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岚天 《中国经贸》2011,(20):12-12
众所周知汇率作为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并且在调控宏观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并且在金融危机过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一次加剧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本币升值有利于扩大进口、抑制出口:本币贬值则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然而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贸顺差不降反升,从而使我国目前面监着空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当前对外贸易有利及不利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和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持续升值。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由来以及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分析汇率升值对浙江省经济造成的总体性影响,并对出口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白明 《环球财经》2008,(5):76-76
如果按照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制度改革进行新老划界,那么,在此之前的“老三年”为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日俱增的三年,而此后的“新三年”则为人民币升值加压力量与减压力量相互博弈的三年。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7,(1):22-23
[美国之音1月4日]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以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已经升值6%。虽然这离美国和工业化七国所要求的还差得很远,但是有报道说,中国的一些出口企业已经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2005年1~5月进出口顺差突破了300亿美元,巨额的顺差将使人民币产生巨大的升值压力,而宏观调控所导致的短期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是产生巨额顺差的重要原因。要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的政策冲突,从而有效地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张丽杰 《北方经济》2011,(12):82-8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表现出持续升值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人民币更是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同时指出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及风险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颜思 《中国经贸》2012,(12):4-6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然而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贸顺差不降反升,从而使我国目前面临着空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原因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寻找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的路径及其经济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以来,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关于人民币究竟应该采取渐进式升值方式还是一步到位升值方式的路径选择问题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2005年汇改以后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以及相关因素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升值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人民币升值路径进行比较,得出了人民币升值必须坚持渐进式升值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观点     
《西部论丛》2005,(2):8-9
樊纲表示:压力越大人民币越不能升值,厉以宁解读2005:经济增长势不可挡,许小年:我国经济软着陆还没有实现,贾康解读2005年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持续上升,并且这种升值的压力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动因着手,分析了人民币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继而提出我国对人民币升值应该做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走势分析1.升值预期过高的原因主要是货币性因素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后,人民币确实存在小幅升值的压力,但并没有外界舆论和预期的那么大,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币遭遇如此大的升值压力?笔者认为,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有实体经济因素,但货币性因素远远大于实体经济性因素。2.市场升值预期信号在减弱人民币汇率改革正朝着浮动迈出关键的、可喜的一步,客观上相对稳定了市场的预期。此外中美利差保持了一定的差距,美元短期内将较为稳定,中国利用外资的增幅在减缓,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3.实际大幅升值的压力不大  相似文献   

13.
<正>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格调整为USD1:RMB8.11,升值幅度约为2%,之后人民币汇率整体呈"微幅双向、稳步爬升"的走势,到2006年3月底已接近USD1:RMB8.00的水平。目前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压力仍然很大,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未减弱,预计人民币的升值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处于对外货币政策的焦点。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一路升值.从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飙升到近期的1美元兑换6.8元人民币。从近期频繁的中美、中欧贸易摩擦来看,人民币升值外部压力巨大.对我国的房地产股票价格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泉 《北方经济》2007,(3):118-120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调整,引起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其必然性,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外需减少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对外贸易遭受巨大损失。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加大.贸易摩擦不断。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进入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如何逐步稳定调整升值.灵活运用汇率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铮  周红 《北方经济》2009,(9):87-88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一直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国际争论仍旧持续不休,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美国.虽然汇改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21%,但是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指责和刁难并未就此偃旗息鼓.  相似文献   

18.
刘艳宏 《中国经贸》2010,(16):128-129
2005年,我国宣布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汇率改革。2010年8月5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汇率改革五年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约21.5%。尽管我国主张保持汇率的稳定对世界经济有利,但在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欧盟、日本等都通过施加政治压力,试图以此压制人民币快速升值,进而促进本国产品出口,降低其国内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9.
章旌 《沪港经济》2007,(7):80-81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今年人民币开始驶入升值加速道。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要求适时加快推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上调为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2%.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开始逐步升值,截至2007年底,人民币已累计升值11.7%,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