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但少有文献提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多维特征、非线性特征和区域特征。本文采用201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据和面板分位数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倾向于选择政府高效、政治稳定、监管严格的东道国;从不同维度的制度环境来看,东道国政府效率、政治稳定与杜绝暴力恐怖主义、监管质量、话语权与问责制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但腐败控制和法治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分位数回归进一步显示了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显著正向影响主要分布在低中分位点;样带比较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集中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贸易便利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流量。然而,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不断下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方向选择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13—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目的国经济规模越大,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大于对扩展边际的影响;(2)贸易距离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降低中国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出口;(3)"一带一路"倡议和较大的农产品的补贴力度使得沿线国家生产效率对扩展边际具有正向影响,对集约边际影响不显著;(4)出口固定成本对扩展边际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综上,本文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更应从扩展边际的视角出发改善对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3.
为从宏观角度探索影响中国重点大宗农产品贸易中隐含虚拟土的驱动因素,本文在对虚拟土贸易研究进展和虚拟土净进口进行测算以及分析的基础上,使用LMDI模型对大宗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虚拟土净进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虚拟土净进口的变化是强度效应、质量效应、依赖效应、结构效应、经济效应、需求效应六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质量效应(54%)、依赖效应(26%)、经济效应(16%)、结构效应(6%)、需求效应(1%)是虚拟土净进口的正向驱动因素,而强度效应(-3%)是虚拟土净进口的逆向驱动因素。因此应加大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主动创造良好的农产品贸易环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蔬菜是中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出口国,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以蔬菜为首的农产品贸易未来如何,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蔬菜国际竞争力,为相关农产品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200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全局莫兰指数以及空间杜宾引力模型,从贸易国双方供需、比较优势、贸易成本三方面探究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结果]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表现为空间集聚现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以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蔬菜贸易额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沿线国家蔬菜单产、蔬菜贸易价格对蔬菜贸易额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均蔬菜产量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国人均GDP、人均蔬菜产量以及蔬菜单产的直接效应分别为1.062、-8.868、4.391,非空间模型中这些影响因素的弹性估计值均被高估,被高估的比例分别为12.8%、34.8%和11.8%。[结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的空间关联性客观存在,应积极发挥核心地区的贸易溢出效应,同时与蔬菜贸易量较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蔬菜贸易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的农产品贸易,共创环境优化和贸易获益的共赢局面,文章基于1995—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5个区域4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农产品贸易和碳排放之间的双边关系。[方法]首先,评估农产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其中,创新性地采用农产品贸易开放指数(TPI)测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开放程度;其次,构建纳入碳排放的指标体系,设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项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对农产品贸易及其效率的影响。[结果]一方面,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开放度越高,碳排放越高;另一方面,沿线国家的碳排放对其与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综合绩效的提升、是否加入WTO均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贸易效率。[结论]中国应积极利用沿线国家的碳资源,扩大与沿线区域,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含俄蒙)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以及对西亚和中东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进行重新审视。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贸易发展迅猛,且贸易产品之间表现为较强的互补性;GDP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增长是贸易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双方贸易效率水平较低,未来贸易发展仍有很大潜力,贸易互补性、海运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对双方贸易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关税水平、欧盟一体化进程对双方贸易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贸易效率,增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业贸易利益,应采取调整贸易结构、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优化贸易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提升。[目的]为了测算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和贸易效率,[方法]文章使用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方法,对经济规模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等经典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并且提取出口贸易效率项来分析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社会因素能够正向促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规模,而地理距离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增长。此外,制度性因素在出口贸易效率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关税水平与贸易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贸易促进指数ETI和WTO等制度因素显著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结论]该文通过测算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可发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并且分别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与东南亚的国家贸易效率较高,与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存在较大贸易潜力,同时不同区域的贸易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研究结论,该文提出如下建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我国的贸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服务条件;降低我国的市场准入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利用2010-2016年沿线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具有发展潜力但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我国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12-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中国藻类产品贸易现状、市场结构、贸易竞争性和贸易互补性。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总额呈现较大波动,出口额下降,进口额上升,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中国藻类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下降,贸易互补性有提升空间。因此,中国应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藻类产品竞争力;巩固现有贸易伙伴,开辟新贸易市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藻类产业技术合作与贸易互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大多数沿线国家在海关效率、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方面存在贸易便利化的障碍。为推动"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未来我国应该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间的双边合作,积极发挥重大国际会议、论坛等平台的作用,构建区域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措施和制度,特别是推动沿线国家积极实施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以海关便利化为突破口,带动"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便利化制度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