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惠农金融服务点的建立,有效填补了偏远农牧区金融服务空白,对改善农牧区支付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偏远农牧区金融需求从原来单一的小规模信贷需求,向多元化、规模化转变,惠农金融服务点在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惠农金融服务点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洪伟 《新疆金融》2009,(11):39-41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这是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着重强调的问题。本文以阿勒泰地区农牧区金融现状为例,阐述了当前农牧区经济发展中对金融需求和不足的几个方面,指出农牧区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农牧区亟待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南金融》2002,(5):37-39
西藏银行应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问题,切实改进金融服务,调整农牧信贷结构,增加农牧有效信贷投入,发挥金融在农牧区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西藏农牧区金融改革、推进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为适应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农牧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昌都地区金融机构在推进农牧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尹志超  张号栋 《金融研究》2018,461(11):188-206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择工具变量,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发现,金融可及性可显著增加家庭信贷需求,同时显著降低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可及性可显著降低家庭需求型信贷约束和供给型信贷约束的概率。本文引入互联网金融变量后发现,在正规金融不可及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可显著促进家庭信贷需求,并降低家庭信贷约束的概率。本文政策含义是,提高金融可及性,推广互联网金融,对于释放家庭信贷需求,缓解家庭信贷约束,提升家庭消费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CHFS),实证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和信贷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知识对提高正规经营性贷款获得的边际效应为0.026,对提高正规住房贷款获得的边际效应为0.072,这说明金融知识对提高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正规信贷需求在金融知识与家庭正规信贷获得之间起"中介"作用,金融知识可以通过提高家庭正规信贷需求来提高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藏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介绍西藏普惠金融服务于农牧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致力于促进金融公平、改善当地农牧区金融缺失现状,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促使这些不易被传统金融机构所重视的偏远地区、乡镇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让他们能享受到平等、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务。大力促进西藏农牧区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助力西藏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赵宁 《青海金融》2011,(12):43-45
本文通过分析林权抵押贷款的特点与实效。提出了农牧区借鉴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创新信贷产品的构想和以农地草原抵押贷款、存栏牛羊抵押贷款、民族艺术品抵押贷款三类为代表的信贷开发产品,并就推动农牧区信贷产品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错配是造成金融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信贷需求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提出有效增加信贷需求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夏咏  郭晴  申建良 《征信》2021,39(7):75-84
采用Logit模型,从金融科技异质性视角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展开评估,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耕地面积、农业培训等因素对使用金融科技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未使用金融科技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蔡海斌胡波 《金融研究》2008,(11):I0053-I0055
农村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扶贫方式,在我国扶贫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对于西藏而言,小额信贷主要是指由农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发放的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自2001年实施6年多来,在有效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问题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利率问题始终是小额信贷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农村金融改革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当前农牧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农牧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信贷供给制度和农民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指出了农村信贷供求的非均衡可以外化为三大矛盾:即传统金融信贷安排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矛盾;农民、农业特殊性与农村金融机盈利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农村资金“农转非“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困扰,阻碍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发育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西藏银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目标,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切入点,以健全银行业机构体系为着力点,以提升西藏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为突破点,积极引导辖区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促进了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助推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傅秋子  黄益平 《金融研究》2018,461(11):68-84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加入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别农村正规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村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拥有智能手机的群体受影响更明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村消费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教育水平较高、有网购习惯的群体需求被激发较多,反映出数字金融提升效率、促进消费的多维度效应。本文首次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影响,为未来的农村金融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信贷供给制度和农民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指出了农村信贷供求的非均衡可以外化为三大矛盾:即传统金融信贷安排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矛盾;农民、农业特殊性与农村金融机盈利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农村资金"农转非"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困扰,阻碍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发育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明 《青海金融》2012,(11):58-59
本文对青海省金融资源配置情况进干亍了探讨,得出农牧区金融资源配置不足的结论,并就其原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农牧区金融资源配置的栩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贷支持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链.本文在调查研究朔州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发展中暴露出的实体经济运行中信贷资源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改革发展无法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局部风险开始在产业链上下游蔓延等部分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从中小企业发展、货币政策执行、政策联动、金融创新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就下一步金融信贷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巩固和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金融与农牧区建设的良性互动,笔者结合我省农牧区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对如何优化农牧区金融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近年来制约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对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支持"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星子县农村信用社开始尝试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三农"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为有效提供农村金融支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