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清代前期粮食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导商品,这也是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一个特点。商品流通的范围、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粮食运输的状况,所以对粮食运输量的估计,必然有助于深入研究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规模、市场状况,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唐代重商思想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解题首先要说明本文所说的“商”,是指经营商品流通业务的民间商业和商人,包括手工业和手工业者,所以有时也称“商工”或“工商”,视所述主题范围和重点不同而异。在古代,除农家副业外,手工业大多是由商人经营的。商人对于买进的有些商品,雇人做点简单加工,然后再把它卖出去。城市中店铺的“前店后场”,是这种经营形式的最好说明。这是封建社会工商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其次,本文所说的重商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抑末”(抑工商)思想和政策在转变中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想,但它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是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明万历前期营业税定额与各省区商业水平的考察,可以得出结论:商业水平与营业税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高。再将北宋商税与万历前期营业税额进行相关分析,却不难发现二者之间的高度相关,这就足以证明明代营业税额是在宋代商税的基础上,经过某种订正所致。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 8月 17— 18日 ,中国经济史学会 2 0 0 4年年会在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现将主要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中国古代经济史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较多涉及古代的工商业。抑商问题是中国古代一个古老而重大的问题。张学君、张莉红的论文《中国抑商观念的由来与抑商政策的演变》认为二千多年来抑商观念和抑商政策对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有害的作用 ,它压抑了商品生产和市场流通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推迟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者认为中国商业在战国、西汉时期达…  相似文献   

5.
陈玉慧 《乡镇经济》2009,25(6):29-32
加快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农副产品规模销售的“输出”问题,二是解决为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商品的“流入”问题。两者都涉及到现有的农村商业设施现状。文章通过对厦门市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供给和需求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剖析了厦门现有农村商业设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农村商业流通网络的基本思路,为厦门市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完善提供决策依据,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宣称“上农除末”。我在《从商鞅变法到西汉前期抑商政策的转变》(光明日报1985年2月13日)一文中曾指出:秦代的抑商政策就是为保障其重农所采取的一种“由国家垄断的办法,把工商业严格控制在社会需要的最低限度”。最近,有的学者认为:秦王朝虽然一面抑商,一面却“对盐铁业及边塞商人实行特殊政策”,其政策实际是“有利于调整工商业的布局、开发  相似文献   

7.
重农抑商,或者说崇本抑末,是中国古人和研究古人的今人用得很频繁的词汇。一般认为,在思想史领域内,这是一个传统的教条,笔者对此没有异议。不少同志进一步强调,重农抑商也是"历朝历代奉行不替的固定的国策"。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历史远非如此简单。一、重农、抑商并非一种政策不可分割的两面把重农与抑商看作是一种政策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商业批发企业经济效益问题与对策探讨连廷广,韩庆华,韩小清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客观经济过程。一般地说,这个转移过程是由批发和零售两个商品流通环节构成的,批发是商品流通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批发就没有完整的商业,就没有成...  相似文献   

9.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封建社会是小商品经济的时代,也是小农经济的时代。价值规律对封建社会农民的生产具有怎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清代前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本文拟从清代前期的史实出发,对价值规律在封建社会农民生产中的作用,作点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东  李旭泽 《山东经济》2000,(4):47-48,5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企业与银行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从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商业是金融业务数量最为集中、最为频繁的领域之一,对银行存款、结算、信用卡和货币回笼等业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商业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因此,作为主要贷款人的银行必须了解商业客户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并制定相应的信贷经营战略,才能在这一领域进一步开拓、发展,实现最佳的经营效益。一、商品流通体制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对商…  相似文献   

11.
“清代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3月在北京举行。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继“清代的商品经济”、“清代的财政”之后的又一次小型专题讨论会。与会学者共30余人,分别来自广州、厦门、福州、南京、武汉、天津和北京,他们大多对这一主题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会议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一、清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对这个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清初~鸦片战争为止的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过程大致可分为恢复、发展、衰退三个阶段,也有同志主张分为准备、恢复、发展、衰退四个阶段。持上述观点的同志尽管在具体的时段划分上还有细微差异,但一般都认为,到康熙中叶或后期,经济恢复基本完成,此后直至乾隆中、  相似文献   

12.
论明清时代农民经济商品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本文所说商品率,系指农家农产品及棉蚕纺织副产品对总产值所占比重。明清时代,主要是明代中叶到清代鸦片战前约300年间,农民经济商品率伴随农副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在这一历史时期,关于商品经济发展进程及农民经济同市场联系加强之类问题,曾有不少人论及。明嘉靖年间(1522—1562)汪道昆说:“厉商则厉民,商利而农亦利。”万历(1573—1670)前期张居正说:“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此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山东海丰县县志作者论曰:“商  相似文献   

13.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前税收增长的总体形势是令人鼓舞的,但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从税收比率看税收增长所谓税收比率,是指税收收入占  相似文献   

14.
"重农恤商"并重是康熙皇帝的商业思想.他既以农业为根本,继续沿用"重农"政策,又正视商业的积极力量,一改传统的"抑商"观念而采取"恤商"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百色是清代桂西重镇,滨临右江,交通便利,商业繁盛。百色粤东会馆保存的碑刻以及地方志资料显示,百色的兴起约在康熙末年,清代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咸丰年间出现衰落,同光年间有所恢复。百色地处滇桂黔交通要道,是桂西乃至滇黔门户,不但是桂西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也是滇黔两省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道光年间汇聚百色的粤商有430余家,年经营额估计可达约500万两。光绪年间,在百色经商的粤商商号有300多家,年经营额估计约为117万两。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流通理论讨论会筹备组于今年一月二十七日下午召开第一次筹备组会议,决定于今年九月下旬由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广东省物资经济学会和广州市商业经济学会联合举办“广东省流通理论讨论会”。讨论会将讨论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规律及特点;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或市场)结构;如何改革农村流通体制和价格体系,以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如何提高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的经济效益;如何改革商业与物资体制;如何改革生产资料价格体系和调整不合理的生产资料价格,以适应生产资料流通的需要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11日之后,国内各个层面共同的担心和疑问也在加重,这就是商品流通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是否会导致外资零售企业占据我国商品流通业的主导地位。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绝大部商品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能掌握工业命脉”,“谁控制了一个国家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它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清代的商品经济》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发起举办的小型专题讨论会。与会的3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一半以上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史学研究队伍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学者。他们都曾对这一主题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会议的重点在于结合历史实际讨论有关的理论问题。这次会议是本着“严谨、思辩、创新”的精神进行的。大家在讨论中畅所欲言,论争激烈,高潮迭起。现将主要内容综合介绍如下: 对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清代商品经济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但对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的估计分歧很大。一种意见认  相似文献   

19.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税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影响税收的因素这一问题也变得尤其重要。文章通过选取国民生产总值、资本存量、人才资本存量等因素对税收收入进行实证分析,解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进行经济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以及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六月二十七日,广东经济学会和《南方经济》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商业体制改革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曾牧野、关其学、张井、李中、丁家树、张期、石祖培、夏天、黄愈辉等科研机构、商业部门和有关院校代表二十余人,会议由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关其学同志主持。讨论情况纪要如下: 与会者认为,商业体制改革是城乡商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商品流通中主要矛盾是一方面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城乡商品可供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是原有流通渠道狭窄、经营单调、层次繁多,在城乡造成一定程度的卖难买难问题,影响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因此商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