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苏榆  蒋娜  张陈俊 《水利经济》2022,40(4):41-47, 54
为促进合理用水,缓解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现象,选取2000—2020年省内三大产业用水数据,利用LMDI模型和VAR模型,从动静结合视角分解量化江苏省生产用水演变驱动因素及长期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效应是促进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长的首要因素,但水资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生产强度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分别为影响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长的主要及次要抑制因素,短期内生产强度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生产用水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存在“反弹现象”。有效控制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加,需弱化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大量消耗之间的强相关关系,持续推进省内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模式转变,培养全社会节水意识,推动生产及节水技术革新,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对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深入研究。将中国2002—2007年,2007—2012年期间海洋经济增长动力分解为需求扩张效应、增加值率变动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测算出不同效应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第一,中国海洋经济增长整体上依然依赖于需求扩张,消费对海洋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强;第二,海洋第三产业对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且呈上升趋势;第三,技术进步效应贡献率在海洋三大产业中均呈现下降趋势,增加值率对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二产业的贡献则在加强。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就如何转换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动力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工业是中国第二大用水户,其节水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顺利完成。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模型(LMDI)对中国2000—2018年工业用水量历史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将情景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方法结合,对2019—2030年工业用水量未来演变趋势进行多情景模拟,从而判别最优的工业节水路径。研究发现:工业用水强度下降是促进工业用水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是促进工业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工业化水平对工业用水量演变的促增效应和促减效应均有出现;在不同情景下,工业用水量未来的分布演变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当工业用水强度保持现状情景值,工业化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保持目标情景值时,为最优的工业节水路径。提出需要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优化调整工业行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以推动工业节水。  相似文献   

4.
生活用水作为我国用水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评价节水型城市的重要指标。基于我国2004-2017年各省份面板数据,先通过Kaya恒等式将生活用水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4个方面,再利用LMDI方法分别探究每个效应对生活用水量的影响程度,最后引入脱钩弹性指标,进一步分析LMDI中效应程度最大的经济指标与生活用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技术的改进促进了生活用水的减少,而产业结构的改变,经济的增长,人口规模的扩大均推动了生活用水的增多。②相比于人口与结构,经济效应与技术效应的累计绝对值较大,即经济与技术为生活用水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人口与结构是生活用水的辅助影响因素。③2004-2017年,生活用水与经济增长已实现进一步的脱钩关系,其中人口数量较少,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脱钩程度较高,而人口较多,水资源量丰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脱钩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使用1998—2014年西北地区5省(区)的数据,基于LMDI方法分解分析5省(区)之间用水量和用水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将用水量差异分解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用水强度差异分解为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和2014年西北5省用水量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异质性;1998年用水强度差异主要来源于产业用水强度的差异,而2014年产业结构差异对用水强度差异的贡献有所增加,产业用水强度差异的贡献缩小。省份用水量与用水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异质性也表明各省份缩小用水量和用水强度差异需要贯彻执行有差异化的水资源政策。  相似文献   

6.
总结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国民经济用水效率的关键性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讨论,认为水资源管理投入产出模型中用于描述国民经济用水效率的用水直接产出系数和用水完全产出系数并不合理。同时根据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水的乘数和虚拟水资源输入输出量4个指标对2007年江苏省各产业部门进行聚类分析,并对2007年江苏省用水效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部门水的乘数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部门虚拟水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制定长期的发展规时,不仅应权衡直接用水,也要考虑间接用水的影响,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运用LMDI分解法对2003—2013年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的总增量共计0.157万吨,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的累积效应分别为0.262、-1.131、-0.274和1.3万吨;综合考虑逐年和累积效应,产业规模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负向驱动因素,而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驱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通过控制海洋捕捞业的比重以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率,能够使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因素稳定为负向驱动因素;降低海洋捕捞业比重、促进海洋捕捞渔船改造及作业方式转型、提高海洋捕捞效率、提高贝藻类养殖比重等是抑制海洋渔业碳排放的深层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农业隐含碳的时空动态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对于区域减排目标的设定缺乏全面的考虑,无法实现农业碳减排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业隐含碳排放在不同省域的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为制定体现地区间公平性且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3年的投入产出表估算我国各省(市、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根据Kaya恒等关系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一般农业技术进步和低碳农业技术进步4类影响因素,并利用LMDI分解分析法对这4类影响因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2002—2012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经济规模效应在各省份均呈正向驱动,且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增长后劲较强的地区驱动效应逐渐增强;经济结构效应在大部分省份呈负向驱动,且在重型工业的聚集区域负向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农业技术因素正向驱动区域逐渐扩散,且在农业大省正向驱动效应逐渐增强;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在东部发达地区负向的驱动效应较强,在西部驱动效应较弱。[结论]在未来的农业减排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转型。攀枝花市是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2012年以来发挥钒钛资源、阳光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攀枝花市2000—2019年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攀枝花市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效果明显。2013—2019年,第二产业是主导产业,第三产业薄弱,第一产业潜力大。研究结果印证了新的产业定位符合攀枝花市实际。基于攀枝花市产业转型发展实践,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建议: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挖掘产业潜力、补齐短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Tapio脱钩弹性对乌鲁木齐2005-2012年经济增长和水资源消耗进行脱钩分析,并在IPAT方程基础上通过完全分解模型对水资源消耗进行因素分解,剖析脱钩关系的驱动贡献。结果表明2006-2012年乌鲁木齐经历了强脱钩—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不同年份人口效应、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贡献率有差异,但强脱钩和弱脱钩状态时强度效应都呈反向贡献,利用技术手段增强强度效应可减少水资源消耗从而促进脱钩。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乐亭县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对不同时期的需水量和供水量进行预测,制定了多水源供水方案,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结果。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市场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亮  黄强  刘涵  肖志娟 《水利经济》2004,22(5):8-10
对水资源市场化的定义、内涵及其产生原因作了简要介绍,对市场化中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清晰界定水权、加强流域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有偿使用、建立水交易平台等有效的措施,并阐述了在水资源市场化进程中应注意的市场价格、交易风险以及环境影响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Water Initiative (NWI) builds on the foundations of earlier water reforms, attempts to correct earlier errors in both 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nd seeks to better define some of the policy aims with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However, despite the deliberate effort to improve on earlier reforms, the NWI still embodies a significant economic paradox. Although policymakers have shown their faith in the market insofar as allocating water between competing agricultural interests is concerned, they have not shown the same degree of faith in the ability of urban users to respond to price signal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ed at least some light on this question by examining the responses of a number of State governments across Australia to the NWI. The paper specifically explores the rationale for non-price regulation in the urban context but challenges the long-term vi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14.
对有关虚拟水文献进行了总结,汇总并整理了虚拟水概念,从测量方法及商品中的虚拟水量测算、虚拟水贸易与流动趋势、虚拟水贸易与水资源配置效率、虚拟水与水足迹、虚拟水与水资源战略这5个方面综述了虚拟水研究的进展,指出在虚拟水研究中工业品的虚拟水研究是弱点,尤其是灰色虚拟水在计量方法方面还需要创新;虚拟水流动与水价(相对价格)的关系在水资源配置及水安全战略的研究中还是空白;虚拟水在节能减排尤其是污水排放治理中的重要性需要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艳红 《水利经济》2016,34(2):60-63
作为水利工程供水体系的重要环节,做好供水管理,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障供水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岳城水库供水现状的分析,对水利工程供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深刻理解做好供水管理工作对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规范用水秩序、提高岳城水库的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水价调整、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行科学水价制度、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利多种经营发展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我国水利多种经营总体概况和现状,分析水利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产业经济效益、优势产业、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资产效率,比较全国水利多种经营的地区发展差距,从总体上评价水利多种经营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水利多种经营发展现状的成因。得出结论:水利多种经营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进一步发展水利多种经营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减少饮水突发卫生事件、降低介水疾病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监测点,分别于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水质样品1次进行检验。结果:共采集水质样品316份,合格233份,总的合格率为73.73%;细菌总数不合格率为7.28%。各项指标不合格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1.82,P<0.05)。结论: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饮用水卫生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沈建芳  丰景春 《水利经济》2006,24(2):20-21,42
提出水量调配博弈模型假设,建立完全竞争水量调配博弈模型,对水量调配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水量调配模式未必是有效率的,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水量调配博弈模型应用提出建议: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水权体系,完善水资源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水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9.
梁波  姜翔程 《水利经济》2006,24(2):26-28
科罗拉多河的水资源管理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对科罗拉多河管理历史及当前发展现状的研究,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启示:水权的明晰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的必要性和我国水资源管理改革路径应该选择自下而上的渐进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20.
曹惠娟  王平 《水利经济》2012,30(2):46-48
针对溧水县水资源特点,分析水资源现状。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定额,分析预测了各行业需水量和供水量,分析不同平衡分析方案的缺水度。分析表明,在一次平衡方案下,溧水县近期和远期缺水度均大于30%,处于严重缺水状态。在二次平衡方案下,可以有效地解决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