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裸藻是我国精养池塘中常见的藻类,喜生长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易形成水华。裸藻大量繁殖时会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品种生长。有研究表明裸藻藻体大量死亡时,会分解产生一种毒素,严重时可造成养殖品种中毒甚至死亡。裸藻水华的危害,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轮虫是水产养殖动物优良的开口饵料,可轮虫对养殖生产所造成的危害,却没有太多报道。现对其造成的危害、造成危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轮虫对鱼类的危害及鉴别诊断1、危害。轮虫大量繁殖会使水中溶氧迅速下降,水中藻类、轮虫会因溶氧不足而大量死亡,使得水产养殖动物由于水质严重恶化而发生死亡,对渔民造成损失。溶氧较低时,一些鱼类(淡水白鲳、鲢等)会摄食水边的轮虫,使水产养殖动物吃食不好、溜边、浮头。轮虫摄食大量藻类,藻类生长不盛,会使水体中初级生产力大量减小。  相似文献   

3.
在养殖池塘中,经常见到由蓝藻形成的“铜绿水”,这种水质会对养殖池塘造成不小的危害。蓝藻一旦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翠绿色水华层时再用硫酸铜、硫酸铁合剂(5:2)0.7ppm或者石灰粉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江苏苏中堤西里下河地区,淡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条件优越。随着养殖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严重,造成藻类的大规模暴发,特别是蓝藻的暴发,蓝藻大量繁殖会使水质浑浊,重者会引起虾蟹中毒,虾蟹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极易生病,生长缓慢,严重危害到水产养殖业。  相似文献   

5.
廊坊地区池塘养殖用水主要为淡水。由于水资源缺乏,水质富营养化,易产生大量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虾的生长,甚至引起养殖中中毒死亡,给鱼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廊坊地区水体中浮游生物主要有蓝藻、绿藻、硅藻、黄藻,金藻、隐藻等、其中蓝藻门生物量一直占优势,平均占71.3%,其次为硅藻门,半均占20.2%。现将有害藻类的生物学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二、常见的富营养化水质的改良因水体中营养盐类过剩尤其是碳或氮源过剩而产生的不良水质,这类水质不仅常见更是占不良水质的绝大多数。富营养化水质主要表现为水质过肥、透明度小、形成"藻类水华"且水色不正常,引起的原因多因为大量施肥、投饵使养殖水体中的氮源过多。1.蓝藻水华的改良蓝藻水华的水色多为蓝绿色或铜绿色等,引起蓝藻水华的藻类有微囊藻及颤藻、纤维藻等。当蓝藻大量死亡后产生蓝藻毒素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产养殖动物死亡;当蓝藻生长过盛时,水  相似文献   

7.
<正>由蓝藻形成的"蓝藻水华"是鱼塘中常见的水质现象。蓝藻水体的出现常常使水体呈显铜绿色,因此,广大渔民朋友也称此水为"铜绿水"。蓝藻繁殖速度很快,不易被鱼消化利用。大量繁殖和死亡时耗氧量大,严重能致使鱼缺氧死亡。  相似文献   

8.
三毛金藻大量繁殖时,向水中分泌细胞毒素、溶血毒素和鱼毒素等五种毒素,可使鱼类和水生动物中毒死亡。养殖鱼类中鲢、鳙鱼最为敏感,其次是草、鲂、鲤、鲫、梭鱼等。三毛金藻中毒常给水产养殖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引起充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放苗、集约化投饵、生物排泄、代谢物量大等多种因素往往导致精养鱼池富营养化,藻类大量滋生;尤其是蓝藻门藻类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念珠藻,颤藻等蓝藻品种繁殖迅速,并短时间内在水中占有优势。蓝藻的危害,一是释放有毒成分;二是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生长繁殖;三是遇阴雨天以及连续高温天气、气候突变时,容易导致水转现象。水转现象发生时大量藻类死亡、腐烂分解,水色往往转清或转浑,光合作用的藻类大大缺少,水中溶解氧含量极大降低,加之死亡的藻类腐烂分解又大量消耗氧气,极易导致鱼类浮头泛池以及藻毒素中毒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搞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造成养殖水体被污染,造成损失。有害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有毒物质主要包括有机农药、氰化物、酚、砷、汞及其化合物和重金属等,这些毒物含量很低就可将鱼虾毒死。二、植物营养物指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其能促使池塘中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并能使水体缺氧,引起鱼类死亡。所以,池塘施肥要合理才对鱼有益。三、耗氧废弃物包括能被生物分解的天然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氨等。这些物质在水中氧化时,大量消耗水中溶氧,致使水体缺氧,恶化水质,造成鱼类死亡。四、油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正>蓝藻在渔业生产中,负面作用较大。蓝藻大量繁殖的池塘,水质碱性偏高,鲢鱼生长缓慢。水体营养失衡,易引起水质恶化,极端天气易发生翻塘事故,致使养殖鱼类大量死亡。蓝藻中微囊藻、鱼腥藻等可产生有害毒素,引起鱼类中毒死亡。2018年7月21日-8月4日,宁夏灵武市灵泉渔业专业合作社基地渔场,6口池塘发生蓝  相似文献   

12.
蓝藻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夏天,养殖中后期,养殖户提出最多的问题是:蓝藻如何处理?蓝藻的生活特性:1.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3.
<正>蓝藻又叫粘藻,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蓝藻在自然水体中分布很广,已经对水产养殖产生严重危害。如何治理蓝藻危害,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一、蓝藻的植物特性分析众所周知,蓝藻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水温  相似文献   

14.
<正>8水色发白池塘水体水色发白在养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动物过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而在养殖后期因为天气突变、溶氧缺乏、毒素增加、代谢障碍、摄食投喂、消毒治病不当等也可造成单细胞藻类非正常大量死亡,进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  相似文献   

15.
<正>在山塘水库、池塘沟渠等水域的鱼类养殖过程中,往往会漂浮着水葫芦、蓝藻类和生活垃圾等有害漂浮物,若大量覆盖养殖水面,势必会造成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死亡,以及在暴雨中,因大量漂浮物堵塞排水口处拦鱼栅网目,造成排水不畅,  相似文献   

16.
一、藻毒素中毒性蚌病1、病因:无侵袭性病原体,主要由具有藻毒素的藻类引起的中毒。形成藻蓝水华和隐藻水华的一些种类,具有这些毒素在水中大量繁殖,死亡后尸体被一些细菌分解,从而使藻毒素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影响水体中各动物的生长,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另外,河蚌独具的晶杆体,能释放出晶杆酶消化这些藻类的外壳,结果自身被藻毒素毒害。2、症状:单纯性藻毒素中毒引起的蚌病,病蚌通常无明显的外观症状,主要表现为昏迷,闭壳肌无力。肝组织切片,往往可见肝细胞产生糜烂解体。3、流行及危害:夏季水温升高到28℃以上时开始发病,7—8月份的炎夏时…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养殖水体结冰厚,封冰期长,封冰期一般为100多天,所以冬季鱼类常因缺氧而造成大量死亡,同时也成为淡水养殖中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简单介绍几种“生物增氧”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青苔是一种丝状藻类。幼体时多营附着生活,在水下面生长,成长时大多飘浮水面,通常大量存在,丝状体互相缠绕,形成碧绿色的漂浮藻团。绝大多数种类喜生活于有机物丰富的静水中,水温14-22℃最适宜。螃蟹养殖池塘常因青苔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消瘦,阻碍水草生长。等到高温天气又开始迅速死亡,造成水质恶化,破坏水草生长,同时给螃蟹养殖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避免青苔带来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6.车轮虫病【病原体】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流行与危害】车轮虫可寄生于海水及淡水养殖鱼类的体表、鳃部和鼻孔等处。淡水车轮虫病主要危害当年金鱼、锦鲤和淡水热带鱼的幼鱼。较大的鱼体上虽然有车轮虫寄生,通常不会使观赏鱼类死亡,但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水温在25℃以上时,车轮虫大量繁殖。有机物含量高的水体中,在低温季节车轮  相似文献   

20.
<正>养殖池塘中蓝藻的大量繁殖,对水体和水产品种产生了较大的危害性。一是蓝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鱼虾类其他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长繁育;二是蓝藻覆盖水面,使池塘中的溶解氧降低,同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