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安霞 《中国外资》2010,(12):197-198,200
关于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问题,立法例和学理研究主张主要有法院地法、船旗国法和最密切联系地法五种。本文认为,对于该问题不应笼统地根据某一冲突规范的指引适用某一国法律,而应根据“分割论”针对不同的法律问题区别对待。确定不同的冲突规范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许娇 《金卡工程》2009,13(5):44-45
虽然知识产权有着比较严格的地域性特征,但在现如今这一特征已经有所淡化,知识产权法也已产生一定的域外效力。对于有些学者混淆的法律冲突与冲突法方面的问题,是主张知识产权领域不存在法律冲突这一偏颇观点的根本所在。通过分析知识产权问题的地域性、构成要件和管辖权规则问题,我们能很好认识到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的相关点。既存的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立法的不一致正是法律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浩 《金卡工程》2010,14(6):154-154
语境是理解法律语言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当历史上或不同国家间法律体系所适用的法律语言在进行彼此之间沟通时,如果不能正确的设定语境,会造成概念,术语等法律语言间内涵和外延的模糊以至混乱,这是由于不同语境下的法律语言投影出现了偏差。这一问题在解读和构建中国传统法中表现的更为显著。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统法语境下的法律语言投影偏差的原因,并寻找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一行 《河北金融》2022,(2):47-49,6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环境问题呈现高技术化、广泛化及多元化特点.法律侵权法律的目标即是通过强制手段规制环境侵权问题,使社会福利最大化,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我国法律规定与制度设计中尚并将法经济学与环境侵权的制度认定与法律后果紧密结合,也就为司法实践带来了更多元、深刻的挑战.本文基于法经济学基本理论,探讨法经济学在环境侵权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以制度设计引入,对我国的环境侵权司法实践提供依据及意见.  相似文献   

5.
曾钰妍 《金卡工程》2009,13(6):134-134
公平、正义和平等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作为法律的保障法,刑法确立的罪刑均衡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同罪异罚的现象,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判决的困惑。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刑罚本身具有差异性。本文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钟媛 《金卡工程》2009,13(6):27-28
法律思维从朴实意义上是指代法律职业共同体在面对涉法性问题和现象的时候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不给予其明确定义的基础上讨论当代中国法律思维的形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即法律职业主体的形成(法律思维主体)、涉法性事物和现象增多(法律思维客体)、法律思维方法的形成(具体思维模式和技巧)。在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当代中国法律思维已经形成并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泊宁 《金融论坛》2002,7(7):36-41
在中国加入WTO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国银行法律体系建设问题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银行法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研讨会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主要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健全银行法律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出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其次,考察了目前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同WTO成员立法的差距;第三,提出了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最后,探讨了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我国银行法律体系的构成、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成、过渡期内对国内银行的保护、我国需新建立的法律法规和需修订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出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迄今已经实施五年,相关经验需要总结。毋庸讳言,由于何谓卓越法律人才的表述缺少清晰化的标准,使得我国法学教育这一重要改革缺少清晰的目标,而缺乏清晰培养目标造成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以及课程评价都缺少明确的标准指引。这就导致了卓越法律人才计划难以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本文反思法学教育中存在的因人才培养标准阙如而导致的问题,对提升卓越法律人才计划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于晓辉 《金卡工程》2009,13(6):69-70
法律的确定性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的基本问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法律确定性的大讨论更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确定性成为了法律的一个基本特征。在我国,由于法的确定性程度不高,法律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提高法律的确定性,是实现我国法制的确定性,走向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冉丽 《金卡工程》2008,12(10):29-29
法治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针,要实现法治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要有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一个社会若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即便制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内化为一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难以完成建立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什么样的法律才值得被信仰,怎样才能树立起公民的法律信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法治的中国,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要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应当从源头着手,而且法律原则的性质也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与西方资本主义法的根本区别,所以法律原则的研究应当作为社会主义法的重中之重.最早提出法律原则概念的是德国的法学理论,它的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长期以来,这一重要的法理学问题并没有得到我国法学家的应有重视,我们觉得,作为纯粹法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法律原则问题值得用更大的篇幅来做处理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期刊载韩国价值评估行业最重要的法律《不动产公示与鉴定评价法》。在这一法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这个邻国在土地、住宅与其他不动产价值评估方面的统一规定,以及政府专门设立的管理组织与行业协会的各项规定。虽然我国与韩国的国情不同,尤其是该法不涉及企业与无形资产的评估,但制订行业统一的法律规章始终是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方镝 《金卡工程》2010,14(7):93-93
法律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尽善尽美的。这是一种常态,立法者的主观能动以及意识局限决定着在制定法律过程中掺杂进些许主观因子或者利益考量,这就导致了法律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以《合同法》第51条为例,笔者从物权、债权基本理论的层面出发对其效力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查找问题的根源,以期为该条款的立法完善提出参考性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艳玲 《金卡工程》2010,14(6):94-94
作为维持人类社会规范的两大基本维度,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和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一直是法哲学、法理学所关心的问题。从伦理视角来看,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手段、调整范围、调解尺度等构成要素上存在区别,但都体现了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追求等,两者都是社会伦理精神的实现形式和实现机制,是工具化了的社会伦理。法律以道德为基础,道德依靠法律的维护,两者不能相互取代。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使道德与法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给予了充分重视。新会计法的出台更是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提到了法律的高度,该法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然而该法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内涵及鉴定标准未作明确解释,而人们对于真实性的理解又存在分歧。显然,这会给法律的实施带来困难。本文拟就如何理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信息失真责任认定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樊新红 《金卡工程》2009,13(8):94-94
肖像权和肖像作品著作权的权利冲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法律现象,由此引发了诸多现实矛盾和法律争议。这一冲突的产生既有现实原因,也有法律原因,解决这一冲突首先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欢  宋海鹰 《金融论坛》2001,6(8):57-61
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体制已形成了一套有关国民待遇原则的法律规范体系.本文分析了它的立法结构和基本内容,并指出这一规范体系在市场准入的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适用对象等领域作出了突破性规定.在银行业等金融服务的海外扩张中,设立"商业存在"这一直接投资方式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国民待遇是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法律规范的共同原则,该体系中的国民待遇必将深刻影响各成员方的外资银行立法.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了规制外资银行的法律体系,但和WTO的有关规定相比仍有差距.本文以该体系的国民待遇为基础,讨论了我国外资银行立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和司法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是工商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担保”方式。然而,对履约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到底该如何认定在理论和实务中一直存有争议。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关系到这一担保方式能否有效地发挥风险防范作用以及在业务风险暴露后该如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此,我们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一、学术界关于保证 保险法律性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国内理论界对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保证保险合同是担保合同(“担保说”),另一种主张保证保险合同是保险合同(“保险说”)…  相似文献   

19.
王丽  王鑫 《时代金融》2013,(12):238
企业并购作为降低成本、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一种制度,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日本也是如此,其中活力门收购日本放送事件曾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界都对东京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针对该事件中日本放送丢出的"毒丸"所作出的无效判决充满了争议。由于我国和日本具有相近的立法背景,研究这一事件及相关法制问题,对完善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体制,防止损害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的敌意收购行为必然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20.
于迪 《投资与合作》2014,(3):355-356
在常人看来,一种规则只要是经过官方的制定或认可,就算是法律了,无论这种规则如何邪恶,它都不会失去法律的资格,这也是恶法亦法所主张的。然而,另一种坚持恶法非法的主张则与此针锋相对,认为法律是正义的象征琊恶的东西根本不能成为法律。那么,什么是恶法?恶法是法吗?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矛盾吗?这些都是我们要逐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