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留学生的教学对校园多元文化建设的影响不断深化。它使得中国学生更加了解世界,也促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学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赵然 《活力》2011,(5):151-15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将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在交往中,中国文化在与其他国家文化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在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全面地向外宣传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同时,也要全面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世界。本文分析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将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在交往中,中国文化在与其他国家文化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在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全面地向外宣传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同时,也要全面了解世界,更好地认识世界.本文分析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敏觉力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外语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化有敏锐的察觉能力,这能清晰地了解当前语言文化,语言是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载体,在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的察觉和运用是强化学生对外语知识综合运用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不断成熟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强化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外语方面知识综合运用,这是高职院校教学全面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发展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当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磊 《新远见》2008,(5):56-69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经上升为国家大战略的新高度、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文化软实力实际上就是损害国家利益。维护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向世界说明我国和平发展的根本需求,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睦、和平、和谐的深刻内涵,让世界理解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国软实力提升已经引起世人关注。《北京共识》的作者雷默认为,"中国逐渐变得比美国更擅于在国际体系中纵横驰骋","目前,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认为,中国是比美国更受敬仰的道德典范"。当然,我们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必须严肃应对各项挑战。  相似文献   

6.
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缘起 2006年对于中国奢侈品行业来说.可谓是最过辉煌的一年,除了前段时间在上海刚举办的“世界奢侈品嘉年华超级品牌中国巡回展”之外,九月份”世界顶级生活品味展暨全球慈善捐助酒会”又会将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而这一届又一届的顶级峰会势必将极大的推动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逐渐发展与成型,而据我们了解,目前中国的顶级财富人群已经达到了一个足以诞生消费文化的规模.而他们的消费层次与品味将影响到整个中国的消费文化组成,并且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将成为不断向上的国人努力并为之奋斗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前卫 《企业文化》2008,(8):9-10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借助奥运促进文化的交流,将是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更是世界了解今日中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李伟 《中小企业科技》2007,(11X):252-253
今天的中国问题不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问题;今天的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而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世界性文化。然而今天的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冲击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应正视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和消费也迅速增加,特别是对外文化需求急剧增长。虽然我国已经和美国、日本、英国及法国一起,成为世界文化贸易五强,但我国文化贸易发展很不均衡,既是一个文化贸易的大国,也是一个文化贸易的弱国,因为逆差严重。我们应当正视这一问题,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孙正楠 《活力》2011,(2):118-118
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文化冲突不断,价值观多元对立的复杂局面。人类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经历了数次经济危机的冲击,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的发展正在跨越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的鸿沟,文化输出悄然间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遵义红色文化是我党在红军长征途中,特别是遵义会议后,为摆脱“围、追、堵、截”而采取合理穿插,迂回北上,成功会师的军事史诗。运用遵义红色文化加强学生教育,旨在教育学生牢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有国才有家,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进一步构建学生坚定不移的红色思想,励志成才.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上世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上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提升.世界各国对一个日益兴盛的大国产生兴趣的同时,由于历史、文化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世人对中国的误解仍然特别多.作为与世界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工具,我国图书的出口是让世人们更多地、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有效手段.分析文化元素在我国图书出口中的作用和阐述的障碍,并从语言文字、字体排版、封面设计和题材内容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市场不断发展变化,供电公司的改革也在不断提高,供电企业在企业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公司的核心部分,在带动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提升成员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不但要了解供电企业文化现有的状况和不足,还要不断进行探索,维持和完善原有的优秀文化,使企业文化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4.
林燕 《财务与会计》2006,(11):I0001-I0001
珠算之术,萌于商周,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元明。千年珠算,书写千年华章。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集收藏、展出、研究、教学、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馆外濠河两岸风光旖旎,馆内序厅石雕算盘古朴凝重而又洋溢着生命活力,整个展区使我们感受中国珠算的悠久历程与深厚底蕴,了解中国珠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惊叹中国算盘精品的美轮美奂,体验中国珠算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中国流行文化影响下的流行语英译方法?二是翻译中国流行语有哪些新方法新规律?三是本文的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以及向世界诠释中国特色的社会现状具有什么意义?本文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国流行语的英译,特别是出现在对于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流行语翻译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这体现了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背景下大众对于流行语的广泛接受与应用;但是同时对于这些词语的翻译方法缺乏一个系统的研究以及总结。鉴于我们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此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作为英语学习者的大学生有责任向世界诠释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在这个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文化冲突日益激烈的时代浪潮中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可以长期繁衍发展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在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证教育完整性以及科学性,需要将教育全面根植于乡土文化,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中的人文特征、社会特征以及环境艺术,在引导学生接受与了解乡土文化价值的同时,拓展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素养以及意识,为学生就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就以艺术设计教育为切入点,对乡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底蕴会造成截然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中国的企业文化强调情感管理,而西方企业文化重视制度管理、理性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将日趋紧密,企业文化也将出现趋同的趋势,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产生于西方的绩效评估方法运用到中国的企业时障碍重重。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经理对绩效的理解往往与西方经理的理解不同。尽管中国正在从各个方面努力与世界接轨,采纳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基本价值观也同时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影响着西方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中国的实施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王颖 《河北企业》2014,(8):106-106
<正>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语言作为交流的重要媒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化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文化已经不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封闭的集装箱,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语言也就成为了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英语教育还停留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以来,世界城市规划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房地产行业一向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从奥运城市到世界城市,不断开拓的国际视野为北京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北京的高端住宅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汇冲之地,北京更需要“中国式”高端住宅的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