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沥青里面水损害是来源于沥青膜从集料表面的剥离,其条件是水分介入沥青与集料界面上,改变了沥青、集料与水分的关系。它的破坏机理是在水动力的作用下,沥青膜逐渐从集料表面剥离,导致集料之间粘结力丧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水损害成了该地区较为典型的路面病害。文章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海南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从自然环境和交通状况的角度分析造成海南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原因。调研分析表明,海南省沥青路面水损害形式主要有泛油、松散、唧浆、坑槽、网裂等。海南地区属热带气候降雨量大,自身交通量日益增大等特点是造成当地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重要交通环境因素;路面防排水设计薄弱也是水损害日趋严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而言,农村的一些河流湖泊受到严重的污染,水质问题也日渐突出,导致其水生态系统受到损害。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村河湖污染现象,梳理了河湖污染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了河湖污染治理技术。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治理河湖污染,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水损害会对道路的服务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导致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因此系统的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水损害的机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岑铁振 《魅力中国》2010,(19):124-124
高级公路在一般情况下病害很少发生。标准低、质量差、设备不完善的公路则病害往往十分频繁。由于近年来高速公路路面出现水损害频繁,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并彻底解决水损害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抢修水毁后的公路是公路系统救援人员的当务之急。下面我主要浅谈下有关水毁防护问题及有关快速抢修材料,以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年来公路路面出现水损害频繁,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并彻底解决水损害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本文通过对沈阳至山海关高速公路路面的调查研究,着重从路面水损害破坏原因入手,提出解决和预防措施,以供大家日后借鉴。  相似文献   

7.
由于市场过度竞争,在各类拍卖活动中,擅自泄露竞买人信息、故意压低或抬高拍卖价格、竞买人恶意串标等现象时有发生。事实上,拍卖活动中的串谋行为已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不仅严重损害了有关当事人的权益,也损害了整个拍卖行业的声誉。如何有效防范和抵制此类串谋行为,已成为拍卖实践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毋庸质疑,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验证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效率功能。但是,出现了少数人损害多数人利益的现象,某些人的自私性恶性膨胀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市场秩序的混乱已经严重损害公众利益。有人把这些问题归因于市场化,提出了反对改革的主张。其实,这是对市场化改革的误读。市场经济把自利作为动力,是以不损害交易对方的利益为前提的。如果因为谋求自利而损害对方的利益,自利就演变为自私。由此产生的市场秩序的混乱,对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形成障碍,对经济效率构成威胁,因此要从经济学意义上,而不是只从道德角度,研究抑制自私性的问题;探讨市场经济是放大了自私性,还是抑制了自私性。  相似文献   

9.
王飞 《魅力中国》2013,(16):266-266
某矿12103工作面进行回采时,容易出现大量涌水现象。针对工作面涌水现象,该矿对顶板和底板进行了实地探壹验证,对工作面地质和水质情况严密分析,蛄果证实谊矿工作面主要的竞水水源是顶板的砂岩层水,其主要导水途径是裂隙带。针对该矿实际涌水情况,采用了顶板泄水、老空水疏放等综合治理措施,既减轻了水害对综采工作面正常生产的影响,又为受水害影响较大的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工作积累了重要经验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及计算标准的规定违背了法律的平等原则及我国宪法等法律的精神,这是导致同命不同价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消除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尽快修改《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商品经济的烙印越来越深地打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这种现象反映在财产法上至为明显,即使在人格权法上,也反映出人格利益的财产属性的加强。作为人格权商业化产物的商事化人格权,在商业化浪潮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侵害,商事化人格权人遭受的损害通常比普通人格权人遭受的损害要大的多,在实践中,对商事化人格权的损害行为主要有以下五类:侵犯公开权、侵犯信用权、侵犯商号权、侵犯商誉权、侵犯商业秘密权。  相似文献   

12.
李利敏 《魅力中国》2011,(15):22-23
随着我国大学生的增多,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障碍,这不仅侵害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影响了人才的均衡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公平和平等也造成了损害。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危害,并就如何改善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欣 《中国经贸》2013,(16):271-27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我国一直在努力去完善一些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但是会计造假现象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依然普遍存在。会计信息造假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还对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所以,对会计造假的现象进行严格的防范与治理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本文将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危害以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防范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道》2013,(11):116-116
一段时期,各地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快速做大了社会财富蛋糕,也显著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不良后果。表现在生态层面,就是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愈发趋紧,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愈显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旅游门票涨价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旅游门票涨价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提高了利润率,但却损害了游客的利益,而且不一定增加利润,并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旅游门票价格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傅怡 《老区建设》2009,(4):25-26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最具有活力的一部分,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不健全,会计舞弊现象不断出现,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本文从上市公司产生会计舞弊的内外动因出发,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谢素英 《魅力中国》2010,(27):198-198
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为真实反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运行状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依据。虚假的统计数据不仅破坏了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还会削弱政策的效力。致使一些人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短期利益,在数字上弄虚作假,骗取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损害国家和集体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笔者就农村虚假统计现象,认真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和症结所在,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乃至损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逃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污染环境,克扣员工工资、福利等现象时有发生,依法治理市场诚信缺失,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已引起人们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冯巍 《魅力中国》2011,(17):325-325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信息失真固然有社会环境和会计系统本身的诸多原因,但我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着重对失范成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垄断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之后,知识要素对于产业发展、产业结构重组等产生重大影响。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在知识产业领域,主要的企业形态是垄断性企业,而不是竞争性企业,这明显不同于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不仅如此,这一显著现象还向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垄断有损效率,但在知识产业领域,恰恰是垄断提升效率,而打破垄断倒有可能损害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