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吴云勇 《中国物价》2011,(11):50-53,56
本文通过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之比,即农民人均纯收入系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率只是中国农民增收困难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的失衡。因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两手抓:一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抓农民收入结构问题,一是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农民就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10年,人均GDP要超过2400美元,到时候综合国力更加强大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老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一些,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去年的10493元提高到133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255元提高到4110元;就业岗位会更多一些,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各4500万人;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吃得更放心,行得更方便,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迈出更大步伐;医疗卫生体系将逐步健全,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体系覆盖面到2010年要达到80%;  相似文献   

4.
成兵 《致富天地》2004,(4):22-22
岁末年初,几条各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颇让人振奋:——2003年,河南省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农民达1300多万人,其中省外输出600多万人,占全省农村总劳动力人数的28%左右,劳务收入高达528亿元,占全省农村非农收入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5.
《致富天地》2006,(4):24-24
《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突破60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00多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5%。  相似文献   

6.
《云南日报》报道:近年来,云南省云县积极培育“云县保姆”劳务品牌,将其作为帮助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增加收入、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7月底,云县共输出农村青年148批2037人,经济收入230余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6%和25.3%。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养马村是一个仅有1300多人的小村庄,现在有400多人进京打工,占了全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一半以上。目前,劳务输出已成为巍山县促农增收的一大新亮点。从2004年至今,全县共完成转移培训17500人,输出14293人,其中县内11770人,县外2523人。2005年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144万元,2006年突破3000万元,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6月,巍山县劳务输出办被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劳动力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面对持续严重的干旱,转移就业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抗旱举措,也是农民增加收入、开阔眼界、增长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今年要确保新增培训劳动力不少于11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88万人,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新增200元以上。为保证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的落实,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不动摇、坚持目标不改变,  相似文献   

9.
罗雪梅 《商场现代化》2006,(30):107-108
为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应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可采取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定向培训、畅通劳务品牌输出的渠道、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劳务品牌宣传的力度等手段.  相似文献   

10.
长宁镇鲍东村地处宁张公路22公里东侧,东与互助县陈家台村接壤,北与石山乡毗邻,全村总户数493户,总人口2187人,总耕地3225亩,其中水地1106亩,浅山2119亩,人均耕地1.28亩。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54万元,减去生产费用496万元,净收入454万元,外出劳务收入242万元,2006年底人均纯收入达3182.4元。从长宁镇全镇经济发展来看,本村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笔者经过多年的驻村实践,对该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大省,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2800万人,已转移就业1500多万人,尚有1200多万人需要转移就业,每年农村还有1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全省6516万人口中近70%也就是4500万人在农村,农村劳动力3000多万人,其中有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且每年新增60—70万。全省耕地而积仅为6400万亩,人均不到一亩五分地,仅仅依靠农业资源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是绝对不可能的。从安徽省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程,是实现安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战略构想和中部地区崛起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2003年全省总人口9667人.其中.农村人口703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2,8%。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达到13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近30%。农民外出务工的总收入达500多亿元.这些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建设。近几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面对这些新特  相似文献   

14.
《云南日报》报道:近年来,云南省云县积极培育云县保姆劳务品牌,将其作为帮助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增加收人、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7月底,云县共输出农村青年148批2037人,经济收入230余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6%和25.3%。  相似文献   

15.
木榔村座落在云南省施甸县由旺镇东南部的东山脚下,倚山伴坝,村委会下属的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均倚山而居,背靠青山,前临良田。全村514户2094人,拥有耕地1826亩,人均不足1亩。2007年,种植水稻940亩,玉米120亩,粮食总产70.4万公斤,人均23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4元,远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是由旺镇16个村民委员会中发展较为缓慢、比较贫困的村。  相似文献   

16.
邵作昌 《中国市场》2006,(1):138-139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4亿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1000万人,他们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使许多农民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从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对山东省济宁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及城镇化率等为变量,利用广东省199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证实,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村居民纯收入、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及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值是影响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而打造劳务品牌可以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并且实践也证明了,品牌劳务比之普通劳动力,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发展品牌劳务经济是拉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店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47.5万人,版罔面积960平片公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建成全闻经济百强县,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山东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定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7.9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6倍;完成全社会吲定资产投资48.7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4倍;实现财政总收入8.0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末的2441元增加到现在的3961元,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九五”末的5256元增加到现在的9012元,年均增长11.4%,五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6.8万人次。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秀 《商场现代化》2006,(33):372-373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越来越快,在农民全部收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中还受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困难,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偏低、增长缓慢等因素制约。要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城乡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还要改革和完善劳动就业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与文化教育制度等,为农村劳动力顺畅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