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迎宾机器人电路复杂,生产成本高,且经常出现误播迎送辞等所导致的推广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并研制了一种新结构迎宾机器人.该型迎宾机器人不仅会"说话",而且有手势和头部的LED灯相配合,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此机器人电路设计简单,生产成本低,系统智能化,十分适合餐厅迎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机器人在工业中的数量每年增长43%,澳联邦政府已宣布机器人是一项“黎明工业”,是需要特别促进和支持的关键技术。机器人有两种主要类型:工业机器人和非工业机器人。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别是工业机器人可重复程序指令的动作,与其它机器配合,进行有效的工作。而非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教育目的,比工业机器人便宜得多。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机器人,只具有端一盘饮料从屋子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能力,可以出售给业余爱好者。澳大利亚目前约有600个工业机器人和相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型娱乐静态机器人装置机器控制方法,提供了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的一种静态机器人装置.实践证明,该系统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与电控元件相配合能实现特定动作并自动出币.  相似文献   

4.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运用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并融入上犹的特色历史文化,使迎宾东大道能充分展示上犹的特色,融“交通、文化、景观”于一体,“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生态、文化、景观走廊。努力将上犹迎宾东大道建设成为“生态路、文化路、景观路”。  相似文献   

5.
潜水机器人     
温切斯特协会正在进行潜水机器人的研制。这一项目由英国能源部和多家石油、煤气公司资助。英国早已开发了无人遥控潜水器进行水下管道和采油平台的服务、检查维修,但许多水下任务仍需潜水员方能完成。在北海油、气田,许多潜水员工作在海水深度和水下作业时间达到临界值的条件下,极为艰辛。新的潜水机器人是新一代的无人遥控潜器,能在更恶劣的条件下模拟潜水员的动作、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6.
8月12日,广东省政府在迎宾厅召开了“2013年省长与专家座谈会”,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广东”为主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使得工程建造成本中人工的成本大幅提升,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本文的这款自动粉刷机通过模仿施工人员的行走和手部动作,将建筑施工中的抹灰粉刷环节施工实现自动化,必将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将人们从繁杂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8.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究竟会带来“人机共存”还是“机器换人”?已有学者围绕这一话题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就业的关系展开了讨论。然而在全球价值链和各国竞相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背景下,参与全球化生产分工使得国外机器人应用也会对中国就业产生影响。文章先构建了多国多部门的李嘉图贸易模型,通过对劳动力就业变化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国内外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产生的就业效应。然后利用人口普查微观数据、IFR机器人数据和WIOD投入产出数据,基于Shift-Share思想检验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地级市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的估计结果表明,国内机器人产生的补偿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因而会促进地区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而国外机器人经中间品贸易渠道会对制造业就业产生补偿效应,经最终品贸易渠道会对制造业就业产生替代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个体异质性、行业异质性以及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得出,国外机器人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区的出口贸易结构而影响劳动力就业。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客观评估机器人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和提高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具有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趋势机器人是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潜在的课题众多,以下是对机器人研究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课题:1.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微系统技术和微系统的发展,使开发传感功能和行动功能相互集成的智能机成为可能。从大量的实际应用中可以看出,将机器人和包含人工智能的软件系统联系起来意义重大。2机器人在向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正在形成特点,如通过实现传感感知与具体行动间的链接,使机器人具备根据用户的抽象指令有效安全地计划和完成任务的能力。3.支持人机合作的方法,其中包括人类操作能力和反应的模型化及其在智能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全面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是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工业机器人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加快机器人在城市产业生产体系的应用能否实现碳减排效应有待检验。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机器人应用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能够减少城市碳排放;机器人应用通过绿色创新能力、财政科技支出和市场竞争程度影响城市碳排放;机器人应用对中西部地区、非老工业基地和低行政等级城市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以上结论可以为理解机器人在城市低碳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为中国制定提升机器人应用深度及广度计划、培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