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有传统的“成功思想”,而无系统的“成功学”。其“成功思想”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近现代成功学研究出现了断层,反不如西方发达了。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成功学”,但并不等于没有成功的思想。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只要有人,就一定有对“成功”的思考。比如,关于“成功”的定义和标准,《左传》认为“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萁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也就是说,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树立天下道德楷模和规范,如圣人或宗教领袖;次一等有成功,就是立大功建大业,如各国缔造者,功在千秋的元勋;再次一等的,就  相似文献   

2.
阿里巴巴CEO马云先生在中央二台《赢在中国》节目做评委时,曾这样说道:“‘成功学’是用心来感受的,有一天你成功了,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只有杀过敌人的人,才可以复制出强猛的勇士;只有经历过成功的人,才能教别人成功!”马云先生在商场闯荡多年,我们相信这话决不是他信“口”拈来的,而是深有体会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3.
辛琅  李兰 《新智慧》2007,(4):37-38
深圳成功梦工厂董事长王阳谈及他的公司及产品时,总是无法抑制满腔的自豪与激情。他给人的印象,亦如他最钟爱的红色一样活力四射——梦工厂内部装潢的主基调是红色的,员工的制服是红色的,出品的绝大多数书籍和光盘的封面也是红色的。正是这一片红色的海洋,推动着梦工厂成为国内成功学领域无可置疑的“大哥大”,也使王阳获得了上亿元的资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他祖籍广东顺德,45岁之前,他只想着要经营好他在异国开的中餐馆。 45岁那年,他第一次当墨尔本市议员。55岁,他当选墨尔本市的市长。 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城市,遇到了一个有着中华文化传承的市长。结果会是什么呢? 他成为了迄今为止墨尔本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市长。60岁,他被评为世界最佳市长,而他治下的城市,连续三年被权威经济周刊《经济学人》评为“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  相似文献   

5.
聂春华是一位智者,是一位颇具思想力的人,更是一位终身学习者和实践者。43年的人生历程,他从军人、医生到报社记者、主编、社长再到行政干部、国企法人,最后进入营销行业,在不同的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精彩人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仅练就了他坚强的性格,更使他的思想和人生境界不断升华。“一个人的成功只是一种小成功,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理想,聂春华不断地思索实践,并创立了“真我成功学”,创建了“聚德21系统”,以期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性化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投资》2013,(35):98-101
“我”字丢了一撇,变成了“找”,为了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究竟是什么?政客说,是权力;商人说,是金钱;学者说,是知识。对于周雷来说,那一撇是《红楼梦》。不理解他的人会感到他对《红楼梦》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只有读懂他的人才明白《红楼梦》是周雷化入骨髓的梦想。正所谓:周公一世痴好红,雷奔云谲劲书楼。  相似文献   

7.
《野草》是鲁迅急需抛弃一切绝望,寻获新生而艰难探索的集中体现,而《过客》则又集中体现了《野草》对希望与绝望、历史与背景等悖论的拷问过程,是鲁迅开始走出“第二次绝望”的一个转折点。他试图通过忘却、疏离来摆脱“虚空中的暗夜”,哪怕前路也是虚无,他只需要当下的“在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结合《野草》整体和鲁迅创作的时期特性的广阔背景上考察《过客》,我们才能理解鲁迅投射在《野草》里的基本面貌,才能使鲁迅研究“从独断型诠释学转换为探究型诠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罗昶 《新智慧》2008,(6):86
1928年7月2目的美国《时代》封面上,是冯玉祥的一张特写照片,封面上的冯将军面带微笑,帽檐的阴影投射在脸的上半部,却没有掩盖住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一年,冯将军46岁,相关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他站起来足有6英尺高,他不是身材瘦弱的黄种人,他个头魁梧,皮肤是古铜色的,样子和蔼。他把《圣经》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里,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对待《资本论》的态度是将其看做科学作品和历史作品的统一,坚持由“科学品性”提升“历史品格”——这就是对唯物主义路径的着重阐发;恩格斯进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扎实辛勤工作,全方位展示他和马克思共同的理论思维——辩证法,用以“伟大逻辑”的建构。要之,恩格斯的工作和《资本论》方法关联的线索有三:一是以《自然辩证法》研究和《资本论》商品章“工作呼应”,希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彻底肃清“蒲鲁东主义”;二是坚持《资本论》的由“自然过程”向“历史过程”进军,对其总体方法论和理论逻辑主张——自然历史过程——进行学理性阐发,又主要归结于发生学的工作逻辑;三是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以耄耋之年推动“《资本论》增补”工作,进行巨大的认识推进。换言之,从广义的工作角度看,恩格斯是尝试把《资本论》当作马克思自身要完成而未能完成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全面预演。经由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化的“辩证法”努力,《资本论》逐渐成为指导科学思考和进行意识形态战斗的武器,这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天地》2004,(5):20-21
他几乎是一夜成名。一部《国画》无疑“咬”中了许多人的痛处,他却“咬”住不放,收不住笔,一本一本地出书,写得愈发让人心惊肉跳。有人说他的小说开创厂“反腐文学”的先河,也有人说,他写的那是“摸黑”文学,咬得许多人神经都痛,浑身不舒服,早晚会出事的。  相似文献   

11.
郭光文是一个“书迷”,他的最大业余爱好是“省钱买书,偷空看书,用心著书”。《洞庭絮语》是他的杂谈作品选,《洞庭采荷》是他的新闻作品选,这本《洞庭走笔》(南方出版社出版)则是他的论文作品选。说得戏谑一点,他的“走”是他的工作,“走笔”就是他的工作笔记(包括大会上做报告)吧!书如其人。他的书中有他的人格、品性经验和他的人生历程;当然,更突出的是他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并提升到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2.
创造月亮     
张丽钧  王涛 《新智慧》2006,(2):44-44
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相似文献   

13.
20来岁的小戴是个喜欢四处行走的人。在他那个破旧的旅行包里,永远放着凯鲁亚克写的《在路上》,他最喜欢里面那句话:“在旅途某处。我知道会碰到姑娘。也伴随着幻想,会发生一切……”喜欢行走的人,他们的记忆会像铁轨一样长。尤其是这样的Grand Tour(壮游),让小戴觉得在路上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相似文献   

14.
人物小传:窦德献博士今年43岁,他1979~2002年先后在日本、美国留学和从事科研工作,在基因研究领域有独到建树,他所发现的“人类大脑发育基因NEURONATIN”受到世界科学家的关注,世界著名的《大脑研究》杂志1996年6月号将该基因图谱作为封面照片。他为人淳朴、坦诚,加上他卓越的科研才能与拥有的国内外  相似文献   

15.
学人三记     
春节前夕,受傅西路先生之邀参加“2009年首都秘书界春节联谊会”。傅先生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秘书工作》杂志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36年生人,今年70多岁了。著有《论秘书工作》、《老一代领导秘书思想》,主编《机关公文处理规范》、《秘书工作概要》、《秘书学论纲》等,尤以主编12卷的《中华秘书全书》为人瞩目。退休后他筹建了现代秘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秘书之家等,任主任。近年的首都秘书界联谊会就是傅老依托这些组织主办的,今年是第九次。傅老长于书法,近期还在网上创办了傅西路国际书画工作室。  相似文献   

16.
正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年教授讲坛于3月21日正式开讲,今年讲坛的主题为"促进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作为首场讲座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大学闻邦椿教授的讲作题为"科学研究路程和方法的探讨"。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讲座。开讲前,他将自己的《现代成功学》等  相似文献   

17.
杨艾祥 《进展》2004,(11):60-60
这个40岁的男人,本来应该是个纯粹的文化人。大学毕业以后,他先后在《中小企业》杂志、《厂长经理日报》任记者。  相似文献   

18.
帕累托: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曾提出为经济学界、企业管理学界所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即“80/20法则”.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在美国《管理评论》杂志发表的《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著名的“X.Y.Z理论”.彼得·杜拉克:“现代管理之父”,主要著作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克莱蒙特大学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松下幸之助:日本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23岁建立松下电器集团,并誉为“经营之神”、“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者”,他的思想被称为松下哲学.  相似文献   

19.
童梅  小鱼儿 《新智慧》2006,(9):35-36
当“3G”被各大媒体正式关注时,他的手机游戏网站已成为中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WAP网络运营商。别人需花费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跻身《财富》或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年仅27岁的他已跟刘汉元等财富巨人站在了同一领奖台上。他叫潘世峰,这个名字后面隐忍的激情和品格,推动着中国手机娱乐事业大步向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陶保玺以《新诗大千》填补了我国新诗“体批评”的空白。其中对“郭小川体”的论析,是对新诗格律化的一种超越之论。在该书问世一年后,陶先生又发表了《郭小川对中国现代格律待的贡献》,该对郭小川诗的理论概括和美学升华,又有新的提法,在借鉴卞之琳先生的“参差均衡律”一说后,他更加坚定并发展了他对“郭小川体”的认识。在弘扬郭小川现代格律诗具有“参差均衡差”的同时,他进一步评价郭小川在新诗格律化发展史上的超越前辈和同辈诗人的历史地位。郭小川所做的贡献是创作实践上的,而陶先生在新诗格律化理论方面的建树,也同样是彪炳史册的。陶保玺的诗学理论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