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相关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结构转换理论、地理二元结构理论等理论模式和政策主张进行述评,从产业体系、要素配置、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对中国城乡经济的分割和一体化改革进程进行了考察,并从农民的非农化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两个方面分析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2013,(Z1):78-80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蛋糕"快速做大的进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好这块香喷喷的"蛋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2013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从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改革完善房地产税、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以及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落实和推动收入分配改革。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意见》几乎涵盖所有与收入分配改革相关的领域,明确了改革方向,预计多项配套细则将陆续出台。本刊选编三位此领域研究专家观点,一起探讨收入分配改革究竟难在哪?如何加快推进这项改革,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中国发展的红利?  相似文献   

3.
高雅 《特区经济》2010,(4):176-177
本文从"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对我国现有的农转非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进行分析,认为在这三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并进一步从农村土地产权的完整性、征地制度的公平性以及财政分税制的合理性来探讨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根源所在;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新型的农转非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从分配原则的确立,到分配思路的设计,直到分配途径的创新,都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旭 《山东经济》2004,20(3):16-18
首先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疲软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对消费约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定位,然后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和西方现代消费理论,从环境因素、直接性因素、关联性因素等三个角度分析了约束机制的成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受到约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拥军 《天津经济》2010,(10):57-60
个人所得税是新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最为强劲的税种之一,尽管其在我国组织财政收入、调节个人分配方面的职能作用逐步增强,但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总体中的比重仍然偏小,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中作用发挥仍存在较大差距,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的呼声日渐升高。文章从目前个人所得税制设计缺陷出发,结合税制改革的目标定位,明确妥善处理关系,试图从七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我国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政策有碍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分析了现行税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以公平收入分配为目标,选择最佳税制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消费税、健全财产税、开征社会保障税来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产业视角,从"产业特质与国企存在"、"产业演进与国企变革"、"产业规制与国企治理"三个层次分析国有企业的存在发展,并构建国有企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改革,从197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近23年。23年来,我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各种成就,既大又多,国际国内,有目共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理论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目标。这是一个相当突出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成就。第二个方面是在实践中,几个重要层次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按照党的十四大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搞好四个层次的改革:一是要建立和发展一个市场和市场体系,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基础;二是要把市场运作主体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从原来只适应计划经济改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三是要改革宏观调控制度,做到市场既有充分活力,又不发生混乱;四是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来缓解与克服经济发展了,可能出现的分配不公和市场经济可能给劳动者带来的风险,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四根重要支柱,缺一不可。从改革的现状看,这四个层次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第三个方面是,从效果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我国公立高校出现了财政危机和质量危机等新的问题,文章从公立高校及其相关主体的产权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造成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基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政府、高校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产权关系,并且从"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的角度为我国公立高校的产权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企业收入所占比例和政府收入所占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更加剧了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这样就阻碍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从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现状;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公平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房价一路飙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效果不理想,房地产税收政策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改革势在必行。房地产税收是地方税收体系的重要支柱,房地产税制改革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可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目前我国房地产税制存在难以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税费种类繁多,重流通轻保有,收税规模难以满足地方财政需要等问题。房地产税制改革要遵循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合乎财政要求等原则。建议房地产税制改革从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整合现有房地产税种,轻流通重保有,构建地方税收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打造健全的社会化养老机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今我国正在大力改革养老金并轨制度与运行机制。文章首先论述了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下的养老金并轨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从制度供给、意识形态、制度成本、改革主体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视角,分析了它们如何影响国内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状况。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应该科学地分配与均衡企业、事业单位与机关之间的"三联动",以协调各利益集团分配相关利益的情况;其次,应该逐步完善职业年金制度,为有关事业部门辅以必要的补偿;再次,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延长退休年龄化解转制成本,在此基础上,提供充足的法律制度供给;最后,积极推进薪、管理和职业年金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协调进行,营造有利于改革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演变视角对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阻力作了系统梳理和点评。研究发现,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初创期、暂停冻结期、恢复重建期、筹资模式调整和缴费激励机制建设期以及新的改革探索期等五个时期,虽然历次改革的重点在不断变化,先后聚焦于对统筹层次、覆盖面、账户结构以及政策统一性等养老参数的调整,但目标始终没有偏离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财政可持续性和养老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当前,面对老龄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扩大化等诸多因素交互冲击的复杂环境,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并轨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养老政策、延迟退休以及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上。历史经验表明,要减轻改革阻力,就得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新办法加补贴"的策略,真正做到公平、有效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7年到2012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从要素和渠道两个层次对其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呈现波动性较小、营销渠道周转期较长以及生产渠道周转期较短的特征。针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依据渠道管理理论,分别从采购渠道、生产渠道、营销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其管理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叶常林 《乡镇经济》2010,1(1):57-66
西方分配正义学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西方学者分别从现实生活、神学自然法、社会道义、个人权利、自然秩序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阐释了分配正义的内涵;较早时期的西方学者回避权利维度,而从本分诉求、价值立论和功利取向上分别形成天赋决定分配、比值相等和算术相等以及最大幸福等三大原则,而当代西方学者普遍基于权利维度,在“平等的权利”和“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两大阵营里展开各自的原则论证;在国家、市场、制度、法治以及个人等各个方面探寻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西方分配正义学说蕴涵的诸多闪光思想对于解决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差距问题以及一些非正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是自建国以来合作社实践的成功典范。"三位一体"的合作社模式根植于我国农村发展土壤,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文章首先从社会背景和政策设计两个方面阐述合作社"三位一体"改革在我国的实践探索;然后从农民合作社的基本功能视角分析"三位一体"合作社模式功能互补的功效连环与"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的功能理性;接着分别分析几类新型合作社的成功案例:日本"信用组合"模式、台湾和韩国的"农协"模式以及温州"三位一体"模式;最后阐述了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演变视角对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阻力作了系统梳理和点评。研究发现,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初创期、暂停冻结期、恢复重建期、筹资模式调整和缴费激励机制建设期以及新的改革探索期等五个时期,虽然历次改革的重点在不断变化,先后聚焦于对统筹层次、覆盖面、账户结构以及政策统一性等养老参数的调整,但目标始终没有偏离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财政可持续性和养老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当前,面对老龄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扩大化等诸多因素交互冲击的复杂环境,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并轨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养老政策、延迟退休以及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上。历史经验表明,要减轻改革阻力,就得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新办法加补贴"的策略,真正做到公平、有效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分配理论创新研究是我国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理论创新与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不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开始冲破长期以来存在的平均主义分配观念,形成由部分先富起来带  相似文献   

19.
(一)方向1956年工资改革以后,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演变定型的那套工资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针对这个根本弊病,我国企业第三次工资改革,从广义来说,无论是1979年开始的工资的一个局部,即奖金制度的改革,还是1984年开始的工资制度全盘改革的试点,改革一直是把工资分配分解为国家对企业(劳动者集体)和企业对职工个人两个层次来进行的。就国家对企业这个分配层次来说。  相似文献   

20.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再分配调节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一是重视政府财政再分配职能,并以发挥财政再分配职能为主线,加强再分配调节,缩小收入差距;二是形成了合理搭配的再分配工具,税收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制度中、收入转移设计了很多利于收入分配调节的机制,并创新设计了诸如EITC制度;三是再分配调节力度较大,再分配效果达到20-30%,其中收入转移项目的调节作用强于税收。借鉴这些经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加快建立政府再分配调节机制,并将之作为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