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1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发表的声明偏鹰派,导致美股出现调整,对于A股和港股短期的走势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美联储宣布维持三大利率不变,并暗示3月加息,在加息后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同时,美联储声明称资产购买将在3月初结束,此后就会适当地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特别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发布会上也表示,不排除在每次会议上...  相似文献   

2.
>>美联储维持2%利率不变。美联储8月5日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不变,同时没有发出其有意在9月份的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的信号。面对金融行业中新的压力以及消费支出走软的迹象,美联储上调了其对经济增长风险的评估。但该机构同时表示,尽管近来油价有所回落,仍认为通胀风险处于高位。在美联储的声明中,6月份会议  相似文献   

3.
速览     
《金融博览》2016,(4):54-55
01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年内最多加息两次3月16日,美联储发布了3月份议息会议声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25%至0.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并未就下次何时加息给出承诺,声明称加息取决于实际和预期经济状况,并重申加息过程将是缓慢的。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大幅调低了联邦基金利率中值。按照美联储最新预期,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分别为0.9%、1.9%、3%,去年12月的预期分别为1.4%、2.4%、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前决定,维持现行利率不变.这是过去一年多来美联储首次在决策会议之后没有宣布采取降息行动.美联储的简短声明清晰地描绘了当前美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复苏在望,困难犹存.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17年3月16日凌晨2:00,美联储发布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声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75%至1.00%水平,并维持资产再投资政策不变,这是美联储近10年内的第三次加息,也是特朗普正式上任后的首次加息。笔者对会议声明的主要内容、耶伦新闻发布会的主要观点、市场反应和政策预期进行了整理,供参阅。  相似文献   

6.
速览     
《金融博览》2015,(3):54-55
01美联储议息债市继续不为所动在最新一份货币政策声明中,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提升了其对经济表现的评估,同时也不太担心通胀下滑的影响。从声明具体内容来看,基本上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美联储有意推迟利率正常化。在措辞方面,美联储的声明对经济增长动力的描述从"温和"提高至"稳固"。  相似文献   

7.
本期关注美元加息及其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3月2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将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75%,这是美联储新任主席伯南克上任后的首次加息。至此,美联储已经连续第15次加息,是25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加息周期。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会议后的声明中称,未来或许进  相似文献   

8.
吴竞择 《中国金融》2006,(19):50-51
货币政策信息发布的主要模式 目前,主要的货币政策信息发布模式有四种:一是货币政策决策公告。二是决策会议后的政策声明、会议记录或备忘录,如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决定回购利率的会议记录,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备忘录等。三是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如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年报,美联储向国会提交的半年度报告、各储备银行发布的褐皮书等。四是新闻发布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速览     
01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速预期美联储召开2020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一致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于0~0.25%区间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会议声明明确表示,将以每月至少800亿、400亿美元速度增持国债、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至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取得实质进展。该措辞相对2020年9月和11月会议"至少以当前速度增持"的模糊表述更为直截了当,显示出美联储对复苏前景不确定性的预期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0.
近期,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各项统计数据表现优异,客观上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提供了契机.2017年以来美联储已进行了两次加息,并在最近一次的货币政策会议声明中表示,如果经济发展基本符合预期,2017年将开始实施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计划,即通常所说的“缩表”.  相似文献   

11.
宁留甫 《中国外汇》2013,(19):17-19
美联储未必是"有意愚弄"市场,其"按兵不动"主要源于财政拖累、经济复苏尚不够稳健和本部门"私利"的存在这三个牵制因素。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00,美联储在结束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每月采购850亿美元资产的量化宽松(QE)政策不变。美联储重申,只要失业率高于6.5%,一至两年预估通胀不超过2.5%,且较长期通胀预期没有上扬趋势,就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区间。这一声明让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这次会议上开启退出QE进程的市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基于不同原因降息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预防式降息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纾困式降息则难以避免金融市场大幅震荡。2023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暗示,美国本轮货币政策历史性的紧缩周期可能已经结束。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2024年开始降息,但关于降息的条件与影响存在明显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月25日,美联储举行2012年首次议息会议,会议声明显示出较为鲜明的量化宽松立场,这引起了市场各界对美国是否会在近期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热议。文章综合美国经济基本面、通胀形势与欧债危机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分析,预计近期美联储不会推出QE3,但2012年下半年QE3推出的可能性较大,这将促使资金加速流向新兴资本市场,并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钟伟 《中国金融》2004,(14):39-40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由1%提高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第一次调高利率,美联储在声明中指出:“虽然如此,委员会将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作出必要反应,以履行维持物价稳定的职责。”看来美联储还将逐步有序地提高美元利率,这次加息意味着美元加息周期开始降临。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 2007年,为缓解次级债危机给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美联储已是三度降息,可效果并非特别理想。美联储2007年12月的声明也对美国经济的判断较为悲观,其基本论调是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住房市场仍在调整,个人消费及企业支出疲软,金融市场紧缩状况恶化,同时未来通胀压力可能加大。美联储还暗示降息可能还未结束。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 2007年,为缓解次级债危机给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美联储已是三度降息,可效果并非特别理想。美联储2007年12月的声明也对美国经济的判断较为悲观,其基本论调是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住房市场仍在调整,个人消费及企业支出疲软,金融市场紧缩状况恶化,同时未来通胀压力可能加大。美联储还暗示降息可能还未结束。  相似文献   

17.
陈杨 《中国金融家》2013,(10):85-86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会议后并没有宣布削减QE计划。会后,无论是政策声明,还是主席伯南克的讲话均传递出鲜明的鸽派信号,令市场备感意外。然而,此前不久,美联储或将退出QE的预期还甚嚣尘上,引起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强烈关注和较大波动。在9月上旬的G20峰会上,新兴经济体还就美国缩减量化宽松进行过一番讨论。为何美联储退出QE的动作如此摇摆不定?新兴市场的前路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眼界     
《新理财》2010,(11)
输家美联储开启第二轮量化宽松播种恶性通胀北京时间11月4日,美联储宣布开启第二轮量化宽松(QE2)政策。美联储当天的声明称,将维持对到期证券回笼资金再投资的政策,并  相似文献   

19.
黄飞鸣 《金融博览》2013,(13):14-14
美联储。美国为迅速摆脱危机,在美联储的操作下,将联邦基金利率一降再降,直至接近于0,随后又动用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通过演讲、政策声明和承诺等多次向公众传达经济形势,引导联邦基金利率未来的可能趋势,修正投资者和经济预测者的利率预期;  相似文献   

20.
黄小斌 《银行家》2005,(8):102-103
2005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将基准利率再度提高25个基点,达到3.25%,这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30日以来连续第9次加息。同时,美联储将商业银行拆借利率的重贴现率也调高25个基点,至4.25%。联储在这次加息后的声明,几乎与5月份一模一样, 只是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更加乐观。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将坚持其货币政策维持于“适当”的水平,并继续引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来继续其加息的步伐,目前的货币政策依然是“刺激性”的,通过这些表述,市场认为美联储将不会很快停止加息的步伐。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