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迫在眉睫.本文利用突变级数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在16家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相对处于优势,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银行业2006年底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不再受地域以及服务对象范围的限制,可在同一市场环境下与国有商业银行直接竞争,这将使市场竞争格局和银行体系结构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将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了外资银行在竞争中的优势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从风险管理、客户服务、金融创新、人才管理以及与外资银行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补充资本金这一行为,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此次注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政府或明或暗的保护和银行寻租行为的存在,政府与银行之间博弈行为的最终结果是负和博弈.因此,解决问题关键不在于注资,而是机制问题,要想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需要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和增强制度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在有步骤的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财务效益和资产质量效益将产生较大的冲击;但从长期看,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当今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现代利率制度,对金融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竞争环境的变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放国家教育贷款,各商业银行也发放商业助学贷款,但二者区别明显。 开办银行不同。国家助学贷款只允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四家开办,而商业助学贷款则无限制,商性银行均可开办。 利率负担不同。国家助学贷款实行国家贴息,由财政负担50%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突出显示了中国政府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决心和信心。根据与世贸组织达成有关协议 ,我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外币业务、人民币业务、营业许可等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 ,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在经营实力和业务方面 ,而且在经营机制、管理观念和人才等方面遭遇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危机和挑战 ,在免于在开放的现实下被冲垮的同时实现引入有效竞争 ,提高运作效率和实现持续发展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立足本国 ,对中国国情和国内企业的了解程度较高 ,且其经营网点分布较广 ,已抢先占领了人民币本币业务大部分市场。另外中资银行特别是中国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历史已达数十年以上 ,海外经营网络、结算手段、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 ,同时也积累一定的经验 ,具有了一批熟悉本外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改革攻坚过程之中 ,诸如国企改革尚未完成、政府不当干预、较多的不良资产、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经营机制尚待改变、金融监管行为扭曲、法制精神与信用文化的缺失等制约银行业有效发展的因素 ,将难以在短期内彻...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资产质量较差,创新能力不强,与国际大银行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隐含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和将来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都不能够控制利率,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垄断的条件。因此,任何削弱国有商业银行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所谓分拆国有商业银行的观点更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0日,中国加入WTO过渡性保护期结束,就银行业来说,意味着对外资商业银行全面开放银行业务。内外资银行将处在同一个竞争平台和竞争环境当中,而中资银行在业务范围、人员素质、管理机制、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竞争力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在过渡期结束后,中资银行通过什么途径在什么领域通过什么方式与外资银行进行竞争,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中外资银行的主要竞争领域为出发点,探讨了中国银行业的几个应对策略,希冀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补充资本金这一行为,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此次注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政府或明或暗的保护和银行寻租行为的存在,政府与银行之间博弈行为的最终结果是负和博弈。因此,解决问题关键不在于注资,而是机制问题,要想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需要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和增强制度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低成本战略和歧异性战略向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两种战略.经营成本高,效益低,业务创新能力弱,大银行、小功能构成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劣势竞争能力的基本判断.WTO框架下,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国有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实施制度变革,重塑金融功能,并在经营模式上实行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其他银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的转变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将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行业竞争加剧,银行改革将迎接全面开放检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将考验商业银行,加重银行业市场风险,综合经营将从试点走向推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关于银行业的效率研究,主要探讨如何通过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运用DEA方法从多种投入、多种产出的角度对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行分析,针对银行出现无效率的现象,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大主体共30家研究对象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银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构建合理的市场结构体系,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应分别从加强内部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合理控制发展速度方面改进,进而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体系在多年金融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单一的高度集中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了全新的信贷服务体系,具体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贷市场结构还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缺乏有效竞争、影响市场绩效提高等问题。如何有效发挥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解决信贷供求矛盾,通过信贷市场及时有效的传导于实体经济,成为信贷市场良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银行业2001—2010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技术进步是带来我国银行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银行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利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动态指数的Malmquist模型,对9家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找出商业银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提高银行业的运行效率、缩小国有与股份制两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间的效率差距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影响都很显著,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弱于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国有产权比重与银行业效率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而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高会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我国1995~2005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比较分析一直以来都让世人所关注的我国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在对国内外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大量相关具体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益问题进行经验性的判断比较,最后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系数变化不大,但近几年来在规模效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进步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人力成本差异及其原因、竞争行为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的产权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与商业银行的“契约性质”更加相符,人力资本的成本弹性系数显著低于国有银行,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外资银行的介入,股份制银行的壮大,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持续的竞争力,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在各商业银行的竞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经营过程中存在行政干预,忽视金融创新、员工素质低且规模大,致使经营不善。面对激烈的银行业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应树立“人才立行”战略,改进新的用人机制,加快改革,尽快提高其参与国际银行业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