的行列,确立了香港作为亚太地区重要轻工业制品中心的地位和世界著名的加工出口基地;第三次是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海外联谊会、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主办,上海沪港经济发展协会、香港工商专业联会协办的“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于6月2日至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出席会议并作了演讲。沪港两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250人参加了研讨会,其中12人分别在经济、科技、工业、金融和专业服务五个专题研讨中发言并回答提问。为了让更多关心沪港经济发展的人士了解这次研讨会情况,本刊特编发一组专辑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香港回归后,作者深信香港金融自主权不可能改变。而且,由于中国内地、香港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日趋紧密,外汇储备强大,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香港。香港、内地优势将得到发挥,从而使香港金融中心、债券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两地的经济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经济是以制造业为支柱的,该行业约占香港生产总值的25%,古就业人口总数的36%。据估计,香港制造的产品,90%供外销。以生产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是香港的主要工业。纺织、制衣、电子、塑胶、玩具、钟表等工业所雇用的人力约占香港工业总劳动人口的76%。198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