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潘敏 《辽宁经济》2004,(11):37-3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战略,让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跳出农业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当前,在农村积极推广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是农民市民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不富,工业发展的空间也受到限制,整个国民经济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有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达到36%,但比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比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不会很大。这种资源分配格局不改变,农民富不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就是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解决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5.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6.
疏勒县巴仁乡农牧业发展空间有限,无法及时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必要就业机会。在工业化进程中,部分农民承包的土地被征收。巴仁乡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供务工培训。政府需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对剩余劳动力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李桂梅 《发展》2007,(12):138-139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都强调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效措施,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农村的现实是人多地少,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成为必然,有效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济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把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不断强化领导,完善政策,创新思路,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152.57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648元,增长14.8%。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主要是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河北农业人口多、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高,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满感情地对待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问题,这是河北发展需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为此,2005年我们对呼和浩特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查,分析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呼和浩特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老区农村最棘手的问题中,莫过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转移富余劳动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策。但是,把大批富余劳动力输送到发达地区打工,并非最理想的办法,最好的出路是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射阳县鼓励农民在二三产业创业的做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1-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将关系农村发展大环境。不论从乡镇企业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大量中年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看,还是从亿万流动就业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看,都需要防止贻误时机,“煮”农村劳动力转移“夹生饭”。要转变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轻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拉动“三农”问题解决的观念.从促进中小企业,小城镇与劳动密集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扬州市在探索农民合作上走出了特色之路。该市在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展以互助为主的资金合作、共同投资物业为主的富民合作和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的劳务合作,多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甘肃定西是个农业市,有农业人口26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61%,有农村劳动力130.9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6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5.81%。近年来,面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市委、市政府把创造就业岗位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把解决“钱从哪里来,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全国农村名义劳动力为5亿,实际富余劳动力为3-4亿,同时每年新增2000-3000万劳动力,全国农业占GDP份额已降为15%,而农业就业份额仍高居50%以上。从长远看。解决好“三农”问题,只能是通过城镇化建设大量地减少农民的数量,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配之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所以,通过构建人地关系和谐的城镇化来吸纳农民,提高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的程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李喜童  李璐 《发展》2009,(4):28-29
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农村,约有300万的富余劳动力,约占全省农村总劳动力的37%左右。这个比例一方面表明甘肃是一个人力资源大省;另一方面说明甘肃“三农问题”的核心亦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如何使这些潜在的人力资源转为有效的人力资源,仅仅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和吸纳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和有力措施让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最大限度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任务是转移农民。只有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尽量转移出去,农村、农业才有发展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