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股破发与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破发是2010年以来证券市场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文章在对新股破发现象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股破发的原因以及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新股破发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0年初,A股市场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新股破发潮,市场因此发生了有趣的转变。本文利用2009年6月新股发行市盈率管制取消后的数据,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实证考察。文章发现,新股破发的出现打破了A股市场上"新股不败"的神话,IPO定价开始了"理性回归"的过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市场的定价效率反而下降了:新股破发出现后,IPO定价水平不再能够反映发行企业质量和风险的信息。文章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看似反常的现象,是因为在IPO定价向新的均衡水平调整的过程之中,市场上出现了新的风险,新股申购的信息费用大幅提高,而IPO定价效率下降的现象实际上正是市场主体减小信息费用的自发安排。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国新股发行市场股票接连跌破发行价,造成了上市公司资金超募,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股民利益受损等问题,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新股"破发"为切入点,分析了新股破发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上市首日表现将IPO新股区分为破发股和非破发股,分别采用不同市场收益率基准,考察了基于事件时间研究法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和买入并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以及基于日历时间研究法的月平均超常收益率(MMAR)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PO破发短期会给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带来不利影响,但中长期而言,IPO破发股的弱势程度更轻、市场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5.
林贵红 《中国市场》2013,(25):78-79
本文通过以2011年6月1日到2012年12月14日这一年半来在上证所上市的45只新股作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一些简单统计处理和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来寻找出"破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IPO定价是股票上市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新股发行定价过高问题给股票市场乃至全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新股发行定价问题入手探析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指出加强市场建设,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才是解决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高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近期股票市场出现的新股上市接连跌破发行价(下文称为"破发")现象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新股破发现象的内在原因,着重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行为对新股走势的影响.使用基于Agent的系统仿真方法在Swarm仿真平台上建立动态仿真模型来模拟机构投资者的新股投资行为,并通过改变市场监管模式的仿真实验进一步研究影响机构投资者新股投资行为特征的因素,为减少新股上市交易出现异常波动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对于热爱投资新股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打击,也会影响投资者以后投资的热情和IPO筹资的效率。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011年1月1日到4月7日前上市的新股作为样本,对新股破发的原因进行了量化研究及实证的分析,以寻求新股破发的原因所在,也给对热爱投资新股的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IPO业绩变脸问题频发而治理对策缺失,本文首次从甄别、传导、治理层面考察了媒体监督在IPO业绩甄别中的角色及效果.本文研究发现,媒体仅止步于业绩甄别与信息传导之效,媒体负面报道预判了IPO公司业绩变脸,与IPO公司上市后业绩亏损和业绩下滑的概率正相关;媒体甄别IPO公司意愿存在阈值,只对业绩下滑严重的公司进行负面报道;媒体的IPO业绩甄别具有信息含量,将提高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概率及新股上市后破发速度.但是,媒体未打通中介机构监督机制的路径,即未能提升中介机构对IPO财务包装的监督之效,因而媒体未产生实质性的治理之效.  相似文献   

10.
曾文  徐皎 《商业会计》2012,(4):35-37
在各国的资本市场中,新股发行均存在明显的低定价现象。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期,并不完备,IPO抑价(即一级市场价格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程度较之国外更为严重,因此,一级市场往往被认为是"无风险"市场,通过"打新"获取无风险收益是许多投资者乐此不疲的投资方式。而大量申购新股的资金被冻结,巨额资金在银行与一级市场之间无序流动,导致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然而,随着IPO定价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破发"现象也不断出现,IPO"抑价"变"溢价"。本文以华锐风电为例,对新股"破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发潮”,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三高”现象出现背后的根本原因.并从IPO发行机制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效解决当前“三高”现象的两种新股发行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次元圣地,B站已拥有超过1.5亿活跃用户,日视频播放量超2亿次,2018年3月28日在纽交所上市,然而首日破发,次日同在美上市的视频网站爱奇艺也惨遭破发。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的特点,以及上市概况;其次分析了B站上市的动机以及选择美国市场的原因;再次,阐述了包括B站、爱奇艺在内的视频网站在美国市场破发的原因;最后,针对B站给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初步抑制上市后过度投机与行政管制放松为标志,我国2009年以来启动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高市盈率、高股价、超募资的"三高"问题依旧突出,出现了定价机制过度向一级市场倾斜、二级市场受压以及新上市公司高管投机等新现象。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反市场化"与"过度市场化"态度均不可取,在行政监管向维护市场秩序与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边界内回归,以及真正落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尤其是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方面,新股发行制度仍有许多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新财富》2012,(3):90-93
以2011年新股发行第一高价上市的华锐风电,再未回到90元/月殳的发行价;同样高发行价的庞大集团,上市苜日即大跌23.16%,成为2011年上市破发幅度最大的新股:最高发行费率的龙生股份、最受机构冷遇的八菱科技、利润大幅下滑的方正证券等,2011年,不少新股让投资者hold不住。  相似文献   

15.
《商》2016,(5)
2014年随着关于规范新股上市规定的出台,新股上市后出现了疯狂的"涨停潮",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6月至10月发行上市的55只新股,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手段,探究影响新股上市后累计涨幅的因素,并对新股发行及交易制度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期能不断完善我们的证券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6.
胡斌 《商业时代》2012,(15):70-71
IPO定价不仅关系到发行人、股东、投资者、承销商、风险投资方等多方利益,还影响到二级市场运行效率和稳定,合理、有效的定价能够减少新股的投机行为,促进新股理性、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并有利于一、二级市场健康发展。2004年,Google采用拍卖定价方式为其IPO定价引发了市场对有效定价方式的探讨;2007年,我国屡创新高的新股申购资金冻结量,不断冲高的新股首日涨幅,高额的新股申购收益率,引发了国内新股定价是否合理的争议;2008年以来,持续走低的新股首日涨幅,逐渐增加的新股"破发"数量,再度引发了市场各方对于IPO定价方式的关注。2009年、2010年两次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改革,进一步寻求高效的定价机制。力求新股合理定价、规范新股投资行为一直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境外IPO定价方式进行优劣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在大力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到创业板上市,高新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很长时间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但是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破发现象频频发生,引起了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后的破发情形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证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最新一轮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开始。新股发行体制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每一轮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很重大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广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我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历程入手,指出了我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全面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营造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贞玉  耿艳 《中国市场》2015,(13):10-11
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显著为正的现象。不论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在新兴的资本市场,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文章通过运用弹簧振子理论,研究上海股市IPO抑价问题和新股上市后续定价效率问题,得到结论如下:我国IPO抑价程度与新股上市时间和流通盘大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比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率极其高,随着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不断向市场化完善,IPO抑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是导致新股上市后股价非理性波动,使股市正常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失去效用的重要原因.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