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从实证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支出效应"、"资源转移效应"和"人民币汇率效应"等渠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文章建议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鼓励中西部内陆地区更积极主动地改善投资环境和培育优势产业,从而减少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荷兰病"影响中国财政收支格局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式荷兰病来源于中国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空前繁荣。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对中国财政收支体制与财政收支政策的诸多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整体财政能力增强和财政收支状况改善的同时,不仅我国外债结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明显恶化,而且社会财富加速向公共部门集中,国富民穷现象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较大制约。文章最后建议及时对个人、企业进行实质性减税,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及领域,增加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的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利与义务,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分配效应不容忽视.现有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强调其线性影响,且存在重大分歧.鉴于此,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层面来揭示汇率变动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微观机理.理论分析表明,汇率变动会通过城乡可贸易品的比重和劳动生产率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为刻画上述影响,文章进一步采用Hansen(1999)的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赖于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和贸易开放度,且呈现非对称性和区域异质性特征,即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缩小中低收入水平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会扩大高收入水平且高贸易开放度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对中高收入水平且低贸易开放度地区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因地而异地看待汇率变动的分配效应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将是中国政府未来应该正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1)
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加快了金融化全球化与自由化进程,同时我国也对人民币汇率体制进行了改革,以及企业股权分置的改革,进而加强了中国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与交流。文章以小波多分辨分析方式对中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行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快,存在加剧的可能性。文章基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对中国2002Q1~2008Q3间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替代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当前存在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但并不明显;汇率的"放大效应"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内外部生产要素的多变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199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实际产出的作用效应以及区域间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实际产出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为-0.179,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的产出增长;与此同时,东、中、西和东北部四经济区域实际产出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80、-0.080、-0.339和-0.115,人民币升值对四经济区域的实际产出均产生不利影响,但存在着显著差异,且人民币升值会进一步拉大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7.
高奇  廖涵 《生产力研究》2011,(2):11-12,76
关于汇率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的研究由来已久。文中从汇率与国际贸易收支相互作用入手,归纳总结了几十年来国外最新研究动态。论述了汇率水平变动的价格效应、财富效应与利率效应对国际贸易收支影响;描述了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与45度法则下的国际贸易收支在汇率决定中作用及其影响,接着,比较研究了弹性分析模型与吸收分析模型下,汇率影响国际贸易收支的过程。最后,在对总结实证检验的一些计量技术基础上,对中国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深入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同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人民币升值显著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并且对于出口依赖程度越高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加成率的负面影响越大;(2)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具有动态效应,且可能存在1年的时滞,它对企业加成率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3)人民币汇率对不同特征的出口企业加成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消极影响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增强而增强;从所有制性质来看,私营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冲击较大;在贸易方式方面,加工贸易企业的加成率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地,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通过“价格竞争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加成率.文章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企业行为选择和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J曲线效应理论是探讨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方面得到了证实。研究还进一步显示,中国粮食出口与当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显著地呈反向相关关系,且与前二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的反向相关程度大于当年的实际有效汇率。此外,出口退税率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粮食的出口贸易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郑重 《经济论坛》2011,(8):5-8,14
目前,汇率的传递率已越来越多地被学者所重视,不完全汇率传递的证实和发现对货币政策规则以及汇率制度的选择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是汇率传递率的下降如何改变汇率传导机制,包括汇率的物价效应、支出转换效应以及资产负债表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汇率的物价效应以及支出转换效应会因汇率传递率的下降而被削弱,同时资产负债表效应在不完全汇率传递率下的表现,还受多个因素影响。基于这些研究,本文再次肯定了在低的汇率传递率下,货币政策规则以及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会不同于完全汇率传递率下的表现,为了对低的汇率传递率下政策选择给出合理的建议,我们需要一般均衡模型。最后,本文也提到为研究汇率传递率对新兴市场国政策选择的影响,开放经济的金融加速器模型有特别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8.11汇改"是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本文使用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日高频数据,通过尝试性建模,选定最优模型EGARCH(1,1)模型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短期预测及实证分析,并分析了汇率收益率波动的特征,发现样本汇率波动具有聚集性和杠杆效应.并结合中国经济现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给出建议,政府应密切观察市场的真实变化,以采取适当措施应对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很显著,二者相比,价格效应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比收入效应大,这表明汇率是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建立更加灵活完善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扩大内需,转变我国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提高我国经济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素  贺娅萍 《财经科学》2011,(11):93-100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特殊环境,通过考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建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而结构效应中农业化率与城镇化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效应则呈现出显著的倒"U"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劳动力转移与地区经济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或缩小取决于两类经济效应的角力结果,而劳动力转移在这个角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行制度安排下,我国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增强东部发达地区的扩散效应或涓滴效应,相反增强了其回流效应和极化效应,进一步扩大了地区经济差异。因此,必须在工会制度、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劳动立法体系以及户籍制度等方面重构现行正式制度安排,以改变现在劳动力转移的最终效应,达到缩小东西部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通过影响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原始货币供应量三个途径,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着抑制效应;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于缩小近年来不断拉大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虽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人民币汇率政策依然应该将实现内外均衡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以避免目标多样化而弱化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在新凯恩斯垄断竞争模型框架基础上,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校准、冲击因素脉冲影响的识别,较为详细地考察了国内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和汇率波动都会对产出、通货膨胀产生明显的冲击效应,同时货币政策与汇率波动之间也存在着显著作用。而后,基于均值与波动方程的相关计量模型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考虑到我国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资本逐步对外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在存在升值预期的时候,单一的货币政策或是汇率政策无法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也没有办法使人民币稳定升值。因此,应当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对于协调好汇率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维护宏观经济、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周姝婷 《当代经济》2010,(10):60-61
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无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再一次将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的表现.面对部分发达国家施压中国汇率政治的意图,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初始切入点,探讨在内外部均衡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揭示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重点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再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突然加速,但是人们对汇改的路径选择缺乏清晰的认识,人民币汇率弹性、资本账户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上争论仍然不断。本文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争论的实质是未能弄清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所谓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并非非此即彼相互矛盾的关系。目前人民币汇率改革应介于中度和中深度之间,脱离这个阶段短期要么造成国内经济的失衡,要么导致国内经济均衡下的大衰退。另外,本文也认为汇率弹性并不能以汇率幅度为标准,资本账户自由化也必须按步推进。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我们对其步骤、问题和模式也作了详细分析,对一些概念上的误区给予说明。我们相信,对诸多问题的清晰认识必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稳定国内金融体系,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拉姆齐模型是研究一国宏观经济最经典的模型。运用跨时分析方法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把实际有效汇率因素引入开放的拉姆齐模型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降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的上升以及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均会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